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比对两组护理前后SD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SDS评分均较高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抑郁程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 抑郁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和建立方式。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设定评价指标、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制定评估周期等关键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学校可以更好地评估和改进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中小学 心理危机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失眠患者中的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60例老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在老年失眠患者中效果较明显,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 标签: "睡眠-心理-行为"护理模式 失眠 护理满意度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护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采取心理护理可以很好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护理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联合应用对于缓解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对80例伴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每组40例,一组患者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的是常规的护理,而治疗组除了常规护理外,护理人员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工作,进行2周的护理后,对两组许丽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经过2周的对比后发现,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缓解,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所改善。但是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对于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的症状有明显好转,还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精神面貌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 心理状态 冠心病 抑郁
  • 作者: 张洋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中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后其负面情绪变化。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本院收治的50例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以双色球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做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展开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呼吸道烧伤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助于降低其负面情绪。

  • 标签: 严重呼吸道烧伤 心理疏导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心理护理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对不良心理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样本抽取时间节点为2022.5-2023.5,构成来源为甲状腺手术患者,收录样本容量为54例,以红蓝球法拟定2组,即参照组(27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心理护理),就有关指标比对。结果:护理前,2组对比不良情绪、睡眠质量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指标均有更低值P<0.05。结论:围术期心理护理实施于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可积极改善不良心理,提高其睡眠质量,可推广。

  • 标签: 围术期 心理护理 甲状腺手术 不良心理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100例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10日直至2017年1月11日,并将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50例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情况及对医疗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得分(34.02±1.03)分,抑郁得分(35.66±2.1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疗工作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且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研究。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围手术期乳腺癌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术前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先心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及对患儿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2月接诊的54例先心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纳入27例,提供术前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照组(纳入27例,提供术前常规护理),评价组间儿童医疗恐惧量表、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家属Herth希望指数量表、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cMFS、scARED、DSRsc、HHI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先心病 术前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术前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先心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及对患儿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2月接诊的54例先心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纳入27例,提供术前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照组(纳入27例,提供术前常规护理),评价组间儿童医疗恐惧量表、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家属Herth希望指数量表、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cMFS、scARED、DSRsc、HHI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先心病 术前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老年人无病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无病输液的老年人90例相关数据资料。结果观察组老年人输液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后,穿刺部位疼痛者1例,没有发现穿刺针回血者和穿刺部位肿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输液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7.8%)(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无病输液过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无病输液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6 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 126 例输液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3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的案例,以及静脉输液合格的案例。 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案例较多,静脉输液合格的案例较多,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保障输液流程顺利进行。

  • 标签: 输液患儿 静脉输液 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于本院就诊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后护理方式分成2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各组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MD评分(4.7±1.6分)显著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7.2±2.1分)评分(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对急诊胸痛患者心理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急诊接收的胸痛患者30例分为参比组15例和试验组15例。予以参比组常规急诊护理,予以试验组优化急诊护理。将两组心理情绪、急救情况进行比对。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低于参比组(P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 急诊 胸痛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神经心理评估作为一种客观全面的评估工具,在颅脑损伤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介绍神经心理评估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探讨其在早期损伤评估、预测预后和治疗效果评估方面的应用。文章还指出了神经心理评估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神经心理评估 颅脑损伤 预后评价 认知功能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11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全程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负面情绪,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白内障手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基于线上网络课程与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围绕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爱情与性、学习心理五大主题,突出线上课程的知识性和线下课程的体验性,有效地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

  • 标签: 心理健康课程 实践创新 效果评价
  • 简介:即时性评价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即时反馈并作出评判的活动。即时性评价根植于行为主义,发展于人本主义,提升于建构主义。结合数学学习是思维活动过程和复杂知识建构过程的特征,数学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应注重五个结合:行为评价与元认知评价的结合、认知评价与非认知评价的结合、思维结果评价与思维过程评价的结合、预设性目标评价与生成性目标评价的结合、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的结合。

  • 标签: 即时性评价 数学教学 即时性评价设计
  • 简介:积极心理学作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积极情绪体验,个人水平上积极人格品质以及群体水平上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析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能够得到这样一些启示: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评价观;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教师日常评价行为中,给予儿童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培养积极人格;建立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创设积极的环境氛围,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 标签: 积极心理学 幼儿教师 日常评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