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1-2021.12期间本院初步诊断疑似冠心病患者9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Tei指数,比较Tei指数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结果:98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患者79例,19例患者排除冠心病。79例冠心病患者中,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者28例,中度狭窄(50<狭窄程度<75%)者31例,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5%)者20例,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增加,Tei指数增加,冠脉狭窄重度、中度与中度、轻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Gensini积分水平越高,Tei指数越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971,P<0.05)。结果:Tei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可初步评估患者冠脉狭窄情况。

  • 标签: Tei指数 冠状动脉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段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渗漏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病人采取头低脚高的仰卧姿势,脑脊液漏的持续时间为5~12天,平均为6天。22名病人接受了保守疗法,3名病人术后有轻度头晕、头疼等症状,经仔细处理后,所有症状都消失。50名病人无脊髓内感染、假性脑膜炎膨出、切口感染、脑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腰椎段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渗漏,对其进行合理的防治,对其术后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体位引流,并适当补充液体。在病人完全康复之前,应密切注意病人的状态及精神活动,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 标签: 腰椎 护理 脑脊 狭窄 表现 术后 临床 液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抽取20例,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并在手术前、手术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等优质护理,比较通过优质护理,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效果对比。结果: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病人手术后一个月,患者日常生活在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有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龄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优质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腔内碎石术的327名患者临床资料为基础,分析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结石复发率。结果:术后共发现输尿管狭窄患者13例(3.98%),结石嵌顿(P<0.05)、结石最大径(P<0.05)、钬激光手术(P<0.05)、输尿管损伤(P<0.05)是输尿管镜腔内碎石术后并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狭窄组患者术后1年的结石复发率高于非狭窄组(30.77%比8.92%,P<0.05)。结论:对于结石嵌顿、结石较大、行钬激光碎石及输尿管损伤的患者,手术医师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积极防治输尿管狭窄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结石的复发率。

  • 标签: 输尿管镜 腔内碎石 输尿管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在肝胆甲状腺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我们随机选取了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肝胆甲状腺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例为1:1。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接受我院制作的肝胆甲状腺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对肝胆甲状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两种教育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肝胆甲状腺相关知识的掌握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思维导图 健康教育 肝胆甲状腺
  • 简介:摘要三维(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食品、医药等领域。3D打印技术为精准医疗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在肝胆胰外科领域,3D打印可用于医学教育、手术模拟、肝切除术和肝移植等领域。未来,随着高新材料的发现及应用,3D打印技术将进一步发展,肝胆胰外科也将迎来新的春天。本文将对3D打印技术在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打印,三维 肝胆胰外科 模型 器官移植 生物打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胰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引流管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2020年4月-2021年5月来本院接受肝胆胰外科手术治疗106例病患,将其纳入此次研究范围。以随机数表为方法,将其随机均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这两个小组,这两组分别实行的是常规护理、引流管临床护理,对两组情况实施对比分析。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病患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且病患更满意于护士工作,组间数据比较分析有突出差异,P

  • 标签: 外科手术 肝胆胰 术后 引流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为验证疼痛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影响,现开展对比实验。方法:挑选2021年8月---2022年8月间在我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人数共计90例,采用随机数表划分的方法,均分为两组,分析整理经不同护理后所有患者临床数据结果。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2.09±0.48)低于另一组(3.98±0.64)评分,睡眠质量得分(5.06±0.79)较另一组(7.89±0.96)有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95.56%)相较另一组(80.00%)有所提高,均反映出较高的优势P

  • 标签: 疼痛早期护理干预 肝胆外科 术后疼痛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和循证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对肝胆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医院收治的11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模式的差异,他们被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名患者。对照组接受循证护理,研究组则接受循证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1.82%,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 循证护理 肝胆外科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胆结石患者(本院200例),时间设定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依据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给予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给予观察组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P值小于0.05;两组肝胆结石患者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胆结石患者在需使用镇痛剂例数和结石残留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值

  • 标签: 腹腔镜 微创 肝胆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胆外科护理中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选择88例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根据患者术前情况、手术类型和术后恢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进行分级护理管理。对照组则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等指标上表现出明显优势。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更短,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肝胆外科护理中采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分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肝胆外科 分级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护理预警在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纳入研究的66例肝胆外科患者,纳入时间为我院2022年1-12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33例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预警模式,护理管理后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6.06%,与对照组的33.33%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胆外科患者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护理预警模式,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护理预警 肝胆外科 护理风险管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肝胆外科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情较为复杂,并发症较多且预后较差,病死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均造成较大不良影响。临床应用手术治疗容易引发患者机体应激反应,进一步加剧了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不良影响。因此,在肝胆外科患者围术期应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作为新型护理理念,将其应用于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中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有助于提升肝胆外科护理效率和质量。从术前、术中、术后层面对FTS在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肝胆外科围术期护理中加速FTS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肝胆外科 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利胆方治疗后,其临床表现与传统西药相比有显著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接受利胆方(中药)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另一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口服消炎利胆药、抗生素等)。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P<0.05)。在改善口苦、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和降低胆红素、转氨酶等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组的表现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口苦、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显著改善,胆红素、转氨酶等实验室指标也有所下降(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讨论:本研究显示,利胆方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利胆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实验室指标。本研究为利胆方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利胆方 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中药方剂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针对肝胆外科临床护理课程进行教学时,选择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的效果。方法 以32名实习护生进行研究,时间段设置为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16名学生。对照组内的学生接受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内学生则选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完成后,教育人员针对实习护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教学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护理方案搭配、晨间提问、健康饮食评价能力、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理论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其临床护士对于教育工作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满意度。这一发现对于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在设计和实施护理课程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 标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肝胆外科临床护理课程 护理教学质量 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