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受住院治疗的66例接受单次腰麻下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的腹横肌平面阻滞效果,其中包括A、B两组,各33例,A组(0.5罗哌卡因3mg/kg)、B组(0.5%罗哌卡因1.5mg/kg);分析两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与72h内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继而分析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A组产妇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辅助药物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给予0.5罗哌卡因(3mg/kg)效果显著,能有效发挥理想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 术后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TI-RADS4~6类甲状腺病变中超声引导下针穿刺细胞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常规超声TI-RADS分类同时经超声引导下FNAB(针穿刺细胞学)124例(138个结节)患者的基本资料回顾性分析,筛选出TI-RADS4~6类46例患者(54个结节),分设三组,即TI-RADS4A类(I组)、TI-RADS4B类(II组)和TI-RADS5~6类(III组)。对三组FNAB经超声引导下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I组患者中,经超声引导下FNAB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3.64%、72.22%和68.97%。II组患者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1.82%、28.57%和61.11%。III组患者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0%。结论将针穿刺细胞学和TI-RADS分类标准联合实施,对诊断II组、I组准确率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使III组的穿刺率下降。

  • 标签: 甲状腺病变 TI-RADS 4~6类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T-RADS分类与超声引导下甲状腺针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对比,比较二者的相关性及诊断的准确性。以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10月在我科行超声引导下针穿刺活检的422例甲状腺结节,病理结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8例病例的二维图像特征、T-RADS分类IV与病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纵横比大于1占85%(67/78);2、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75%(59/78);3、表现为低回声实性结节94%(72/78);4.极低回声结节60%(46/78);5、结节内见微小钙化66%(52/78);6、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3.8%(3/78)。共穿刺患者411例,422个结节,女性218人,男性193人,结节最大直径19mm,最小直径3mm,每个结节穿刺1~2针,提拉次数每针5~6次。TI-RADS分类IV类及以上结节进行针穿刺检查诊断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为18.5%(78/422)。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避免不必要的有创穿刺检查。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TI-RADS分类 细针穿刺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经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4例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接受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检查、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检查,记录其检查结果,将所得数据经SPSS软件给予相应检验后得出结论。结果44例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完成率为100.00%,接受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检查对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检出率高达97.73%,而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检出率仅为79.55%(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可显著提高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检出率。

  • 标签: 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多向调整 多平面重组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235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180例作为冠心病组,5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狭窄程度<50%者为对照组。记录纳入样本的临床资料,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降低,hs-CRP水平升高(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DL-C逐渐下降,hs-CRP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hs-CRP、高血压病史为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DL-C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hs-CRP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联合两者的检测能更好的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超敏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在诱导麻醉后使用喉罩,于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对照组注入15mL生理盐水,观察组注入15mL0.37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各时段其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药物如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效果显著,即能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用量,还能降低其VAS评分,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双侧腹横筋膜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腹股沟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66例已婚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量表的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明显降低,FACESⅡ-CV“拱极模式”中,平衡型家庭比例(33.8%),明显减少,中间型比例(49.5%)增加,极端型比例(16.7%)无变化。家庭适应性僵硬的比例(52.0%)也明显增加,且家庭经济状况愈差,分型表现愈不佳。结论已婚女性产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降低,家庭体系适应环境的能力降低。提出应根据患者的家庭实际情况,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与家庭治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女性 产后首发 家庭 亲密度 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布托啡诺静脉镇痛(PCIA)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TAP组与对照组各25例。TAP组双侧TAP,术后行布托啡诺PCIA;对照组仅术后行布托啡诺PCIA。观察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镇静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副作用。结果TAP组患者术后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镇静评分无差异(P>0.05);TAP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布托啡诺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AP组患者恶心呕吐、眩晕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TAP联合布托啡诺PCIA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 标签: 结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手术镇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6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复合组及常规组,术后对常规组患者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复合组患者进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其术后疼痛程度、舒适程度,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等,并对术后追加药物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逐渐加重,舒适度水平逐渐降低,而在术后1h、6h、12h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h后,复合组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常规组追加曲马多几率为19.35%,显著高于复合组的6.45%(P<0.05),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瘙痒、头晕及胸闷,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并降低术后追加曲马多患者例数,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且该镇痛方法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同,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