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施行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呼吸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满意度为95.8%优于对照组的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6.25%,少于对照组的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甲氧那明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防治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康复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推拿,康复组加用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结果康复组不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总治疗次数、半年复发率及一年复发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不仅对治疗而且对预防颈型颈椎病都有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并广泛推广。

  • 标签: 颈型颈椎病 推拿 运动疗法 等长抗阻力性肌力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中风患者在偏瘫痉挛状态下,采取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34例男性,18例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进行康复治疗,综合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偏瘫痉挛程度和康复疗效等。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偏瘫痉挛程度均有所下降,具有一定的康复效果。常规组的上下肢偏瘫痉挛改善低于综合组,常规组的上肢康复有效率是79.08%(19例)、下肢康复有效率是76.92%(20例),综合组的上肢康复有效率是88.46%(23例)、下肢康复有效率是92.31%(24例),综合组的康复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患者在偏瘫痉挛状态下,采取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可以有效抑制偏瘫痉挛状态,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中风患者 偏瘫痉挛状态 现代康复训练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膝关节军事训练性骨挫伤的临床价值,提高诊断和临床处置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基层卫生所一线处置战士训练导致膝关节损伤病例资料,结合放射科影像检查,总结分析MRI检查分类及其表现。结果本研究60例确诊膝关节军事训练性骨挫伤患者中,包括Ⅰ型13例(21.7%),Ⅱ型25例(41.7%),Ⅲ型14例(23.3%),Ⅳ型5例(8.9%),Ⅴ型3例(5.0%)。其中Ⅰ型为位于骨髓区域的网蔓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Ⅱ型为位于骨皮质边缘区域、长轴与骨干一致的斑片状信号,延伸至软骨下骨板;Ⅲ型为线状骨小梁低信号影;IV型呈骨膜炎型广泛骨外膜层状增厚;V型为骨外膜呈局限性隆起,其与骨皮质间存在类圆形或椭圆形的短T1长T2信号。结论MRI对组织分辨力高,能够对骨挫伤进行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机体无损害,是目前膝关节军事训练性骨挫伤患者最好的检查手段。

  • 标签: MRI检查 膝关节骨挫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纳入重性精神病防治管理网络且病情稳定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共12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技能训练程式结合家庭干预进行干预,对照组正常接受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时、6月末结束时及12月末时随访,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中国版(PSP-CHN)评定社会功能,采用正确服药天数评估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末和12月末,两组社会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复发情况6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技能训练结合家庭干预可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患者的远期康复及回归社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技能训练 家庭干预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结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43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并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盆底肌力评级得到显著提升,和训练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尿失禁量表评分(ICIQ-SF)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和提升患者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康复训练 常规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生活技能训练治疗的影响。方法本文中主要选取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院序号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实行生活以及心理上的训练(我们将之称为干预组),另一组接受单纯的药物治疗哈常规的精神护理疗法(我们将之称为对照组)。研究中主要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RDS)以及社会功能功能残疾评定表,用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和效果来分析其恢复的状况。结果在进行一定阶段的治疗过后,可以发现干预组在BPRS上的评分要地域对照组,差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值<0.05),同时,在DAS上的比较结果发现,干预组的患者要明显的地域对照组,差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对患者实行生活以及心理上的训练跟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较,前者的治疗效果会更好,更加适合推广。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心理干预 生活技能训练 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认知训练对中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6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正念认知训练。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估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及应对方式。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认知训练能够改善中青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应对方式。

  • 标签: 抑郁症 正念认知训练 抑郁状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蒙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及康复训练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蒙医传统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及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结果3个月及1年的优良率分别为93.75%和96.25%。结论蒙医传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好,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蒙医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 简介:摘要通过对海军某舰艇支队官兵进行心理行为训练,证实了心理行为训练对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当前海军基层部队面临越来越多复杂任务的背景下,确保广大官兵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海军基层部队开展心理训练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 标签: 心理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大鼠的行为学和脊髓GAP-43表达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40只脑卒中偏瘫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比较康复训练前后其行为学和脊髓GAP-43表达的影响效果。结果所有40只脑卒中偏瘫大鼠经康复训练后,行为学指标评分与未训练前相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卒中偏瘫大鼠脊髓GAP-43阳性细胞、GAP-43mRNA方面,康复训练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大鼠的行为学指标评分并改善脊髓GAP-43表达,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行为学 生长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TD平衡仪训练在步行及ADL能力的作用分析。方法于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2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另外联合MTD平衡仪训练。结果在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衡、行走能力评分未见统计学意义,研究可行(P>0.05)。治疗实施4周后,实验组和常规组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Bathel三组指标均有可喜的改善(P<0.05);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三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更佳,差异可观(P<0.05)。结论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开展MTD平衡仪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更有利于锻炼患者的步行及ADL能力,从而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等,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MTD平衡仪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康复锻炼结合呼吸训练对于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准备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康复组患者予以术前5天的康复锻炼及呼吸训练,内容包括医疗体操、改善呼吸肌功能的训练、增加肺容积的训练、健康宣教(心脏危险因素控制、疾病相关教育等)予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无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0天进行治疗效果评定,包括肺功能评定(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测试)、运动耐力的评定(采用6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的评定(采用SF-36量表)。结果肺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康复组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样康复组6min步行实验及SF-36量表评价结果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而言,术前适当的康复锻炼及呼吸训练有助于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恢复,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瓣膜置换手术 术前康复锻炼 呼吸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踝泵训练对整形外科全麻手术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整形外科全麻手术超过2小时的患者共80例,依据住院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整形外科全麻术后护理常规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要求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连续使用48~72小时,并结合踝泵训练。结果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治疗组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气压治疗联合踝泵训练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整形外科全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气压治疗 全麻术后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康复训练与药物联合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共60例,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3月~2015年4月之间,将60例患者通过通过抽号的方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30例。其中一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碳酸钙D3片、鲑鱼降钙素、阿仑膦酸钠进行联合治疗,设定为联合组。结果治疗1个月以及治疗3个月观察组脑卒中偏瘫后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第一腰椎以及Ward三角的骨密度数值,高于相对应对照组的数值,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与药物联合能有效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进行预防,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训练 药物 脑卒中偏瘫 继发性骨质疏松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扭伤后通过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损伤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积极早期康复训练。6个月后发放CAIT汉化版自评问卷判定疗效。结果提示康复组不存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百分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踝关节扭伤后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率。

  • 标签: 扭伤 康复训练 关节不稳定 本体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采取移动技巧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临床上所实施的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采取移动技巧训练。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52例(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7.78%),实验组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0.3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采取移动技巧训练的康复方法,不仅能够降低患者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移动技巧训练 老年 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通过特定的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训练,三个月治疗结束后,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发生情况,评价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9.89,P<0.05)。结论核心肌群康复训练治疗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方面具有较显著作用。

  • 标签: 核心肌群 稳定性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脊髓损伤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间歇导尿训练法治疗,研究组采取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体表神经电刺激。观察患者尿颜色、体温、尿道口分泌物情况,诊断尿路感染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表神经电刺激 间歇导尿训练 脊髓损伤 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