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贡米》的作品研讨会刚刚开过,作为作者,我突然有些或不该有的感触:一个严肃、认真的研讨会,定然会涉及诸多学术问题,因为研讨的初衷并不是要对某部作品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吹捧”,而是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意义和创作手法进行论证、剖析,条分缕析,进而“清理”出同类作品方向性的规律,用以醒示后来的创作。或许,这正是出于一个纪实写作者动辄“用世及物”爱管闲事的“本能”,或者说“癖”。

  • 标签: 创作手法 长篇报告文学 作品研讨会 边界 修辞 虚构
  • 简介:“众口难调”“缺规失矩”“标准混乱”……是当下人们批评某些文学现象的常见说辞,譬如文学评论中的良莠不分、譬如作品排行里的主观随意等,它折射出文学体系中的一个紧要问题:文学标准的失范与建构问题。从2018年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这一文体的多方探索,力图抵达文学标准的努力;也可以窥见它在这一问题上的茫然,与既有文学标准的很大差距。

  • 标签: 文学标准 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 述评 中国 文学现象
  • 简介: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了,作为本届评奖委员会评奖办公室的副主任,我有幸阅读了全国各地作家协会和各出版社推荐上来的所有作品,并做了笔记,收获颇丰,感慨良多。现就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年限里的长篇小说和2007、2008年的长篇小说创作,谈谈个人感受。

  • 标签: 茅盾文学奖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得与失 作家协会 个人感受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改革文学致力于建构一种二元对立式的道德化写作模式。这一道德化叙事的形成与特定社会时局的影响紧密相连,也离不开时代语境转换下社会大众潜意识的支持,同时透露出一代作家、批评家期望以文学担负起历史责任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这一写作模式的批评形成对改革文学的另一种"主流"评价,从而使改革文学显现出与时代"错位"的尴尬。这一现象正凸显了当代历史叙述的内在悖论和冲突性难题。

  • 标签: 改革文学 道德化写作 新启蒙
  • 简介:游弋于澳华文坛的庄伟杰,既传统又现代。在边缘处遨游,他的文艺创作呈“放射状”。率性自然的诗文创作、充满诗思的文学评论以及狂放逍遥的书法艺术,是其张扬个性、提升生命品质的一种最佳方式。

  • 标签: 庄伟杰 率性 诗思 逍遥游
  • 简介:诗是表"情"的,无情不足以成诗。表"情"是诗的"质"的规定性,是诗作为一种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根本所在。然而,进一步追问,这情从何来?这就关涉到人的生存问题

  • 标签: 创作读 女性生存 女诗人诗作
  • 简介:本文系长篇纪实文学剧本《中国人胡适之》的前言。针对民国人物胡适这一复杂的个案,论文提出的问题是:今天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胡适?论文给出了重新认识胡适的四个维度:从"社会变革"的维度来看,胡适是彻头彻尾的"反革命";从"知识分子与政治"关系的维度来看,胡适念兹在兹的是"上轨道";从"如何对待思想文化"的维度来看,胡适强调的是"征后信";从待人接物、人情世故的维度来看,胡适拥有的是"平常心"。作为民国人文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胡适为后世的知识分子树立了标高。

  • 标签: 胡适之 反革命 上轨道 征后信 平常心
  • 简介:<正>1950年我在上海育才学校学习美术,当时我17岁,第一次听到王琦先生给我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得很生动,印象很深。当时发给我们的这本书,我一直保存到现在,不断学习,它指引着我一生的文艺道路和艺术实践。

  • 标签: 育才学校 艺术实践 我在 《讲话》 社会内涵 黄河纤夫
  • 简介:<正>为繁荣创作,振奋精神,交流、分析、探讨当前文学创作动态和昆明地区中青年作家创作现状,深入挖掘昆明地区丰厚博大的人文资源,寻求"文学滇军"的突破和超越,昆明作家协会于2003年10月下旬,在昆明北郊风景秀丽的卧云山庄,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昆明地区中青年作家创作笔会"。这是昆明作协继2000年召开的"昆明地区文学创作研讨会"和2001年召开的"昆明地区文学评论研讨会"后的一次作家坦诚聚会。黄尧、胡廷武、李霁宇、黎泉、存文学、夏天敏等三十多位作家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夏天敏 青年作家 霁宇 昆明地区 文学评论 作家协会
  • 简介:我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的一个小村庄里。到了那里就像走到世界尽头,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背后稀稀拉拉的两三个村子,一条不知修于何年的大渠穿过荒野流向我不知道的远处,很少有水流来。玛纳斯河从村边淌过,曲曲折折流向沙漠。河水是咸的。村里人用含碱量极高的河水浇地,一块好地种不了两年就变成盐碱

  • 标签: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小村庄 玛纳斯河 沙窝 含碱量 水浇地
  • 简介:关于创作我喜欢米勒的画,是因为在他那完美的艺术形式中蕴含着的朴素感情打动了我;我喜欢伦勃朗的画,是因为在他那神奇般的光影下隐含着的人性本质;我喜欢哥雅的画.是因为他能用娴熟的技巧体现出超乎寻常的人类的真实本性。我喜欢德拉克罗瓦的画,是因为他富有浪漫主义的创作激情。

  • 标签: 创作激情 随感 艺术形式 人性本质 浪漫主义 伦勃朗
  • 简介:1998年初.我受奥地利联邦政府艺术部的邀请赴维也纳在其艺术家工作室创作和交流了3个月,在维也纳创作交流期间,有幸参观了奥地利应用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创作艺术学院、维也纳大学艺术学院等,发现所有的美术学院的学生必须学习绘画材料课,掌握你可能用到的各种材料的性质。这些材料不仅是纸和笔等等,

  • 标签: 创作 工艺美术学院 维也纳大学 随想 艺术学院 绘画材料
  • 简介:<正>对于我来说,写作很可能成为我今后的生存方式,因为它对于我的生活已经万分重要。这种转变仅仅是发生在几年内的事情,五年前我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在学生时代,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曾经有过文学梦,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偶尔做过

  • 标签: 文学梦 学生时代 文学爱好者 创作谈 散文化 额尔古纳
  • 简介:这是一个深秋里最火红的黄昏,所谓火红,是说天空太晴朗了,西下的太阳砸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砸进火海的巨大火球,喷溅出万丈霞光。以往描述霞光万丈,大都指太阳喷薄而出的早上,可是你如果在深秋的黄昏里看过,在深秋晴朗的黄昏里看过,一定同意我的感受,太阳在西天落下时,和从东方升起一样,有着同样的热烈和饱满。它烧红了大地,烧红了山脊,烧红了半个天际。只不过当最热烈饱满的时刻过去,你迎来的不是破晓之后的晨光无限,而是夜幕降临之后的星斗满天。

  • 标签: 太阳 烧红 深秋 地平线 霞光 晴朗
  • 简介:1994年前后,《欲望的旗帜》出版后不久,我就有了写作三部曲的打算。当时的想法既迂阔,又天真,希望用地方志的形式和结构去写一部三卷本的小说。也曾去图书馆翻阅大量方志、逸史和江南一带的民俗掌故,并作了一些笔记,但这部小说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再后来,不用说

  • 标签: 三部曲 写作 小说 图书馆 地方志 修道院
  • 简介:有两件事,触发我动笔写这篇小说。二〇〇八年,有两只大鸟在我家的窗前筑了个巢,后来孵出两只小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能遇到这样的事,实属少见。我把这事说给很多人听。有的人听说后,要我好好保护这四只鸟,我将这些人视为朋友,可以交往。有的人听说后,要来我家中抓鸟,我不同意,同时将他们打入"不可深交"之列,好在这种人极少极少。虽然这种人少,但他们的破坏力强。有天中午,我下班回家,楼梯间看见了几

  • 标签: 小说 楼梯间 破坏力 不同意 触发 交往
  • 简介:写作者应当是个有往事的人。一个没有往事的人,可能不容易成为一个激情的诗人、丰富的散文家、既智慧过人又傻得可爱的小说家。一个不珍惜往事的人,可能是个心灵生活平淡且缺乏深情的人。写作,很可能是你与“往事”打交道。

  • 标签: 创作 心灵生活 写作者 散文家 小说家 诗人
  • 简介:本文是关于诗歌的创作谈,由十五个片段组成,主要包含了诗人的诗学主张,以及个别诗歌的创作背景。其语言富含哲理,需要细细品读。

  • 标签: 现实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