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髋部骨折治疗的老年患者共80人,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0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配方法分配对比组和实验组,对比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治疗总有效人数更多,P<0.05;手术各项指标与术后恢复状态更好的小组为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与分析,并发症总发生率多的小组为对比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对于患者手术与术后指标改善有促进意义,临床中患者并发症风险更低,临床效果有所保障。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功能锻炼路径护理对其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30,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路径护理),比较两组老年患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术后恢复情况,并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各时间的疼痛程度,最后再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现象。结果:研究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6.67%,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离床时间、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与住院时间各为(5.33±1.36)、(1.15±0.35)、(10.52±1.64)d,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6h、12h、3d与7d的VAS评分分别为(2.85±0.53)、(2.01±0.42)、(1.47±0.34)、(1.03±0.13)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为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功能锻炼路径护理,能够显著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从而有利于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髋部骨折 功能锻炼路径护理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体位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中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体位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体位护理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术后体位护理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效果。方法:调查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1月,研究目标为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选出60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依从评分比对照组高,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采取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部骨折患者经延续性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衡贯序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后续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髋部骨折 延续性护理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形成的正面影响。方法:随机性划分我院89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至A组(44例,实施围术期传统护理)与B组(45例,实施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并对比相关数值,以明确不同护理方案成效。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髋关节评分(Harris)指标亦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高龄髋部患者因生理状态特殊,多伴随其他基础性疾病等因素,无疑会影响到自身对手术的耐受性,建议在围术期重点强调预见性护理思维,以助于规避手术风险,避免因并发症发生而影响整体预后。

  • 标签: 高龄患者 髋部骨折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Harris髋关节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根据手术入路、切口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研究组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手术。观察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后外侧 小切口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髋部骨折
  • 简介:背景:日益增长的老年髋部骨折不仅使治疗而且使护理面临挑战。目的:探讨围术期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疾病认知度、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水平;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再次骨折发生率。结果:健康教育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组患者疾病认知度,补钙、饮食认知,遵医行为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组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过程,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和补钙、饮食认知,提升遵医行为,减轻疼痛,减少再次骨折,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应用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比对。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收治的8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各41例,就两组治疗效果展开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疼痛程度更低,下地锻炼时间及负重活动时间更短,且髋关节恢复情况更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的 70 例老年髋部骨折 患者 当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 根据手术入路、切口方式的不同 分为研究组、对照组 2 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取 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研究组采取改良 后外侧 入路 小切口 手术。观察并比较 2 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 ,可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后外侧 小切口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需转ICU治疗应性因素的分析和转归的探讨。方法选取110例在2016年1月-2016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对其手术方法、疾病种类、原因和防治对策进行总结。结果患者转ICU的原因主要有术中失血、严重肺部感染、急性心力衰竭、严重精神障碍、肺栓塞和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等。转入ICU后的治疗效果为好转回骨科60(54.54%),继续治疗34(30.91%)。结论若患者术后并发症严重应尽早转入ICU进行监护和治疗以便得到改善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ICU治疗 应性因素 转归探究
  • 简介:背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因基础病多、预后差、病死率高,使得护理工作量大、难度高。快速、全面的入院评估是为此类患者提供科学性、专科性个体化护理的基础。目的:探讨适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入院评估流程,提高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入院评估质量。方法: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对临床从事骨科相关工作的6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访谈。结果:将访谈结果结合临床,并经临床实践修订,最终形成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入院评估流程。该流程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一般资料和专科资料,共11个条目。结论:系统化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入院评估流程的建立并在临床中应用,不仅帮助护士在评估此类患者时能够快速且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保证相应护理措施的科学性、专科性,更能促进临床护士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高龄 髋部骨折 入院评估 焦点小组访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经相关治疗后显示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更具临床治疗优势,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地下锻炼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有较大差异,计入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纳入统计学范畴有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较为有效,能有效促进老年患者早期负重行走,缩短病床康复时间,近期疗效优于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内固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髋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失血性贫血选用加味八珍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筛选的76例病例均为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起止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加味八珍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0d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细胞检查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加味八珍汤 老年 髋部骨折 手术治疗 失血性贫血
  • 简介:背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预后与其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但髋部骨折术前营养状态对术前隐性失血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对术前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和术前均常规行血清实验室检查。根据MNA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潜在营养不良组和营养不良组。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入院时和术前红细胞压积,计算术前血容量和隐性失血量,按照术前隐性失血量占术前血容量比例分为低和高隐性失血量患者。比较各营养状况组间术前隐性失血量及其占术前血容量的比例的差异。结果结果:共纳入528例患者,平均年龄(77.6±9.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术前隐性失血量平均为(260.4±65.8)ml,明显高于股骨颈骨折组[(166.4±46.5)ml,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组术前隐性失血量占术前血容量比平均为6.3%±1.5%,显著高于股骨颈骨折组(4.0%±1.3%,P〈0.05)。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术前隐性失血量数据分析:营养不良组〉潜在营养不良组〉营养正常组,营养状况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占术前血容量的比例和高隐性失血发生率均随着营养状况的恶化而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入院时营养状况是术前隐性失血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作为判断围手术期高隐性失血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营养状况 隐性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的价值体现。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诊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根据临床方案护理的区别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目标患者为对照组,而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健康教育的目标患者为观察组,在护理效果上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知晓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该结果在统计学具有差异。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好,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在患者中得到提高,使住院时间减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护理的满意程度,加快健康恢复,临床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髋部骨折 护理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讨论后外侧小口人工股骨头置换在老年髋部置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3例,利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并给予实验组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对照组利用传统的后外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切口长度上的数值小于对照组,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手术之后下床活动时间也快于对照组,在Harris的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1.92%,低于对照组的15.6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给予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利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有着创伤比较小、效果比较好等诸多优势,且并发症比较少,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后外侧小切口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髋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