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外出次数。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圈员投票将减少巡回护士外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及方法,对影响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由品管圈活动前的8.29次/台降低到5.61次/台,降幅达32.32%。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推进手术室护理管理标准化。

  • 标签: 手术室 巡回护士 品管圈 外出次数
  • 简介:对于教材中的数学活动课,许多老师认为可有可无,甚至视而不见,导致数学活动课成为课堂教学最为薄弱的环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中考试卷很少涉及数学活动课的试题,即使有也是非活动内容的实质;原因之二是数学活动课难上,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直接“取现”的教学价值.其实,这是教学功利化的表现,也是一种教学“短视”现象.数学活动课正好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很好载体,能充分体现学生思维活动、深化数学知识应用,是学生知识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

  • 标签: 数学活动课 教学价值 课堂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 活动内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放射中采用阴道冲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放疗中采用阴道冲洗法为每周三次,实验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放疗中采用阴道冲洗法每周五次,比较两组疗效等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和对照组(85%)采用阴道冲洗效果显著(P<0.05);实验组在我院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我院总体情况比较满意,满意率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放疗后3例出现感染,2例出现阴道萎缩,2例出现阴道粘连,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对于对照组(47.5%)(P<0.05)。结论宫颈癌是常见的高发疾病,患者在放疗中采用阴道冲洗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癌 阴道冲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减少手术中巡回护士外出次数,以减少相关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患者医疗安全。方法建立手术中护理品管圈,对术中巡回护士外出次数和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评价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的减少情况。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平均每台手术术中巡回护士的外出次数由改善前的8.8次减少到改善后的4.5次(P<0.05)。结论在手术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巡回护士频繁外出的问题,有效减少术中巡回护士外出相关风险,切实提高术中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术中 巡回护士 外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在临床治疗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疗效1。方法选取共60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患者30例(观察组),常规换药治疗患者30例(对照组)。对比分析其各项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换药处理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2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换药的治疗方法相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方法在临床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应用,是可以减少临床换药次数,减轻病人痛苦,是一种便捷、高效的临床应用方法。

  • 标签: 难愈性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 临床疗效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以80名癫痫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入院治疗,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该70名患者进行分组,先入院40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后入院40名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为参考标准,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差异比较。结果:在癫痫的控制时间与每日发作次数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观察组(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癫痫 发作次数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及心绞痛发生次数,循证护理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将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0例(2022.6-2023.6)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55,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护理期间心绞痛发作人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的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人数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用非常大,还可以减少其心绞痛发作次数

  • 标签: 循证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发作次数
  • 简介:【摘要】本文以2004-2006年经济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经济学期刊论文的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和学科引用次数以及被引广度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客观的反映经济学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 标签: 分析数据 广度分析 引广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降低巡回护士外出次数保证骨科手术患者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2月骨科手术120台作为常规组,分析其外出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而后另选取2019年01月-03月骨科手术128台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平均外出次数3.56次,明显低于常规组4.61次,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可显著减少术中巡护护士外出次数,从而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并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品管圈 巡回护士 手术
  • 简介:以“平衡计分卡”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不限制时间范围地选取引用频率最高和下载次数最多的各20篇文献,进行特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平衡计分卡研究经历了1999至2006年的探索期和从2007年至今的发展期。探索期的研究方法以规范性研究为主,理论基础仅限于经济学的代理理论和社会学的权变理论;发展期的研究方法开始多元化,理论基础也开始向心理学等理论拓展,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增多。目前,我国平衡计分卡研究,距离成熟期仍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还存在大量研究机会。

  • 标签: 平衡计分卡 文献研究 引用频率 下载次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并增加哺乳次数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符合母乳喂养的正常足月儿100例(月子区)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哺乳,观察组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并增加哺乳次数。结果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2.00%(6/50),两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达到高峰时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7.3±2.0)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81.6±2.4)μmol/L,两数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口服丽珠肠乐并增加哺乳次数可有效预防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丽珠肠乐 哺乳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使用不同次数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1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1次血液灌流)和观察2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2次血液灌流);共计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观察三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发现,其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发现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反跳现象、并发症中间综合征等,三组比较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经不同次数血液灌流治疗效果不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次数较多的情况下,患者恢复时间越短,同时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预后,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经不同次数血液灌流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简便计算”属于“数的运算”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指学生能够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四则运算定律或性质,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运算达到简便易算的过程。人教版教材中,有关整数的“简便计算”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这一单元中,教材将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作了集中系统的编排。

  • 标签: 计算教学 人教版教材 运算定律 简算 小学 调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和住院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6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协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生活质量以及住院次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住院次数也明显比对照组的要少,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取协同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溃疡性结肠炎 生活质量 住院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以电脑随机法将这1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评定标准SAQ评分、预后情况、SF-36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Q评分与SF-36生存质量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情况的8.7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7.5%,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其护理满意度,降低预后,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老年冠心病 心绞痛发作 预后 生存质量
  • 简介:通过对中国地方志的全面梳理可知:至1961年前,中国共有6次霍乱大流行;就清代的霍乱疫情而言,霍乱大流行共有4次、2种类型;而对全国与各省历史疫情的综合考察,是得出该定论的必经途径。对照世界霍乱大流行年份可见,几乎每次世界霍乱大流行之时,中国都会有或强或弱的霍乱疫情发生,表现为霍乱大流行或散发,显示了中国机体本身的特性和对世界情势的敏感性;而中国在19世纪20年代的首次霍乱大流行,或许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提供了别样的注脚。

  • 标签: 中国 霍乱 地方志 大流行 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