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系统的研究了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发现其主要成分为三萜类成分(羽扇豆烷型齐墩果烷型)。白头翁类成分药理活性明显,其中抗肿瘤效果最为显著。本文针对白头翁的抗肿瘤的药效学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白头翁 抗肿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猫爪草总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免疫功能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制作好的荷瘤小鼠分为模型组、CTX组、猫爪草总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观察猫爪草总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率、测定NK细胞T细胞亚群的数量,计算荷瘤小鼠的生存率。结果猫爪草总对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抑瘤作用,高剂量组的抑瘤率为47.27%,低剂量组的抑瘤率为31.63%;猫爪草总能提高荷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高、低剂量的NK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并能提高荷瘤小鼠的CD4细胞数量,显著提高生存率。结论猫爪草总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生存率。

  • 标签: 猫爪草 荷瘤小鼠 抑瘤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人参Rg1治疗性给药对缩窄腹主动脉所致大鼠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g1(3.75,15mg/kg)组以及左旋精氨酸(L-arg)200mg/kg组。后4组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AC)造模,手术3周后腹腔注射给药共4周。给药末监测大鼠血流动力学,称心脏质量以计算左室肥厚指标(即左室肥厚指数,LVHI=左室重,体重)左室重,右室重(LVW/RVW),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心房利钠因子(ANF)钙调神经磷酸酶(CaN)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血压、左室内收缩压、左室舒张期末压、LVHILVW/RVW均显著升高,±dp/dtmax降低,ANFCaNmRNA表达明显上调。Rg1L-arg给药不影响血压及左室内收缩压,但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而增加±dp/dtmax,并使LVHILVW/RVW减低,ANFCaNmRNA表达下调。结论:Rg1具有抗压力超负荷所致左心室肥厚作用,并可能与其抑制CaN信息通路有关。

  • 标签: 人参皂苷RG1 左心室肥厚 腹主动脉缩窄 钙调神经磷酸酶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总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的影响及其与中枢NO水平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观察黄芪总对CPP的影响,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脑中NO含量。结果:吗啡(6mg/kg,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P〈0.01),小鼠脑组织NO水平亦显著升高(P〈0.01);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黄芪总(40~160mg/kg)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CPP效应的(P〈0.05,P〈0.01,P〈0.01),并能降低脑内NO含量(P〈0.05,P〈0.01,P〈0.01);仅在测试前30min一次给予黄芪总160mg/kg可抑制小鼠已形成的CPP(P〈0.01),并降低脑内NO含量(P〈0.05),而黄芪总4080mg/kg组则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黄芪总可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CPP效应的形成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中枢NO水平有关。

  • 标签: 小鼠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 中枢NO水平 黄芪总皂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叶钠的不良反应及其有效护理应对方法。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七叶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并告知主管医师,同时配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均取得满意康复效果,不良反应消失。结论七叶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该从停药、稀释药物浓度、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同时需提前了解七叶钠的适应症、安全剂量。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七叶钠凝胶外用对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手足外科使用留置针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留置留置针后每天使用复方七叶钠凝胶外用BID,对照组患者留置留置针后不予以特殊处理,对两组患者留置留置针的时间进行观察,同时记录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留置针时间保留在6d及以上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5d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 留置针 留置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钠所致的静脉炎简易预防。方法:对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使用注射用七叶钠发生静脉炎的50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上述方法对输注七叶钠的患者缓解药物所致的静脉炎的红肿、热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注射用七叶钠所致静脉炎简易预防方法可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静脉炎
  • 简介:本文仅就本室十余年来,对人参、西洋参、刺五加刺楸等4种五加科药用植物的化学研究进行综述。从人参地下部位(根根茎)地上部位(种子、茎、叶、花蕾果实)中共分得G-Ro、G-Rb1、G-Rb2、G-Rb3、G-Rc、G-Rd、G-Re、G-Rf、20-gluco-Rf、GRg1、G-Rg2、20(R)-Rg2、20(S)-Rg3、G-F1Z-R1等15种已知。从西洋参叶中分得G-Rb2、G-Rb3、G-Rd、G-Re、G-Rg1、G-F2、P-F11P-RT5等8种已知。从刺五加叶分得HederasaponinB、EleutherosideSaponin-1等3种已知;又从中分得CiwujianosideA1、A2、A3、A4、B、C2、C2、C3、C4、D1、D2、D3E等13种新。从刺楸根中分得KalopanaxSaponinAB、ChikusetsuCaponinIV(C-IV)SpinaSaponinA等4种已知;又从中分得KalopanaxSaponinC、DF等3种新。又从刺揪叶中分得KalopanaxSaponinAB,Eleuthero-sideK、AekbosidestbSaponinPg等5种已知;又从中分得KalopanaxLa、LbLc等3种新;还发现1种新配基即Kalopanax-geninL1。以上从人参、西洋参(我国引种品)、刺五加(叶)刺锹(根叶)4种五加科药用植物中共分得35种已知;19种新1种新配基。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植物化学分类学、生物活性,以及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人参 人参皂苷 西洋参叶 西洋参皂苷 刺五加叶 刺五加皂苷
  • 简介: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蕨麻总缓释微丸,并建立检测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对蕨麻总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JMGⅠJMGⅡ的含量。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筛选出蕨麻总缓释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含量测定中JMGⅠJMGⅡ分别在0.400~4.00μg(r=0.9995)0.640~6.40μg(r=0.9994)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4%(RSD=2.8%)102.1%(RSD=1.9%)(n=5)。结论优选工艺稳定,定性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定量方法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 标签: 蕨麻 缓释微丸 JMG JMG
  • 简介:目的:筛选人参Rg3空白微乳处方组成。方法: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以微乳区面积大小为指标,考察各系统的相图行为及各因素对微乳区形成的影响。结果: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值、油相物质的种类、温度等对微乳形成均有较大影响。结论:Km=2,25℃时形成的曲拉通X-100/异丙醇/油酸乙酯/水微乳体系为最优的微乳体系。

  • 标签: 人参皂苷RG3 微乳 伪三元相图
  • 简介:为获得超高压提取大豆的最佳工艺条件,描述提取的动力学过程,以压力、保压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为试验因子,大豆得率为响应值,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根据Fick第一扩散定律。以所得数据为样本,建立超高压提取大豆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液料比〉压力〉乙醇体积分数〉保压时间,边际效应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保压时间〉压力。确定超高压提取大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439.09MPa,保压时间16.28min,乙醇体积分数83.53%,液料比32.28mL/g,在此条件下大豆得率为1.252%,优于传统的回流提取。所得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提取液中大豆浓度随压力、保压时间及液料比的变化关系。超高压提取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可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 标签: 大豆皂苷 超高压 提取 动力学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三七茎叶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测定光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七茎叶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达玛烷-20(22)-烯-3β,12β,25-三醇[dammarane-20(22)-en-3β,12β,25-panaxatriol,Ⅰ],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ane-3β,6α,12β,20,25-pentol,Ⅱ],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e-3β,12β,20,25-triot,Ⅲ],20(s)-人参二醇[20(s)-panaxadiol,20(s)-PD,Ⅳ],20(s)-原人参二醇[20(S)-protopanaxadiol,20(s)-PPD,Ⅴ],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20(R)-PPD,Ⅵ],20(s)-人参三醇[20(S)-panaxatriol,20(S)-PT,Ⅶ],20(s)-25-甲氧基-达玛烷-3β,12β,20-三醇[20(s)-25-me—thoxyl—dammarane-3β,12β,20-triol,Ⅷ]。结论: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三七茎叶水解产物中分得。

  • 标签: 三七茎叶 人参皂苷衍生物 水解产物 化学研究
  • 简介:目的:建立复方丹参口腔崩解片中人参Rg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HPLC测定人参Rg1含量,并考察其方法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研究建立了测定人参Rg。含量的反相HPLC,在0.420~3.780μg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0.38%,加样回收率1.31%。

  • 标签: 人参皂苷RG1 含量测定 复方丹参口腔崩解片 RHPLC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参Rg3对人类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裸鼠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共21只荷瘤裸鼠,分为3组,即人参Rg3组、5-FU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7只,于肝移植瘤块后第11天开始用药,人参Rg3组采用灌胃给药,5-FU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3周,于停药后次日解剖裸鼠,观察人参Rg3对裸鼠肝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肝、肺转移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人参Rg3对裸鼠肝移植瘤MMP-2、nm23、CD44VEGF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人参Rg3组5-FU对照组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23.66%62.3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前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者则差异明显(P〈0.01);人参Rg3组肝、肺转移灶的数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为少,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参Rg3组的nm23CD44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0%71.4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VEGF的表达率均为85.7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Rg3对裸鼠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转移的作用,但作用较弱,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m23CD44的表达有关,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人参皂苷RG3 肝癌细胞 裸鼠 侵袭 转移 CD44
  • 简介: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目前,现代医学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尚无特异性药物。三七总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药理作用’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医学研究的成果,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以及基因水平阐明其作用机制作用环节.为三七总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随着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现代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相互结合,将为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 标签: 抗肾间质纤维化 三七总皂苷 现代医学研究 特异性药物 发病机制 中医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叶钠致静脉炎的原因,归纳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对180例患者保护性使用静脉,控制输液速度,合理选用溶媒,合理选用穿刺针,局部湿敷,心里干预等措施。结果静脉炎发生率大大降低,且经护理干预3~5d症状缓解。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静脉炎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 要: 目的:建立一个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清片中重楼Ⅶ Ⅱ Ⅰ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203mn,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重楼Ⅶ在3.074176μg/ml-153.7088μg/ml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得线性方程y=2.7189x+0.2466(R2=0.9999);重楼Ⅱ在1.4843μg/ml~74.217μ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得重楼Ⅱ回归方程:y=2.8348x-0.0284

  • 标签: 热毒清片 重楼皂苷Ⅶ 重楼皂苷Ⅱ 重楼皂苷Ⅰ 含量 方法确认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绞股蓝防治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PF 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GPs低剂量(25 mg/kg)组,GPs中剂量(50 mg/kg)组,GPs高剂量(100 mg/kg)组,每组10 只。采用BBB评分评估GPs对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GPs的剂量效应;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变;Elisa检测血清中SOD、MDA活性;用Western Blot检测wnt/B-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cateninwnt的表达,结果:GPs低剂量组、GPs中剂量组、GPs高剂量组治疗后大鼠BBB评分均有所提升,GPs高剂量组的评分最高(P<0.05);GPs高剂量组比各治疗组正常神经细胞数量多,细胞核破裂少,中性粒细胞浸润轻;各治疗组SOD、MDA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所降低,其中GPs高剂量组SOD、MDA的表达量减少更明显(P<0.05);各治疗组β-cateninWnt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所增加,其中GPs高剂量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绞股蓝能够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达到保护脊髓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绞股蓝皂苷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