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找有效护理对策。方法患者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病例,抽取128例随机分对参照组和考察组各64例,对两组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参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考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手术原因和患者自身原因,在不同护理干预后,考察组的感染控制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因此需根据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而采取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减少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35例剖宫产术后腹部感染病例。并取每一例切口感染的后2例未发生情况感染的7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为对照组。结果产程延长,胎膜早破,过度肥胖,贫血,手术时间过长,麻醉效果不满意,缝合止血不当等因素易致切口感染。结论有感染因素存在的产妇术前、术中、术后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切口感染,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剖宫产 腹部切口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研究。方法抽取我医院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300人作为医院感染监测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所有患者手术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关目标性监测方法,据监测的结果采取有利的预防手段。结果通过一年的目标监测,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从2013年8.45%降到了2014年的1.34%,可见通过目标监测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目标监测是一种科学的监测手段,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预防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于术后6-9d拆线,切口甲级愈合;1例出现切口轻度红肿,通过延长皮下引流管拔管时间,局部换药,按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在2周内完全愈合。结论急性阑尾炎术中注意细节,术后注意对切口观察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术后切口感染 防治
  • 简介:会阴测切术是产科常用的手术,据我科统计,自1992年6月~1993年6月会阴侧切率占79%(初产妇占70%,经产妇占30%),会阴切口感染率占9.3%。会阴切口达不到Ⅰ期愈合不仅给产妇带来巨大痛苦、而且影响了产后婴儿的正常哺乳。为了降低会阴侧切口感染率,我院产房自1993年6月开始至今采用了切口缝合前局部喷洒庆大霉素的方法,人大降低了切口感染率,收到了满意效果。

  • 标签: 会阴侧切口 应用庆大霉素 切口感染率 冲洗会阴切口 会阴切口感染 会阴侧切术
  • 简介:目的:剖宫产产妇手术治疗及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共2013例,对产妇切口感染及急诊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BMI值、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3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其中86例患者表现为感染感染率占4.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诊手术、未预防应用抗生素、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生殖道感染、高BMI值、多出血量、阴道试产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出现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控制、预防,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夏季、瘢痕子宫、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与感染关联;围术期用药(抗生素)能减低切口感染。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染,通过控制体重指数、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密切观察适时终止妊娠;围术期应用抗生素;夏季加强无菌操作、瘢痕子宫充分给予试产的机会、选择择期剖宫产、缩短手术时间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 标签: 剖宫产术 外科伤口感染/预防和控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方式,旨在为降低切口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28例,其中3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作为研究组,97例患者未发生切口感染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留置引流临床资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阑尾炎手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选择合理术式,并加强护理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阑尾切口感染的深层次原因并尝试提出合理的相关建议、为未来的临床医疗提供理论上的借鉴。方法对本文所收集的共25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患者群体随机进行分类并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与此同时对照组的患者则由50例并未在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组成。结果实验组引发切口感染的各项因素的占有量均大于对照组且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发患者出现阑尾炎手术后感染情况的因素非常多,我们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还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在今后的临床医疗中,只有时刻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才能避免切口发生感染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切口 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287例剖宫产中72例切口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里查找可能与感染有关的因素。结果发现切口感染与妊娠合并症、肥胖、胎膜早破拌羊水污染、产程延长、急诊手术、阴道检查次数过多有关外,还与病室和手术室空气质量、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手术医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有关。

  • 标签: 剖宫产术 感染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研究过程中,以我院收治的 180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根据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档案对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 BMI)、伤口部位、创伤分数( TS)、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根据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将所有患者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其中,实验组内患者在术后发生了切口感染,而对照组患者则没有发生切口感染。此外,研究过程中还对手术室环境卫生、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季节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具体来说,本研究所涉及到的 180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中共有 23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切口感染问题(实验组),另外 157例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切口感染问题(对照组),实际感染率为 12.78%。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 TS和术前的抗生素使用情况都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差异显著( P< 0.05)。此外,手术室环境卫生、术前准备工作、无菌操作情况和手术季节等因素也会造成切口感染,结论同样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来说,医护人员要在明确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以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帮助其尽快康复。

  • 标签: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科1122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例中的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主要与细菌来源及抗生素使用、术前营养状况和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2014年我院收治的464例骨外科骨折折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糖尿病史和骨折类型进行分析,并对感染患者的病院菌进行统计。结果464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产生感染感染率为4.1%。19例患者中共检出2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6株,革兰氏阳性菌10株。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住院时间者和糖尿病史这5个因素与感染相关。结论了解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能够有效的减少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 标签: 骨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发生腹部切口感染后会对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以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对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原因找到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切口感染的处理办法,期望下述内容能为妇产科医护人员提供有利的理论参考。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