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操作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单操作胸腔镜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但组间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单操作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明显,且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可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 自发性气胸 操作方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镜技术的效果。方法将5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属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照组27例,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28例,应用经皮椎间镜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以及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7.48±0.05毫米)更短,术中出血量(20.26±3.25mL)更少,术后一天、三天的疼痛评分(3.51±1.08分、1.31±0.54分)更低,术后一个月、六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11.25±1.28、5.36±1.05)更小(p<0.05)。结论经皮椎间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可观。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间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行椎间镜下微创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经皮椎间镜技术组(n=20)和单纯椎板开窗术组(n=2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Lehmann评分、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皮椎间镜技术组患者的优良率90.0%(18/20)显著高于单纯椎板开窗术组65.0%(13/20)(P<0.05),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Lehmann评分显著高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5.0%(1/20)、0均显著低于单纯锥板开窗术组20.0%(4/20)、15.0%(3/20)(P<0.05)。结论经皮椎间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单纯锥板开窗术显著。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复方沙棘籽栓+微波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医治的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68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4例。本次患者均微波治疗,而甲组加复方沙棘籽栓,总结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量、脱痂流血时间、疗效、人乳头状瘤病毒转阴情况。结果甲组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量、脱痂流血时间都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人乳头状瘤病毒的转阴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复方沙棘籽栓+微波的治疗有效率高,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脱痂流血时间,显著减少阴道排液量,并提高人乳头状瘤病毒的转阴率。

  • 标签: 宫颈炎 人乳头状瘤病毒 复方沙棘籽油栓 微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镜下行椎管减压术+上关节突内缘切除治疗椎管狭窄神经残余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威海卫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0例椎管狭窄患者,均为单侧、退变性。进行常规的椎间镜下椎管减压+上关节突内缘切除1/3-1/2。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个月和6个月随访,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40例患者腰骶部疼痛VAS评术前(8.19±0.31),术后1d(2.05±0.17)分,术后3个月(1.41±0.22)分,术后6个月(1.09±0.21)分;患者腿痛VAS评分术前(10.86±0.27),至术后1d(3.47±0.31)分,术后3个月(2.29±0.22)分,术后6个月(1.49±0.31)分,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患者ODI评分术前(78.69±3.27)分,术后1d(18.27±2.46)分,术后3个月(11.69±2.54)分,术后6个月(8.45±1.68)分。患者术前术后改善明显。结论椎间镜下行椎管减压术+上关节突内缘切除治疗椎管狭窄神经残余症状影响显著。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上关节突 椎间孔镜 椎管减压术后残余神经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酶底物51定量盘法和乳糖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大肠埃希菌的结果。方法用酶底物51定量盘法和乳糖多管发酵法分别检测50份水标本,比较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和检测周期,采用适用性实验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酶底物51定量盘法和乳糖多管发酵法的适用性基本一致,但酶底物51定量盘法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更高(92.00%),检测周期更短(24.00±0.00小时)(p值<0.05)。结论检测水中大肠埃希菌时,采用酶底物51定量盘法更加方便准确。

  • 标签: 酶底物51孔定量盘法 乳糖多管发酵法 大肠埃希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对疗效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疼痛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镜治疗的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ODI指数。结果经检验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围手术期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感,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传统手术,观察组为经皮内镜椎间入路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腰椎间功能损伤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单孔腹腔镜和三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接收的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组和三组,每组分别为31例。三组行三腹腔镜手术治疗,单孔组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手术难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操作时间等项目。结果单孔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4例(12.90%),三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9.68%),单孔组的手术难度评分(5.3±1.4)分,三组为(4.9±1.4)分,单孔组的疼痛评分(3.1±1.1)分,三组为(2.9±1.5)分,单孔组的手术时间为(56.25±5.14)min,三组为(47.25±5.64)min,两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差异(P>0.05)。单孔组切口的美容效果更加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单孔腹腔镜治疗,与三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相比,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切口的美容效果更加满足患者对于美的需求。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单孔腹腔镜 三孔腹腔镜 并发症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侧路椎间镜髓核摘除术、传统手术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床号的单双将其分入床号为单号的对照组与床号为双号的研究组,两组各有患者40例。研究组采取侧路椎间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67.5%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侧路椎间镜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传统手术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镜(PTED)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40例。采用椎板开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间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更高的优良率,效果较为显著,适合在日后的临床有关治疗中作为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椎板开窗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评价经皮椎间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运用经皮椎间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疼痛程度评分也比较低,患者的耐受力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近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椎间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效果展开对比。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TLIF治疗(A组,n=50)与PLIF治疗(B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B组,A组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均呈更少显示(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A组仅1例感染,并发症率为2%;B组感染2例,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并发症率为12%,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椎间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相较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可缩短病程,提高临床安全性。

  • 标签: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老年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