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膀胱造瘘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对21例膀胱造瘘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结果: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明显减轻,健康知识知晓率98%,自我护理操作要点掌握达99%,满意99%。结论: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具有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

  • 标签: 膀胱造口术 健康教育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唾液腺动态显像的定量分析指标协助诊断干燥综合征(SS)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风湿科确诊为SS,并行唾液腺动态显像患者127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组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SS(SLE-SS)组17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SS(RA-SS)组62例。另选取同期除SS及其他唾液腺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到唾液腺功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唾液腺动态显像,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双侧腮腺及颌下腺摄取值(UI)、排泌分数(EF)等指标。结果PSS组、SLE-SS组及RA-SS组UI及EF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各疾病组U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指标有助于结果判断,UI值和EF值可以作为协助临床诊断SS的指标。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显像 腺体功能 摄取值UI 排泌分数EF
  • 简介:摘要目的就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评价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选择住院分娩的孕妇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常规检查对对照组孕妇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发生早产、产后出血、妊娠期贫血以及妊高症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P<0.05;观察组出现早产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畸形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0.05。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以及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妊娠结局,从而保障了母婴的安全。

  • 标签: 产前检查 健康教育 孕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90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随机分为腹部CT检查组和剖腹探查组,各组分别对应相应的检查方式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进行诊断,每组患者例数皆为45例,检查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具体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腹部CT检查组诊断准确率低于剖腹探查组诊断准确率,差异显著(P<0.05),腹部CT检查组患者的出血量情况、医疗费用耗费情况以及检查耗时情况均要优于剖腹探查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采用腹部CT进行诊断,虽然患者的疾病最终确诊率低于剖腹探查诊断方式,但是在检查耗时、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剖腹探查诊断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 标签: 腹部CT 剖腹探查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用介入微创技术治疗创伤性肾动静脉瘘(RAVF)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0例不适宜做外科治疗的创伤性肾动静脉瘘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外伤性损伤10例,医源性损伤10例。16例行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内钢丝圈栓塞术,4例行被覆膜支架置入患侧肾动脉内封闭瘘口。结果血管造影显示肾内型动静脉瘘10例,累及肾动脉段-亚段级分支;主干(肾外)型动静脉瘘10例。治疗均获成功,治疗结束时复查血管造影显示瘘口被封闭。结论介入技术,包括经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内栓塞术和被覆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创伤性、复杂型创伤性肾动静脉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治疗创伤性肾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分级护理管理应用于 ICU患者的护理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我院选取了时间段从 2014年 7月到 2015年 9月的 54例 ICU患者,将所有的 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 ICU监护时间、患者的出院时间、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 ICU监护时间、患者的出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明显的缩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也相对较高;实验组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也明显的提高。以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分级护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得护理效果更好。患者的恢复时间也明显得到改善,较常规的护理方法更加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ICU患者 护理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介入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评价循证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方法: 自我院 2014年 10月 -2016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12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组并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 结果: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HAMD、 HAMA、身体、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差异显著 (P< 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恶心、呕吐、血管壁损伤、肝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3.13%,2/64)明显优于对照组( 18.75%, 12/64),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 在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 标签: 肝癌 介入化疗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随机将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0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护理,各52例,评价疼痛程度改善及护理满意。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减少程度及护理满意98.0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减少术后疼痛程度,获得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 疼痛程度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3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患者满意评分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住院时间、患者满意评分和复发率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慢性胃炎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方法选取本院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标本103例,收取时间(2017年5月1日-2017年9月21日),采用珠海市银科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结果支原体阳性率为21.41%,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为68.93%、人型支原体阳性率是2.91%,而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则为28.16%,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较为敏感,其敏感为98.59%、94.37%、95.77%等,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的常用药物具有感染敏感性,对Mh感染抗菌性十分差,其使用时应慎重。结论在对支原体感染进行治疗的常见药物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等,需要根据患者支原体感染不同类型以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合理采用。

  • 标签: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耐药性 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再评价报告(PRER)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文章首先阐述了PRER在加强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其在监测产品安全性和优化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对山东省注册人提交的PRER的实际案例分析,揭示了当前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撰写质量不高和风险意识不足等。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提高注册人的重视程度、制定审核细则、加强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互通,以及完善相关法规,旨在提升PRER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加强医疗器械的监管和风险管理。

  • 标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PRER,风险管理,监管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如何在儿科护理中以品管圈活动提高家长满意。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家长满意。结果对照组的家长满意为86.0%,观察组为97.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开展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家长满意,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儿科 护理 品管圈活动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的影响。方法自本院手术病人中抽调12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一般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60例则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模式,总结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水平及患者满意率效果显著。

  • 标签: 精细化流程管理 手术室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洛西汀治疗,n=80)与参考组(帕罗西汀治疗,n=5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总体评定量表(CGI-S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比较,在躯体形式障碍治疗中优势显著。

  • 标签: 躯体形式障碍 度洛西汀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黛力新与坦螺酮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入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接受坦螺酮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黛力新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坦螺酮,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优选用药方案推广使用。

  • 标签: 黛力新 坦度螺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急腹症患者经人性化护理其护理质量与满意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接收的急腹症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47例。予以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护理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急诊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护理质量有所提升。

  • 标签: 护理质量 急腹症 人性化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应用沙利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沙利胺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出血持续时间、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出血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缓解。结论沙利胺治疗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可以改善患者出血症状,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沙利度胺 小肠血管发育不良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精细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对其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评估。方法将本次研究范围定位本院,在我院中选择骨科髋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选择范围设置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之间在院中治疗的患者,选择研究对象数量为90例。之后对9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人员为45位患者,并将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行精细化护理。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就患者对护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的评分来看,观察组评分远高于对照组评分,观察组的总满意评分为95.2%,而对照组的总满意评分为76.2%。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应用于手术护理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程度,还能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手术护理 患者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与护理满意。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在护理干预后的评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气管切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采用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监护中应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接收的54例心脏术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半小时分为研究组,术后6小时为对照组,分别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参考患者不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统计比较研究,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其监护的过程中,积极应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监测,有着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监测 心脏手术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