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实施立体定向手术6例,此手术具有定位准,对组织创伤少、反应轻、恢复快,取瘤方便、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为病人接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病人,男2例,女4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59岁。右顶叶占位3例,透明隔囊肿1例,右颞硬膜外血肿机

  • 标签: 胸立体定向手术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治疗慢性进行性舞蹈病(HD).方法选择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内侧(Gpi)及Forel-H区为毁损靶点,治疗7例(8侧)HD患者.结果双侧手术后的患者,经随访34个月表明,患者除有一侧颈部肌群偶发不自主运动外,恢复了独立生活能力.其余单侧手术治疗后患者中,除1例外,治疗对侧肢体症状基本消失,躯干和面部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结论HDγ-氨基丁酸(GABA)传递功能降低,破坏基底节-皮质环路.毁损VL和Forel-H区,主要针对舞蹈样动作治疗.而毁损Gpi对患者出现的肢体活动笨拙,肌张力改变治疗有效.术中微电极检测是重要的环节,在VL检测中,发现了同患者异常运动一致的间歇性脉冲样高频神经放电,对这些点标记并毁损,疗效很好.Gpi毁损范围靠近苍白球外侧.对于HD术前和术后判定量性指标,提出了我们的标准.

  • 标签: 微电极导向 立体定向手术 舞蹈病 HDγ-氨基丁酸 苍白球内侧 丘脑腹外侧核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病人,男13例,女7例.年龄34~65岁,其中50岁以上16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6例,破人脑室2例,皮质下2例,出血量在40~100mi左右.意识障碍程度:深昏迷16例,浅昏迷4例,病人大部分有程度不等的失语、偏瘫、四肢抽搐和尿失禁等.2手术方式20例病人均采用CT导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方法,手术在单纯局麻下进行,先安装立体定向仪框架进行CT扫描确定血肿大小方位及层面,一般取额顶入路手术,定位后获得xyz数值后,相应移至定向仪XYZ轴上.

  • 标签: 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穿刺引流 手术方式
  • 简介:立体定向手术属于微侵袭性神经外科手术范畴。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大、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主要用于深部小型病灶活检,血肿抽吸、金属异物取出、介质内放射以及某些功能神经外科的核团靶点毁损等。我科于L995~1999年行立体定向术29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脑立体定向术 护理 神经外科 治疗 血肿
  • 简介:帕金森病是内纹状体与黑质中多巴胺含量减少而引起以震颤、僵直和运动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自1999年10月份,我科引进微电极导向技术,立体定向射频治疗14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治疗 护理
  • 简介:我院自1982年来,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癫痢682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3个月,有效398例(58.4%),无效284例(41.6%)。现对影响癫痢立体定向术疗效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

  • 标签: 顽固性癫痫 立体定向术
  • 简介:目的探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行苍白球腹后侧部(PVP)毁损术和/或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术,观察术前及术后一周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一周分别对病人行UPDRS评分,术前"开"状态评分为(47.82±6.48)分,术后一周评分为(22.73±4.64)分,得分下降了52.47%;术前"关"状态评分为(90.75±17.52)分,术后一周评分为(36.41±12.26)分,得分下降了59.88%.两种状态术前、术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帕金森病 微电极 立体定向 UPDRS评分 PD
  • 简介:从15世纪末,LeonadoDaVinci提出立体定向的构想,19世纪末,Dittmen介绍立体定向术原理和动物试验,Zernov制造出极坐标定向仪,到20世纪初Clark和Horsley设计出三维坐标定向系统,直到1947年Spiegel和Wycis完成有史以来第1次人脑立体定向手术,人类在立体定向手术的前期准备花费了4个多世纪的漫长时间。1946年世界上第1台计算机问世,1979年Brown提出定向仪和CT相匹配,不久定向仪与MRI、DSA、PET结合相继有了报道,1986年Robert介绍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

  • 标签: 立体定向术 手术进展 脑立体定向手术 立体定向系统 19世纪 定向仪
  • 简介: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手术治疗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探讨AVMγ-刀治疗的定位方法.方法用Leksellγ-刀对216例AVM进行治疗,并随访17~31个月.AVM体积0.3~43.9cm3,平均7.1cm3;周边剂量12~30Gy,平均(21.2±6.4)Gy.行MRA定位156例,DSA定位22例,MRA与DSA联合定位38例.结果γ-刀治疗后的AVM闭塞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其体积、分级、定位方法、周边剂量、剂量规划及质量控制等因素有关.对体积≤5.0cm3或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及周边剂量≥20Gy者,2年闭塞率超过78.5%.本组有4例γ-刀放射手术后出血,9例放射性脑水肿症状明显.结论γ-刀治疗AVM安全、有效,特别是SpetzlerMartinI~Ⅱ级或体积≤5.0cm3的AVM及周边剂量≥20Gy者疗效较好;DSA结合MRA联合定位对提高AVM的闭塞率,降低并发症有帮助.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脑水肿 术后出血 并发症 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CT定位立体定向术在手术治疗药物依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CT定位立体定向伏膈核和杏仁核毁损治疗药物依赖的方法和疗效。结果50例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CT定位立体定向术定位准确,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是治疗药物依赖的一种新方法。

  • 标签: CT 脑立体:手术治疗药物依赖
  • 简介:目的了解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对28例难治性精神病人进行双侧扣带回、杏仁核、内囊前肢、尾状核、下丘脑等射频毁损治疗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及术中严密观察护理.结果通过术前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术中严密的配合与护理,28例病人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与病人能否认真配合手术有密切关系.术中严密观察和手术配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立体定向 精神疾病 手术配合
  • 简介:皮质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G)系指在开颅术中,将皮质电极直接放置于大脑皮层由电囹仪描记的电活动。目的是寻找致痫灶的部位和范围。根据近代的考察,在世界各地行癫痫手术的医院.约84%的医院采用术中的ECOG检测手段。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有许多新的发展,如CT(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

  • 标签: 皮质电极 计算机断层扫描 手术室 临床应 脑电图机 氯化钠溶液
  • 简介:1回顾外放射治疗肝癌已经有50年历史.肝癌放射治疗技术经历了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动条放射、手术定位局部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衍变.此外,放射免疫治疗、内放射治疗也在上世纪80年代后运用于临床.

  • 标签: 肝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进展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3月对167例儿童在全麻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前进行MRI定位扫描,其中男105例,女62例:年龄2-12岁。因性瘫痪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148例.颅咽管瘤行囊液抽吸加内放疗12例,脑干肿瘤行活检6例.扭转痉挛行靶点毁损1例.

  • 标签: 立体定位技术 磁共振成像 麻醉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立体定位手术对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 标签: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引导 微骨孔入路
  • 简介:近年来,伽玛刀、X刀、光子刀等新名词频频见诸报端,在给很多肿瘤患者带来希望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不少困惑.很多病人的家属对这刀那刀存在种种认识误区.我们想借此短文,和他们进行粗浅的交流和沟通.

  • 标签: 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疗 X刀 肿瘤患者 光子刀 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在精确定位切除颅内小病灶时的优越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仪手术计划系统,对28例颅内小病灶行术前精确定位后,在显微镜辅助下切除病灶.结果直视下全切除小胶质瘤10例,转移瘤5例,脑膜瘤4例,结核瘤3例,脓肿4例,金属弹头2例.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引导并在显微镜辅助下切除颅内小病灶,具有定位精确,手术损伤小,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

  • 标签: 立体定向 小病灶 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根据脑电图(EEG)和影像学检查对3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采用综合手术方式切除致痫灶、阻断癫痫扩散经路。结果长期随访后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1.7%。术后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皮层和深部电极术中监测和指导下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顽固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