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学的发展,气管切开术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我院艾滋病科成立于2005年,需要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应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也越来越多,保持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吸痰必不可少,我院于2009年1月开始实行密闭式吸痰,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封闭式吸痰管 艾滋病 气管切管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真空辅助活检(vacuum-assistedbreastbiopsy,VABB)术后留置导尿球囊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行VABB的患者共2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观察组接受VABB术后留置导尿球囊压迫止血,对照组接受VABB术后常规行胸带加压包扎止血。比较2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6.7%VS8.9%)显著低于对照组(16.3%VS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1.5cm的患者中,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1.6%VS4.7%)低于对照组(6.5%VS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1.5cm的患者中。观察组术后出血和术后血肿发生率(11.3%VS12.7%)低于对照组(24.7%VS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BB术后留置导尿球囊压迫止血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和血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真空辅助活检 导尿管 止血
  • 简介:目的检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与淋巴密度(LVD),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胰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远处正常胰腺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及LVD,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COX-2、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28/40)和67.5%(27/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42.5%(17/40)和35.0%(14/40,P〈0.01),也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的8.3%(1/12)和25.0%(3/12)。癌、癌旁及正常胰腺的LVD分别为4.75±2.77、15.20±4.70和1.67±1.15,以癌旁组织最高(P〈0.01)。癌组织COX.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癌旁组织LVD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与癌组织COX-2、VEGF-C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胰腺癌新生淋巴主要存在于癌旁,淋巴的形成可能有COX-2及VEGF—C的参与。

  • 标签: 胰腺肿瘤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密度
  • 简介:结石(pancreaticductstones,PDS)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近年有很多个案报道,但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尚无统一认识.本文复习中国近10年的文献资料,探讨胰结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治经验.

  • 标签: 流行病学特征 胰管结石 诊治经验 中国 流行病学特点 DUCT
  • 简介:目的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将经2D超声定位后穿刺并动脉鞘留置持续引流的48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包穿刺的20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引流组16例(16/20)肿瘤性积液,23例(23/24)结核性积液,4例(4/4)特发性渗出性积液经引流与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其余5例症状获得有效缓解;而单纯穿刺组2例心包积液消失,其余18例仅短暂缓解症状,全部转入引流组。操作相关并发症以后者为多。2D超声定位后在床边循穿刺点穿刺置引流,安全可靠;动脉鞘与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可较长时间保持引流(1—65天)并注药治疗。结论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可持续保留并有效引流及治疗心包积液。

  • 标签: 2D超声定位 心包积液 动脉鞘管留置 心包穿刺引流 并发症
  • 简介:CP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是上腹痛,其原因为胰梗阻。对伴随有腹痛及胰显著扩张的患者提倡行胰引流术^[1]。目前有内镜下引流及外科引流2种治疗方法。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应用内镜下引流和外科引流治疗CP伴腹痛患者,比较它们的疗效。

  • 标签: 胰管引流术 外科引流 慢性胰腺炎 内镜 随机抽样法 上腹痛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胰汇合异常(APBDJ)的诊断、治疗及其效果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确诊的52例APBDJ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用直观模拟标度尺(VAS)评分来评估治疗前、后腹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发生率为80.8%。常并发胆管结石(38.5%)、慢性胰腺炎(25.0%)及急性胰腺炎(15.4%)。经ERCP确诊的患者中,磁共振胆胰成像(MRCP)的检出率为18.6%。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ENBD)(61.5%)、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EST)(47.7%)及内镜下逆行胆管引流(ERBD)(23.1%)。经治疗后,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1.2±0.8)分比(5.8±1.6)分,P〈0.05]。结论:APBDJ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胆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发生率较高。ERCP是APBDJ一种可靠的诊断手段。可根据患者合并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胆胰管汇合异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留置鼻胆管引流 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
  • 简介:经空肠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nutrition,EN)对胰腺刺激作用小,能减少SAP患者肠源性感染和MODS的发生,改善营养状况,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1],目前已成为SAP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主张尽早行EN支持[2-3].但是EN途径的建立仍是难点.

  • 标签: 中的应用 内镜胃 口空肠
  • 简介:目的观察单壁碳纳米一聚酰胺树形分子复合物(CNT—PAMAM—D)进人胰腺癌细胞的过程,评价其作为载体的安全性。方法通过超声、搅拌及洗涤等方法制备CNT—PAMAM—D,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将CNT-PAMAM—D与人胰腺癌细胞BxPC3共同培养12、48、72h,收集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内CNT—PAMAM-D的分布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PAMAM—D与CNT结合之后,树形分子包裹在CNT的表面,形成了20nm左右大小的纳米复合物颗粒。CNT—PAMAM—D通过细胞吞饮方式被吞入BxPC3细胞,12h后即大量进人细胞质内,随着时间延长,CNT—PAMAM—D还可进入溶酶体及细胞核中,但胰腺癌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无显著变化。结论CNT-PAMAM—D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纳米载体。

  • 标签: 胰腺肿瘤 碳纳米管 树形分子 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载体
  • 简介: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portaccess,VPA)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120例乳腺癌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VPA和PICC,比较2组的置成功率、留时间、相关并发症。结果一次性置成功率:VAP组为100%,PICC组为66.7%;留1年以上:VAP组为59例,PICC组4例;并发症:VAP组为1例,PICC组9例。结论VPA是乳腺癌静脉化疗的理想通道,可减轻护理工作。

  • 标签: 静脉输液港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乳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留置胃反复洗胃配合微量泵持续静注阿托品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36例ASOPP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留置胃反复洗胃并在首次静脉冲击后采用微量泵持续输注阿托品治疗;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并以肌注加静脉持续滴注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的差异,病人昏迷持续时间、治愈率及死亡数、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后24~72h生命体征相对稳定;阿托品和氯磷定治疗用量、病人昏迷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中间综合征(IMS)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胃反复洗胃可及时、彻底、有效清除ASOPP病人胃肠道内的毒物;微量泵持续输注阿托品具有恒量、恒速、用药量稳定的优点,相互配合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减轻护理工作量。

  • 标签: 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留置胃管洗胃 微量输液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