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内在动力和有利条件。伊斯兰教有关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理念很多,主要有:

  • 标签: 民族关系 伊斯兰教 社会和谐 关系和谐
  • 简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吴云贵近十余年来,随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勃然兴起,宗教作为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和西方的政治学界甚至冒出“伊斯兰威胁”论,其显著特点是试图用文明方式或价值取向的冲突来解说国际政治...

  • 标签: 原教旨主义运动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伊斯兰教 伊斯兰复兴 宗教 民族主义
  • 简介:伊斯兰经学沿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传入我国,中国伊斯兰经学学者所选用的课本基本都是流行于伊斯兰世界的经典名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秉持着中和公正的传统。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地逐渐进入到中国。史籍记载,从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651-798)的148年间,阿拉伯向中国派遣使团达39次之多。除官方的使节外,民间的来往也比较频繁。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经典名著 永徽 圣训集 圣训学 贞元
  • 简介:一、经堂教育的产生元、明时期,以伊斯兰为纽带的回族先民逐渐形成了“小聚居,大分散”的居住格局,其居住形式也以“绕坊而居”固定下来。这里的坊就是今天的清真寺。据史书记载“元时回回遍天下”,到明初,回族更是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运河两岸,长江南北,回坊遍布,清真寺相继而建,其中,西北尤甚。这一时期,回族先民已在明初朱元璋禁止“说胡语、穿胡服、严禁自相嫁娶”的旨令下,失去了各自的母语,采用汉语文为自己的语言文字,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回族穆斯林的伊斯兰教信仰的传承维系显得尤为紧迫,绝大部分回族先民已不懂以阿拉伯语、波斯语为主的伊斯兰经典。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经堂教育 回族先民 伊斯兰教信仰 回族穆斯林 居住格局
  • 简介:关于伊斯兰与多元主义的关系,美国著名伊斯兰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塞尔(SeyyedHosseinNasr)已从宗教多样性和伊斯兰内部的多样性进行过深入的阐述,还有大量作品阐释过特定背景下多元主义的存在条件:在先知时代和《古兰经》的启示里,在伊斯兰与其他信仰群体关系的整个历史中,在当代世界的伊斯兰内部,在穆斯林反思自身文化位置的美国文化境域。

  • 标签: 美国文化 多元主义 伊斯兰 穆斯林 学术争鸣 《古兰经》
  • 简介:2015年10月以来,“伊斯兰国”(TheIslamicState,以下简称IS)犯下多起暴恐大案,从埃及西奈半岛的俄罗斯客机坠毁到黎巴嫩贝鲁特南郊爆炸案,再到法国首都巴黎的恐怖袭击案等。而“基地”组织及其分支近来也频频出手,从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丽笙酒店人质劫持事件到炸死6名IS高层。这两大极端恐怖组织轮番上场,且相互攻击,竞争意味颇足。众所周知,“基地”组织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抗苏“圣战”运动,2001年的“9·11事件”将它推上了国际舞台的风口浪尖,吸引了众多的伊斯兰极端分子与组织的加人与合作。

  • 标签: “基地”组织 伊斯兰 竞争 合作 20世纪80年代 人质劫持事件
  • 简介:回商是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回族人士的总称,发端于唐朝,活跃于宋朝,发展于元代,鼎盛于明清。提倡对外通商、开放包容的伊斯兰商业思想塑造了回商的商业性格,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承载与酝酿之下发展形成了回商群体。

  • 标签: 民族渊源 伊斯兰商业思想 回商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东地区逐渐成为恐怖主义事件的高发地区。在中东地区一些以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中,自杀式袭击、汽车炸弹等暴力恐怖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也有一些组织和个人打着“吉哈德”的旗号,策划和实施暴力恐怖事件。

  • 标签: 暴力恐怖事件 伊斯兰教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恐怖主义事件 中东地区 世界范围
  • 简介:此地留圣迹,远宾频称奇。素有宗教博物馆之誉的泉州文化古城,以其蕴藉深厚、包容万象的宗教文化著称于世,也一直引起众多友邦学者的器重和兴趣,怀思古之幽情,慕名城之深致,纷至沓来,探赜素隐,考实证史;朝圣谒祖,思接千载,显示了泉州文化名城的巨大吸引力。

  • 标签: 泉州市 伊斯兰文化 陈列馆 宗教文化
  • 简介:清代新疆地区的法制与伊斯兰教法陈光国,徐晓光LegalSystemandIslamicLawsinXinjiangRegionInQingDynasty¥ChengGuangguo;XuXiaoguangAbstract:Theauthormakes...

  • 标签: 伊斯兰教法 清代新疆 清政府 新疆地区 《古兰经》 伯克制度
  • 简介:伊斯兰教对穆斯林现世生活的观照使其教义教法中洋溢着积极入世,奋发自强的精神气质,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其内在的经济与伦理的联系极大地刺激并丰富和规范了穆斯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活动。本文分析了伊斯兰教经济伦理四个原则和三个特点,试图以传统理论伦理学为基点,为当前大量存在的、急剧变化的穆斯林经济思想与活动,提供调整和补充的理论根据。

  • 标签: 伊斯兰教 经济伦理原则 宗教信仰 历史起源 商业活动 社会结构
  • 简介:作为南亚两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方式,还是一种极具影响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南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南亚次大陆闪耀着自身的独特的光华.

  • 标签: 南亚 伊斯兰教 政党政治 宗教信仰 宗教教育网络 民族主义
  • 简介:2015年12月27日-29日,以“伊斯兰世界当前危机”为主题的伊朗第29届伊斯兰团结国际会议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来自70个国家的500多名著名代表人士以及320名伊朗国内代表人士出席本次会议。大会特邀中国伊协副会长杨志波,中国伊协副秘书长、陕西省伊协会长马希平等3人出席会议。

  • 标签: 伊斯兰教 国际会议 伊朗 穆斯林 纪实 形象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论语〉哲学》一书,这是国内少见的从哲学的角度来诠释《论语》的书,但就书名来说,这本书就有浓厚的西方哲学的韵味。不过,综观整书,作者不过是给《论语》涂上了西方哲学的底色,其精神依然是中国的,是传统的,是儒家的。《〈论语〉哲学》的西方哲学底色的色调是丰富多彩的,本文略述一二。

  • 标签: 西方哲学 《论语》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底色 精神 儒家
  • 简介:《中国哲学简史》短小精悍、简捷扼要,深刻地反映了冯友兰已然成型的明确、成熟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他以“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哲学观规范了哲学的内涵,以“无用之大用”和“内圣外王”推出哲学自身的特征和功能,在哲学方法上提出“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以及“新理学的方法”。冯友兰关于哲学史和写的哲学史的划分,哲学史目的和任务的诠释,哲学史研究方法的阐发,表明他的哲学史观已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深刻影响。

  • 标签: 冯友兰 哲学观 哲学史观
  • 简介:7月11日至12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研讨会”在江苏省句容市召开。这是我国伊斯兰教界首次以伊斯兰教中国化为主题举办的研讨会,目的在于对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意义、内涵、实践路径与任务,进行充分交流,形成共识。中国伊协会长杨发明、国家宗教局三司司长马劲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 标签: 伊斯兰文化 江苏省句容市 中国伊协 实践路径 卧尔兹 以儒诠经
  • 简介:"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成为事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大威胁。IS的产生既与中东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相联系,也与国际反恐怖斗争的困境相联系。美国是打击IS联盟的发起者和主导者。随着摩苏尔和拉卡的逐步"解放",IS将面临着覆灭。但恐怖主义威胁并不会消失。至此,国际社会反恐怖斗争将进入后IS时代。后IS时代,IS曾经所精心营造的"内线"与"外线"战略将全面发挥作用。但是美国并没有就后IS时代伊拉克和叙利亚根除恐怖主义威胁表明态度,也没有清晰的战略宣示。兰德公司在结合美国以往打击IS的实践基础上,系统梳理美国在打击IS时的不足,提出要根除IS的根源性问题,就要实施法制稳定战略。法制稳定战略认为要绝对消除恐怖主义是不现实的,要利用公民和组织强有力的自我约束来实现国家安全,军事力量仅仅是一个手段,而不是全部,重点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消除恐怖主义的环境。相比于以往美国以军事打击与民主改造为主要战略实施手段的模式,该战略更具综合性与开创性。但是该战略的提出仍是以维护美国核心利益为切入点,没有充分认识到该战略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实施的潜在困难,也没有认识到美国中东利益与伊拉克、叙利亚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不足在揭示美国打击IS战略困境的同时,也指明了其出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标签: 美国 伊斯兰国 伊拉克 叙利亚 法制稳定战略
  • 简介:阿雅安·希尔西·阿里:《达瓦的挑战:作为意识形态和运动的政治伊斯兰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反制》(AyaanHirsiAli:TheChallengeofDawa:PoliticalIslam2017年初,《达瓦的挑战》一书问世(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出版社2017年3月版,113页)。

  • 标签: 政治伊斯兰 反制 阿里 希尔 雅安 解读
  • 简介:有的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端盆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有的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沾染上灰尘。

  • 标签: 生活哲学 镜子 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