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6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对咪唑基苯甲酸配合物Cd(C10N2O2H7)2·H2O(1)和Cd2(H2O)5(C10N2O2H7)(C9O6H3)·4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a=1.3895(5)nm,b=1.6654(5)nm,c=0.8282(5)nm,V=1.9165(15)nm3,Z=4,R1=0.0263,wR2=0.0793;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02nm,b=1.7511nm,c=1.2557(4)nm,β=114.819(6)°,V=2.7346(14)nm3,Z=4,R1=0.0573,wR2=0.1667.

  • 标签: 均苯三甲酸 对咪唑基苯甲酸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定尿的最佳分析方法。方法尿样经微波消解后,导入原子化器中,原子化以后,228.8nm波长,其吸光值在一定范围内与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在最佳条件下的最低检出限(3s/k)为0.25μg/L,相对标准偏差(n=7)为1.44%。应用此法测定尿,加标回收率在93.8%~97.7%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干扰少、污染小、灵敏度高等优点。

  • 标签: 尿镉 微波消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石墨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面粉中铅和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石墨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经氘灯校正背景,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样品中铅、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石墨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减少了消化过程中元素的损失,其回收率分别在90.5%~105.4%和91.2%~103.7%之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6%和4.4%,检出限分别为6.5×10-3mg/kg和7×10-5mg/kg。结论具有快速、灵敏、稳定、准确等优点,适于面粉中铅、的分析测定。

  • 标签: 石墨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面粉铅镉
  • 简介:在锌合金基体表面上从内到外依次制备锌镍合金预镀层、无氰镀层、三价铬铬钝化层和纳米封闭层。锌镍合金预镀层采用碱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或采用酸性锌镍合金电镀工艺制备。按照GB/T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进行中性盐雾试验1728h,镀件表面无白色腐蚀物生成;按照JB2111-1977《金属覆盖层的结合强度试验方法》测定,镀层没有出现起泡和脱落。这种镀层结构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良好的结合力,克服了采用氰化预镀铜和六价铬钝化存在高毒性的技术缺陷,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 标签: 锌合金 无氰镀镉 预镀锌镍合金 纳米封闭 耐蚀性 镀层结合力
  • 简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在农田土壤污染领域面临较大挑战,其中(Cd)为最优先控制元素之一。农田土壤Cd污染风险类型为健康风险,其主要暴露途径为经土壤-植物系统,并经膳食进入人体。在当前的土壤Cd风险评估中,一般不考虑生物有效性问题,这使得风险评价中实际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普遍偏高。所以,近年来欧洲国家有许多研究者提出将生物有效性因素放在土壤污染物风险评价框架内。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农田系统,并从土壤、植物、污染物及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其次,分别综述了近年来土壤Cd生物有效性预测模型和土壤Cd膳食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我国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农田土壤Cd暴露评估发展态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预测,以期为农田土壤Cd健康风险评估及安全基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CD 生物有效性 暴露评估 研究进展
  • 简介:选择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作为受试生物,以泥鳅死亡率、血液红细胞数量、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作为测试指标,考察了沉积物中"加标"金属(Cd)的毒性状况,探讨了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影响。结果表明:高有机质的粘土粉砂性沉积物能够有效吸附重金属;加标暴露组泥鳅的死亡率以及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各测试指标随着沉积物中"加标"浓度的增加而上升。经过计算,水体-沉积物体系中的对泥鳅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2.8037、2.4997、2.2705和1.7538mg.g-1干重。而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对沉积物中的的毒性反应灵敏,可以作为监测环境污染的指标。

  • 标签: 沉积物 泥鳅 死亡率 红细胞 微核
  • 简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试样用硝酸溶解,直接用原子吸收测定,回收率在96%~102%之间,变异系数小于7%。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日常生产分析。

  • 标签: 镉锭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回收率 精密度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得食品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呈上升趋势。食品安全问题已为全世界所关注[1]。其中重金属超标和污染问题更是不容乐观,如铅、等。小麦作为人们最基本的消费品之一,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健康。目前用于铅、

  • 标签: 热解石墨平台原子吸收法 小麦
  • 简介: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电镀废水中铅、,优化了试验条件。本方法测定铅、的适用浓度范围分别在0.2mg/L~10mg/L、0.05mg/L—1mg/L,铅、的检出限分别为0.03mg/L,0.01mg/L,电镀废水样品铅、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2.7%,铅、的加标回收率为92%-102%、89%-96%。

  • 标签: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镀废水
  • 简介:按照镀钛工艺进行试镀,试镀后的试件进行结合力、耐蚀性、氢脆性、电流效率、镀层钛含量等一系列质量检测。实验结果均满足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 标签: 高强度钢 低氢脆 镀镉钛
  • 简介: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重金属低积累、高产量的优质稻品种,在土壤污染高于风险值的农用地上,开展18个水稻丰产性表现良好的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8个供试水稻品种中稻及再生稻总产量排前五名的分别是德优4727、隆平4号、花优357、宜香优2115、正优538;中稻、再生稻籽粒中汞、、铬、铅含量均低于限量指标。从18个供试水稻品种中稻、再生稻籽粒重金属含量及丰产性的角度考虑,筛选出的重金属低积累、高产量的优质稻品种是德优4727、隆平4号、花优357、宜香优2115、川华优320。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当归多糖对染毒大鼠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中药对染毒大鼠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氯化(1.5mg·kg^-1,每周5次,连续5周)建立大鼠染毒模型,同时模型大鼠灌胃给予当归多糖(20mg·kg^-1),每天1次,连续5周;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大鼠,计算胸、脾、肝指数。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采用MTT法,血清AST、ALT、LDH活性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血清IL-2和TGF-β1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肝组织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当归多糖可以增加胸脾指数(P〈0.05);明显增强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NK细胞杀伤能力(P〈0.01);明显增加血清IL-2含量、明显降低血清TGF-β1含量(P〈0.01);明显降低血清AST、ALT、LDH活性(P〈0.05或P〈0.01);明显降低肝组织含量(P〈0.01);明显增强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当归多糖对染毒大鼠的免疫损伤和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功能、调节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有关。

  • 标签: 当归多糖 免疫损伤 肝损伤 大鼠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II型氰化镀工艺,通过研究镀槽和钝化槽槽液成分,分析影响II型镀零件外观的关键因素,掌握镀层外观随槽液成分变化的规律,找出最佳的槽液成分区间,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 标签: 氰化镀镉 铬酸盐处理 槽液配比 外观
  • 简介:摘要:在我国工业水平不断提升,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在不断加重,其中是环境污染中毒性比较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一旦遭受污染,土壤的恢复难度相对较大,会对农作物种植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重视污染土壤以及修复研究工作,了解污染在土壤污染中的实际情况。本文对土壤中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分析含量的检测结果,保证污染检测实验的有效性,才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水浸-硫化钠置换工艺对铅冶炼底吹炉烟灰中的回收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浸出温度、浸出时间、酸度值、固液比下对回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为 65 ℃,浸出时间2.5h、液固比 3:1、酸度值XXx下,的浸出率高达93%。并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硫化钠进行置换,在反应时间为05h时,回收率可达 91% 。

  • 标签: 底吹炉烟灰,水浸-硫化钠置换工艺,回收镉,时间,温度,固液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如今,社会各界已愈发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其中,重金属超标属于降低食品质量、威胁民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只有强化检测食品铬、汞、、铅及砷等重金属工作,方可掌握这些重金属的实际含量,从而采用有效且可靠的控制措施,保证市场中流通安全、健康的食品。而目前在检测食品重金属含量中,涌现出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只有了解其应用方法,方可强化检测质量。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食品中铬、汞、、铅及砷的危害及各检测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详细分析。

  • 标签: 食品 重金属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改性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环境修复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以化学改性研究最多,对污染环境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目前关于生物炭的改性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且大部分生物炭原料主要集中于植物生物质;目前对的吸附固定主要以静态研究为主;此外,改性后生物炭的稳定性及环境风险尚未可知。

  • 标签: 生物炭 化学改性 镉污染 环境修复 进展分析
  • 简介:摘要:高铁已成为众多交通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自2007年至今,第一批动车组已运营十余年之久,随着动车组服役年限不断增加,故障率也逐年递增,其相应的检修压力也随之加大,而辅助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与可靠性是影响到动车运行安全和旅客乘坐舒适度的最直接因素。本文主要以CRH3动车组镍蓄电池恒流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放电时间因素为参考点研究动车组镍蓄电池充放电的特性。

  • 标签: 动车组 恒流充放电 镍镉蓄电池 温度 放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