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施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均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入本院,共56例。采取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为护理A组及护理B组,其中护理A组施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B组接受常规护理,每组患者皆为28例。对两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以及功能状态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护理A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相比较护理B组较低(P<0.05),功能状态评分相比较护理B组较高(P<0.05)。结论: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患者护理红施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凸显缓解患者疼痛,消除其负面情绪,改善其相关功能。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疼痛 焦虑 功能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术后护理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针对性术后护理)和参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后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术后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护理中全程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均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手术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术中护理措施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的围手术期护理,而实验组则在接受标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性的术中护理干预措施。通对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以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DVT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风险,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术中护理 髋关节置换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与骨科机器人作为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重要发展方向,为骨科手术提供了精确的术前规划以及手术导航。人工智能与骨科机器人可以真正实现关节置换精准化。人工智能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图像分割、术前规划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通过更加精确的智能图像分割、更加快捷准确的术前规划可有效降低复杂初次关节置换及翻修术的手术难度,降低临床医生与工程师的沟通成本,理论上可以提高假体选择的准确性。骨科机器人基于X线片或CT扫描信息,在精准术前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术中的精准骨骼操作,避免术者经验及操作带来的偏差,实现不同级别医生手术水平的同质化,降低关节置换的学习曲线,在复杂手术中具有理论上的优势。

  • 标签: 人工智能 机器人手术 关节成形术,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份到6月份收治的实施髋关节置换患者15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重点,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占2.56%,对照组患者术后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19.23%,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占96.1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占79.4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患者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康复锻炼结合呼吸训练对于接受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准备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康复组患者予以术前5天的康复锻炼及呼吸训练,内容包括医疗体操、改善呼吸肌功能的训练、增加肺容积的训练、健康宣教(心脏危险因素控制、疾病相关教育等)予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无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0天进行治疗效果评定,包括肺功能评定(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测试)、运动耐力的评定(采用6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的评定(采用SF-36量表)。结果肺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康复组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样康复组6min步行实验及SF-36量表评价结果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而言,术前适当的康复锻炼及呼吸训练有助于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恢复,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瓣膜置换手术 术前康复锻炼 呼吸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9年3月到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部患者22例(35髋),9例患者为单侧髋,13例患者为双侧髋,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22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13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随访24个月~48个月,通过X射线结果观察患者的假体有无发生异位骨化、脱位以及松动等现象,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手术前后进行对比。结果术后随访平均(30.64±4.87)个月,22例患者均表示髋关节的疼痛已经基本完全消失,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通过X射线检查线片22例(35髋)患者关节均恢复良好,无感染、假体松动、移位、脱位、折断等现象;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度和Harris评分与手术前患者的数据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术后表现优良。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部的临床手术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强直
  • 简介:摘要: [目的 ] 通过对 1998-2017年望京医院关节科所行 1475个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分析,总结中西医结合膝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不同的处理方法。 [方法 ] 1475例膝行关节置换,其中单膝关节置换 1097例,双膝同期置换 189例。原发疾病为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结核等。畸形包括内翻、外翻、屈膝挛缩。 [结果 ] 获得随访的病例术后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通过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围手术期中医药的运用,术后并发症比早期起步阶段明显减少,康复情况也明显改善。 [结论 ] 中西医结合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比单纯手术的方法在康复上更有优势,也更有中国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中西医结合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7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略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例(2.41%)发生下肢深静血栓,对照组8例(10.81%)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术中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
  • 简介:目的对比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髖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老年全髖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全麻处理,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T1、T2、T5等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3、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 全髋置换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度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关节置换的处理方法。方法自2002~2005年,本组192例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其中38例45髋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按照髋臼发育不良的分度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处理。结果38例45髋患者中得到2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有27例30髋,电话随访2年以上的有6例9髋,术后2年完全失访5例6髋。所有得到随访的患者(33例)均表示疼痛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t=31.662,P〈0.01)。27例资料完整的患者(30髋)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4.9分增加到平均92.7分,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1)。未发现关节脱位的患者,使用螺旋臼杯术后1年可见臼杯周围骨质改建;1例患者(球形臼杯、金属对金属)髋臼假体周围可见明显骨质吸收,其余患者影像学阅片未见特殊异常。结论对于发育不良的髋臼,只要术中处理恰当,非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稳定,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进行髋臼上方植骨,对于极度严重发育不良的髋臼才需要植骨稳定假体。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行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脊柱及骨病区住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50例病人进行了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前给予增强病人手术耐受力的护理、术后给予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50例获得6个月到5 年的随访,获得满意的疗效。根据charnley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评定,vi级29例,v级14例,iv级7例。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了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疗效显著,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评价全程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分析,共计40例,以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实施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较优(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确定本院接收的髋关节置换患者,以其为样本来源,随机选取110例,抽签平分2组,对照组(n=55):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护理,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以及血浆黏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3.64%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4.55%,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手术期间配合术中护理措施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升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中护理 髋关节置换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髋关节置换麻醉汇总应用喉罩和气管插管的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64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将其评价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分别采取气管插管和喉罩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置管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对比上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拔管呛咳、拔管体动以及术后咽痛的人数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研究分析得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麻醉时,采取喉罩方式比气管插管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更高,同时操作时间相对较短,苏醒所用时间也较短,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髋关节置换手术 麻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高位截骨、单髁置换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22年4月-2022年11月与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参比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单髁置换治疗,参比组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VAS评分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低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实验组与参比组VAS评分与膝关节功能评分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治疗的疗效更加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胫骨高位截骨 单髁置换手术 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中髂筋膜阻滞应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共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取不同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各阶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髂筋膜阻滞应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髂筋膜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中髂筋膜阻滞应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共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取不同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各阶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髂筋膜阻滞应用于髋关节置换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髂筋膜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相关指标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医院做半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21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105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全身麻醉,研究甲组是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总结。结果乙组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大于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组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都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周围神经阻滞麻醉的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要明显短于全身麻醉,但两种麻醉的术后并发症、失血量等情况差异不显著。

  • 标签: 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 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手术指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