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恽代英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论战,明确提出中国必须走工业化道路;他深入考察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指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是中国无法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原因;他从战略高度论证帝国主义外强中干的本质,并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经济分析;他高度评价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作出科学构想。恽代英的经济思想极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奠定了他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 标签: 恽代英 社会主义 经济思想史 历史地位
  • 简介:面对长篇纪实《共和,1911》,我有点心虚,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真是要命,人一怯心就虚。不是作品的内容有多么深奥陌生难以把握,形式有多么现代新潮不可接近。相反,它叙述平实,意指明确,人物贴着事件走,史实落地有声,阅读无障碍。它写的是1911年

  • 标签: 辛亥革命 思想史 历史事实 武昌首义 黎元洪 历史话语
  •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原所长王俊义教授,长期从事清代学术思想的教学与研究,治学勤奋,著述丰硕.俊义先生应约将有关清代学术思想的系列论文,加以选录、汇集,定名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纳入'社会学术文库'丛书,于2002年8月出版.全书收录论文、序、评共30余篇,计40余万言,按文稿的类别与时序,分为总论、清初、乾嘉、晚清、评论诸篇.

  • 标签: 清代 学术思想史 《清代学术探研录》 政治 经济 乾嘉学派
  • 简介:毗昙学在早期佛教中的影响历来很少被学者重视。通过对早期中土毗昙学的兴起与发展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毗昙学对整个早期中国佛教史的重要影响,毗昙学中的一些思想观念通过慧远和道生,对早期中土的涅巢学转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毗昙学 慧远 道生
  • 简介:王国维的路径,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资鉴的范式,既非“僵守国故”,也非“跃试新学”,而是有根基、有选择、有标准的“旧学新知”,这或许才是中国现代学术的普适之途。

  • 标签: 思想史 兴替 文章 力量 语言 辞章
  • 简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进步电影集乐观主义之大成。乐观主义的向善论、救世主义、道德价值一元论以及试图设计一个确定的理想而以之解决所有问题的思想路径,体现出典型的乌托邦特征。乐观主义进步论在整个20世纪中国的兴盛印刻着西潮、中国文化传统及思想的丰富面向,它不仅有着西方科学主义进步论的认识论背景,更是中国哲学—文化的性善论传统深刻孕育的产物。

  • 标签: 中国早期电影 乐观主义 进步主义 思想史
  • 简介:“法律与经济学”理论运动在40多年的时间里成为当今美国主流法学流派之一,这在法律思想上实属罕见。法律与经济学对法学和法律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通过以“思想的角度”对法律与经济学之“侵权法理论”展开讨论,重点表现在科斯的成本理论、卡拉布雷西的规则理论和波斯纳的侵权法经济分析理论。

  • 标签: 侵权行为法 法律经济学 思想史
  • 简介:思想中考察立法权正当行使是否应当受到限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脉络。一个脉络认为立法权行使应当受到限制,尤其是立法权行使存在着内在限度;另一个脉络从主权学说入手,从逻辑上推出立法权行使不应当受到限制。就这个论题的当代意义而言,我们可能并非需要一个非此即彼的答案。洛克林对规范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划分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当下中国立法权要实现正当行使,必然需要接受限制,更为重要是,我们需要一个批判性的理论范畴来审视、检验中国当下的立法。

  • 标签: 立法权 脉络 规范主义 功能主义
  • 简介:本文着重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深化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的若干问题,认为欲深化该研究,不仅需要重新审视和加强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的内在结构、发展演变及其彼此之间的逻辑和历史关联的认知,还应该系统梳理其核心话语和概念的内涵,同时必须将该思想置于民主革命时期的全时段去考察,尤其不能只重其体系基本形成阶段,而忽略1940-1956年的发展时期;与此相一致,则不能不高度重视"集体智慧",即文化思想者主体的多元性尤其是普通文化工作者的贡献。此外,还应当注重将这一思想放到整个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自身演变和发展的总体脉络中去把握,并适度地把文化思想与实践途径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 核心话语 集体智慧
  • 简介:禅让传说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天道观念密切相关。本文借助近年来学界新思想研究的思路,主要以《史记》为文本进行内外考察,力求梳理两者之间的关联,从而揭示禅让传说与古代思想的关系。

  • 标签: 禅让 传说 天道 《史记》 新思想史
  • 简介:以武成学是武术学界的共同期待,需要武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天津体育学院杨祥全教授的《中国武术思想》填补了武术思想研究的空白,是真正意义上的拾遗补阙之作,为武术成学提供了通幽之境。《中国武术思想》的意义,还在于以“二重证据法”的提出为武术扩充了研究材料,为研究者树立了多学科的研究视野,为治学提供了“博通”的学术取径。有启于斯,文章提出了构建世界体育史研究体系的设想。

  • 标签: 武术 思想史 武学 史学研究
  • 简介:近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博士后梁涛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前沿》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12月)。该书收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庞朴,荣誉学部委员余敦康,学部委员叶秀山,《中国哲学》主编姜广辉;清华大学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学勤,博士生导师廖名春,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思想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 访谈录 博士生导师 收入
  • 简介:作为一位具有文化情怀和社会承担的现代知识分子,徐复观对儒家的价值理念十分认同。其中国思想研究即是为了证明儒家传统在价值上的正当性。但是,这种论证采取的乃是一种知识论进路,并且自觉不自觉的将西方关于思想文化的某种论述作为普遍范型用以描述、解读和评价若干重大思想事实和重要经典,不仅在知识上陷入许多的矛盾,与研究的初衷也可能背道而驰。这种现象实际具有某种普遍性,值得后来者深切反思。

  • 标签: 徐复观 忧患意识 原史 实证史观
  • 简介:<正>随着建设和改革前进的脚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史学研究却常有某种被冷落、被遗忘之感,尽管史学著作出版的品种年年增加,历史讨论会、纪念会也未见减少。新中国成立后,史学曾几度有过发展与繁荣的

  • 标签: 史学工作者 史学界 中国近代史 新中国 讨论会 史学研究
  • 简介: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此核心问题着手,就他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科学意义问题展开论述,探讨和呈现他从方法论角度对以下问题的思考: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历史的证据和历史学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与历史证据的关系等.

  • 标签: 霍布斯鲍姆 历史唯物主义 史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 历史证据
  • 简介: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无论是对个人文学思想的研究,还是对群体表现的文学思想潮流的研究,抑或是对整个文学思想发展规律的研究,已面面俱到而且层层深入。尤其是南开大学罗宗强先生领衔主撰的《中国文学思想通史》,更是文学思想研究具有总结性意义的成果。在这种形势下,开拓文学思想研究的新领域,领视野,已成为文学思想研究的必然选择。

  • 标签: 文学思想史 思想史研究 汉魏六朝 传统文学 道教 中国古代
  • 简介:关学有史肇端于明代冯从吾的《关学编》;嗣后关学学者王心敬、李元春和贺瑞麟皆起而续之,遂有《关学续编》;民国间,为宦陕西的川籍学人张骥又编有《关学宗传》,这些都是有关关学学术史的重要文献。但或因其“牵合附会之习”而滥入,或因“拘于门户之见”而摈弃,这些文献对于关学史的认识都存在不少缺陷。现代学人撰写的与关学思想相关的论著,较早见于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

  • 标签: 《关学编》 思想史 科学内涵 思想历程 《中国思想通史》
  • 简介:历史的故事性内含了史学的受众维度。史学受众具有自我和他者两个面向、求真与致用两层维度。史学受众的问题实际上是史学认识论批判的内容。从史学受众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教育史学的危机可以转换成一个受众流失的问题。教育史学可以从内外两方路向寻找受众,以摆脱危机走出困境。

  • 标签: 受众 史学认识论 教育史学
  • 简介:杨鸿烈先生是著名的法史学家,其《中国法律思想》一书,被誉为中国法律思想科的奠基之作,在法学界有着崇高的地位,向来为学者所称颂.自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影响深远.①然而,纵观《中国法律思想》的诸多版本,里面均有一例不大不小的史实错误,非常明显,却鲜为人道.

  • 标签: 《中国法律思想史》 杨鸿烈 流传 商务印书馆 奠基之作 史实错误
  • 简介:由孙文学、刘佐主编并有多名税收史专家参加撰写的2005年版《中国赋税思想》取得了多方面的学术成就。本文基于该书成果,并借助对周边知识的涉猎,力图从中国思想家的税收原则观、历史上的赋税理论家、历代开明君主的税收哲学、著名治税大臣的税收观、基于重大税收变革的激烈辩论、税收领域的重商主义源流、红色的税收观、税收观念的中外互动等八个方面努力解读这部宏篇巨制,疏理反映在特定专题上的中国赋税思想脉络,揭示历代思想家对中国税收史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 标签: 赋税思想史 税收观 重商主义 税收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