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在现代化连续热镀锌退火炉中,板形是板带热镀锌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又是热镀锌机组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的工艺因素。带钢经过连续热镀锌机组退火炉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内应力的变化引起带钢的浪形有明显改变,尤其是在连续热镀锌机组进行薄宽规格的带钢生产时,退火炉内带钢有时会沿纵向或斜向出现不同程度的起皱,称之为"热瓢曲"现象。带钢轻微"热瓢曲"会造成废次产品数量增加,而严重时能造成带钢炉内断带并迫使机组停机,机组生产及产品质量危害极大。由于带材的平直性是一个空间的三维问题,加之退火因素的不确定性,所以,研究退火炉带钢板形的影响就成了大难度的课题。尤其是热镀锌连续退火炉,不仅对板形有较明显的改变能力,而且其自身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高低都与带钢的板形密切相关。同时,通过研究退火炉带钢板形的影响,还可以了解镀锌机组板形的适用能力,为冷扎带钢的板形控制提出明确的目标。但,这个问题至今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因此,研究退火炉板形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明确的实际意义。为了了解镀锌机组板形的适用能力,为冷扎带钢的板形控制提出明确的目标。本文从分析热镀锌机组各工艺设备带钢板形的影响入手,明确研究退火炉板形影响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际生产的观察、记录、统计,带钢现经过退火炉后的板形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退火炉带钢板形影响机理。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热镀锌机组各工艺设备板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带钢板形变化的关键设备,明确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确立了研究退火炉板形影响的重要意义。2.跟踪记录实际生产中退火炉生产工艺参数和进出退火炉的板�

  • 标签: 热镀锌 退火炉 热瓢曲 冷扎带钢 张力控制
  • 简介:通过分析变频调速系统异步电机的影响,在选取用于变频调速的标准笼型异步电动机时,采取一些必要的对策.

  • 标签: 变频调速系统 异步电机 影响 对策
  • 简介:我国入世后,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将在不同领域展开竞争.我国银行业将受到重大影响.为了在竞争中赢得胜利.中资银行应在多方面下功夫;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积极向混业经营转变;实施人才战略等。

  • 标签: WTO 银行业 竞争
  • 简介: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15CrMoR性能的影响,为大生产制定合适热处理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 标签: 15CrMoR 热处理 性能
  • 简介:1.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现状以江西为例,江西省是我国离子型稀土矿发现最早并实现工业化开采的省份。资源储量占全国储量的35%,在世界稀土产业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资源主要分布在赣南。稀土矿开采规模能力已超过1万吨/年,占全国离子矿产量的60%~70%。

  • 标签: 离子型稀土矿 保护性开发 资源开发 资源储量 稀土产业 江西省
  • 简介:在1650mm连铸机上,通过不同的塞棒吹氩量试验钢种低碳钢SPHC进行试验,分析塞棒吹氩铸坯气孔缺陷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最适宜的吹氩流量为:塞棒吹氩流量3-6L/min,板间吹氩流量2L/min,上水口吹氩流量3L/min。将试验结果应用到生产中,最终使连铸板坯气孔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气孔 塞棒吹氩 连铸板坯
  • 简介:在AR2000ex型流变仪上沉淀碳酸钙(Precipitatedcalciumcarbonate,PCC)在PEG(聚乙醇)悬浮体系进行稳态剪切流变实验。通过2种方法来改变分散体系黏度:1)以PEG200(相对分子质量为200)为连续相,分散体系以10℃为间隔从10℃上升至50℃;2)在30℃用相同的聚合物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PEG200、PEG400和PEG600)。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PCC/PEG200分散体系的临界剪切速率越来越大。在剪切增稠区内流动指数N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稠度系数K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临界剪切速率以及临界剪切黏度与温度严格满足Arrhenius关系:η=Aexp[Ea/(RT)]。研究发现随温度的变化临界剪切应力不变。随着PEG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分散体系的黏度增加,临界剪切增稠速率减小。PCC粉末的分形结构以及聚集体的形貌使得体系的相对黏度远大于硬球体系的相对黏度。

  • 标签: 沉淀碳酸钙(PCC) 介质黏度(ηm) 剪切增稠 连续相
  • 简介: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一种低碳钢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两阶段多道次轧制和在适度冷却速度下控冷的热加工实验,分析了工艺参数钢的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应变量和冷却速度低碳钢的显微组织有强烈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获得了以等轴状铁素体为主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 标签: 热模拟 TMCP 组织 低碳钢
  • 简介:以固溶强化的铜锡合金作为基体,以石墨和铅作为固体润滑剂,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高速、重载条件用新型固体自润滑材料,研究铅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摩擦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摩擦表面和亚表面的微观形貌与结构探讨铅与石墨的协同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在铜-石墨材料中添加铅可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室温拉伸强度;铅的添加可提高铜-石墨材料300℃以下的高温压缩强度,Cu-9Sn-9Pb-10C在300℃的高温压缩强度为215.3MPa;添加铅可显著提高铜-石墨材料在高速、重载条件下的摩擦稳定性,并略微降低平均摩擦因数。

  • 标签: 铜-石墨材料 高速摩擦 微观结构 润滑机制
  • 简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出版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日常生活.数字出版带来了内容的变革、消费的变革、产业形态的变化和竞争规则的变化.但是目前很多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仍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针对数字出版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挑战,提出了重视数字化出版规律研究,进行学术期刊数字化的“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制定倾斜政策,吸引优质稿源,提高数字出版的信息含金量;渠道为王,利用各种渠道提高学报知名度;加入优先出版体系,缩短出版周期;充实编辑力量,培养懂数字出版的复合型人才等建议.

  • 标签: 数字出版 手机阅读 影响因子 渠道 学术期刊
  • 简介:分析了焙砂粒度的变化沸腾焙烧的影响,并实际生产中焙砂的粒度分布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焙砂粒度的控制调整措施.通过焙砂粒度的分析调整,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沸腾炉的稳定运行,并为沸腾炉的长效稳定经济运行提供了监控手段.

  • 标签: 沸腾焙烧 沸腾层 焙砂粒度 粒度分布
  • 简介:Ni-Cr-Mo合金经冷压成型后于真空中以不同温度进行烧结.通过测定其相对密度、线收缩率、拉伸强度和硬度,研究烧结温度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不超过1330℃时,合金的相对密度、收缩率、拉伸强度和硬度随烧结温度的上升而缓慢增加;当温度上升到1360℃时,合金的这些性能指标急剧增大;当温度上升到1390℃时,烧结后的合金试样外形发生严重变形.

  • 标签: Hastelloy型合金 真空烧结 密度 力学性能
  • 简介:本文根据吨钢入炉Fe元素和入炉热量相对固定的原理,推算了钢铁料结构变化钢铁料消耗指标的定量影响,提出了一种简易的推算方法。

  • 标签: 铁水消耗 钢铁料消耗 计算
  • 简介:将主要含有Mg、Al、O、Si等元素的凹凸棒石按质量分数0.5%添加在柴油机润滑油CD15W/40中,配制成对比油样。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与透射电镜(TEM)分析凹凸棒石的物相组成及颗粒形貌,使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实验,借助表面轮廓仪、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ocusion-beam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FIBSEM)、能量弥散X射线探测器(energydispersiveX-raydetector,EDX)及TEM分析试样的磨损量及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和物相组成,并探讨磨损表面的摩擦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该凹凸棒石属于一维纳米材料,分散在CD15W/40润滑油中使摩擦副的磨损量降低约66%,磨损表面光滑;摩擦过程中,纳米凹凸棒石与摩擦副表面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厚度约为10~20nm的摩擦改性层,其物相组成为晶态和非晶态的SiO2和铝硅酸盐,含有Al、Fe、Si、O、C等元素。

  • 标签: 凹凸棒石 润滑油 磨损 摩擦改性
  • 简介:根据英国钢铁统计局(ISSB)的最新统计数据,由于中东地区钢需求大幅增加,今年1~6月全球中东钢出口增加56%,达到1713万吨,增长逾600万吨,最大的钢消费地区伊朗上半年钢进口量几乎翻一番。

  • 标签: 中东地区 钢铁 出口 统计数据 统计局 进口量
  • 简介:图拉切尔明特汽车起重机厂在有效容积2000米~3的高炉上,试验了炉料由传送带输送到料车使铁矿和焦碳拌和的上料制度,试验中运用了保证能够控制煤气径向分布的旋转布料制度。经初步考察,装料次序规范化,

  • 标签: 热交换 装料制度 高炉煤气 炉料 还原条件 温度分布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不同SiC含量的SiC/Fe-3Cu-C-2Ni-1.5Cr-0.5Mo复合材料,采用硬度计、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材料进行测试,研究SiC含量铁基合金密度、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当SiC的加入量为0.5%~2%(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强度均降低,但硬度和耐磨性能显著提高;当SiC加入量达到5%时,复合材料的密度、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能均大幅降低。SiC含量为1.5%的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最佳并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有望在气门导管、传动小齿轮等机械零部件上得到运用。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 标签: 铁基复合材料 SIC颗粒 耐磨性能 磨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