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基于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SCRA),并通过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该新型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评估。方法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被评估并纳入临床试验,受试者均接受了真空垫体位固定和四维CT模拟定位,本研究以计划靶区体积(PTV)为目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设计立体定向放疗计划,使用R50%、均匀性指数、适形性指数等参数评估治疗计划,并对比受试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1例室性期前收缩(PVC)受试者接受了处方剂量25 Gy的单次SCRA,PTV平均值为71.3 cm3(60.3~89.4 cm3),平均治疗时长12.0 min (4.5~21.0 min)。短期随访平均持续了18周(14~25周),结果显示受试者未出现并发症,VT负荷和PVC负荷显著下降。结论SCRA术短期内有效和安全,但关键放疗技术的效果和使用规范仍需要继续探索。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初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Eclipse计划系统中实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计划中靶区适形度、剂量溢出、剂量跌落等指标的自动评估。方法使用Eclipse Scripting API应用程序开发接口和C#编程语言,以脚本插件结合可执行程序的方式进行开发。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0915号报告中NSCLC立体定向放疗计划要求,实现相关指标的自动评估,其中还设计了一种等间距采样和双阈值的规则,可以更精确和便捷进行靶区外剂量跌落的评估。结果随机选取临床上13例NSCLC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分别使用本文中的方法和Eclipse系统自带的模块进行评估结果对比可知,两种方式评估结果都符合临床要求,耗时分别为(6.31±1.11) s和(678.54±60.92) s,使用前者评估效率更高(P<0.05)。结论NSCLC立体定向放疗计划评估软件界面友好,能实现靶区适形度、剂量溢出和剂量跌落等指标的自动评估,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Eclipse脚本 剂量跌落 自动评估 癌,非小细胞肺/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 简介: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是使用立体定向定位体架系统,建立体部外坐标系,行CT定位薄层扫描图像,运用wimrt系统将肿瘤的大小、形态、邻近脏器的结构进行三维图像的重建,制定治疗计划。治疗设备为西门子直线加速器,能量为15MVX线。其设备先进,具有疗效好,治疗过程无痛苦、无流血、疗程短,易被病人接受等优点。我们自1999年9月以来,运用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肝癌病人52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及护理方面的有关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适形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定位 肝癌病人 低分割 护理 西门子直线加速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抽吸配合尿激酶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立体血肿抽吸治疗,同时采用尿激酶50kU实施引流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包括采用药物实施降压治疗、营养神经以及提高脑部代谢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第1、2、4周后血肿周围水肿消失情况以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第1、2、4周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观察组分别为(8.7±1.6)、(7.12±1.8)、(5.6±0.8)ml,对照组分别为(16.7±2.9)、(14.8±1.7)、(6.5±1.3)ml。两组治疗1、2周后水肿消失体积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4周后水肿消失体积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2、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伴发脑水肿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抽吸配合尿激酶引流能够使血肿周围水肿出现显著下降,使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立体定向抽吸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单靶点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单靶点术治疗术后辅以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其手术时机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3例均为出血6小时以后手术。本组治愈或好转21例,死亡2例,随访3—6个月,存活者中,AP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一级3例,二级11例,三级7例,四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单靶点置管抽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创伤极小,可兼顾引流丘脑及脑室内血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高龄,身体条件差病人也能耐受手术。

  • 标签: 立体定向 单靶点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脑脊液置换术
  • 简介:目的观察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1例原发性肝癌在螺旋CT定位扫描后.采用Fisher3DTPS设计治疗计划,Varian600C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9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治疗体积(PTV).DT:38~48Gy/5~F/10~14D.结果:放疗后5天AFP下降,有统计学非常显著差异(P<0.001)。治疗后肝功好转,较治疗前有统计学非常显著差异(P<0.001),血象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结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肯定.并用是一种安全的,无创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 近期疗效 治疗后 治疗计划 无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一月内基本痊愈4例,占6.7%,显著进步20例,占33.3%,进步30例,占50%,死亡6例,占10%。结论立体定向穿刺置管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立体定向 穿刺置管
  • 简介:总结11例放射治疗后局部残留和19例局部复发鼻咽癌病人接受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护理。通过对病人实行心理护理以及治疗合并症的护理,使病人的治疗能顺利完成,并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放射治疗 鼻咽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本地需求为目标改造亨利福特医院健康系统(HFHS)RapidPlan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商用模型后用于放疗计划的可行性和优化效果。方法结合最新临床指南证据和本单位临床实际对Eclipse内置HFHS模型做出如下适应性改造:①增加靶区结构内在肿瘤靶区体积(IGTV)、危及器官结构肺(Lung),并设置相应参数。②将计划靶区体积(PTV)结构上限(Upper)值由109%调整至125%。③用本单位73例历史同步推量计划替换其原训练集,并在模型分析(Model Analytics)软件辅助下进行统计学确认和离群值处置。选取10例未参与建模的病例用于独立验证和比较改造前后模型在相同布野条件下的自动优化结果。靶区剂量归一后比较:PTV适形指数、危及器官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和剂量-体积参数等。结果改造后的模型验证计划(Mlocal_P)PTV DVH"尾部"与IGTV DVH"肩部"及"尾部"表现较原HFHS模型验证计划(HFHS_P)高。Mlocal_P的PTV_CI(1.07±0.13)显著小于HFHS_P(1.25±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7,P<0.05)。除心脏_D15cc、心脏_Dmax外Mlocal_P绝大部分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均较HFHS_P更低,且标准差更小。但对于心脏_D15cc和心脏_Dmax,两种计划差异不超过3.06%。HFHS_P不满足要求剂量学参数达10项次,其中两项未通过例数的PTV_CI值为1.52与1.74,远超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HFHS商用模型可通过计划训练集替换、参数调整等方法进行本地化改造。且改造后模型优化的计划在靶区适形性与高量等方面更满足本单位临床要求,在危及器官保护和一致性等方面也表现更优。

  • 标签: 放射治疗计划 RapidPlan模型 本地化 肺癌 立体定向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近4年来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采用立体定向血肿腔穿刺抽吸,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并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定向治疗组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良好率(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分)ADL1~2级66.0%)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3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和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 标签: 立体定向 尿激酶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目的头部立体定向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脑瘫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80例脑瘫患儿行头部立体定向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并进行术前、术后半年、术后1年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MF)、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分级评估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评分.结果患儿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P<0.01.结论头部立体定向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换患儿症状,改善运动、言语、智力等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立体定向 间充质 干细胞 脑性瘫痪 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术式在脑肿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肿瘤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开颅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术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存活率85.36%、复发率9.75%均优于对照组的65.00%、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ADL评分、C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术式在脑肿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术式 脑肿瘤 开颅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肝癌和肝转移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对不良反应现象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某院肝转移癌患者 28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经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肝功能状况、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调整剂量分布;采用单靶点或多靶点进行融合治疗,采用剂量的曲线包绕 95%肿瘤靶体积,肿瘤周边采用 32~42Gy的照射剂量;分割出使用 320~450cGy,分次治疗,治疗 8~12次, 1次 /d,一周连续进行 5次。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病变位置呈现完全缓释的有 15例,部分缓释的有 6例,稳定 4例,具有治疗进展的有 3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 75%,对肿瘤局部的总控制有效率为 80%。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法进行患者的肝癌及肝转移癌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同时不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现象,利益缓解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肝癌 肝转移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出血性卒中患者30例,均进行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统计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国家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GCS评分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皮疹,1例肝功能异常,1例红细胞减少。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83.33%。结论: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卒中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病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标签: 出血性卒中 立体定向引流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不同使用方法对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早期电极阻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于我院行澳大利亚Nucleus24CA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患者资料,根据糖皮质激素使用方法纳入经鼓室圆窗给药组(A组)及经鼓室圆窗联合全身静脉给药组(B组);以各组22个电极相对于耳蜗内位置分为高频段(3-6)、中频段(10-13)及低频段(17-20)3个亚组,检测各组术中、开机(术后1月)、术后3月及术后6月电极阻抗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22个电极阻抗平均值均在术中较低,开机时最高,术后6个月达最低值;开机、术后3月及术后6月两组电极阻抗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亚组间比较中,两组在术中不同频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机时两组间各频段电阻抗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频段电极阻抗值小于A组,且两组开机与术中电阻抗差值均在高频段较大;术后3月及6月两组高频段比较仍具统计学差异(P〈0.05),而低频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经鼓室圆窗联合全身静脉给药途径在降低术后电极阻抗效果方面优于局部单独使用,在高频段尤为明显,提示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更有利于降低耳蜗植入电极周围纤维化组织形成。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人工耳蜗植入 电极阻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开颅与立体定向内血肿靶点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内血肿靶点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偏瘫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对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存活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偏瘫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的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死亡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立体定向内血肿靶点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定位准确,而且微创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小,快速安全,预后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开颅手术 立体定向脑内血肿靶点清除术 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动脉狭窄引起低灌注时深部白质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36例无症状的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CT灌注成像(CTP)显示组织中有局部低灌注的患者的CTP影像,在侧脑室体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图上狭窄侧深部白质的前部(ROIa)、中间(ROIm)、后部(ROIp)及对比剂达峰时间(Tmax)图上狭窄侧深部白质中Tmax看似正常处(ROI1)、Tmax相对延长处(ROI2)、Tmax明显延长处(ROI3),以及其各自对应的健侧镜像区。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ROI间Tmax、血流量(CBF)、容量转移常数(Ktrans)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在侧脑室体层面,狭窄侧ROIa、ROIm分别与其各自健侧镜像区比较,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半卵圆中心层面,狭窄侧ROIa、ROIp分别与其各自健侧镜像区比较,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脑室体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狭窄侧ROI2、ROI3分别与其各自健侧镜像区比较,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脑室体层面的狭窄侧,与ROIp比较,ROIa、ROIm的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侧脑室体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的狭窄侧,与ROI1比较,ROI2、ROI3的Tmax明显延长、CBF明显下降、Ktran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性动脉狭窄引起低灌注时,低灌注区深部白质的BBB通透性会明显增加。

  • 标签: 血脑屏障 通透性 CT灌注成像 脑动脉狭窄 低灌注 脑深部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对患者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日常生活能力 ADL等级的影响。方法:我院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收治的 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随机平行方式分组,分为甲组和乙组,各( n=32)。甲组采用脑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治疗,乙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乙组血肿清除率、 GCS评分、 ADL分级情况比较, 差异性均存在,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脑立体定向超早期微创冲水法手术治疗,对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意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脑立体定向 微创冲水法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