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休克患者,分析限制液体复苏治疗的具体应用和价值。方法是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消化科收治的8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休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在两组患者中,都采用给氧、生命体征监测和补液的治疗方式,在对照组中,主要是使用传统的液体复苏治疗,在观察组中,使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入院后再出血量、对其血气分析进行检测、观察血常规和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是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再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限制性液体 复苏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休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腹联合伤致创伤失血性休克中限制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所有病患均选取我院2018-2021年诊治的108例胸腹联合伤致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患,分别给予常规液体复苏(参照组)和限制液体复苏(观察组),对比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液体复苏时间比参照组短,液体使用量比参照组少(P0.05);护理后均比护理前好,且观察组均比参照组更优(P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胸腹联合伤 创伤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采取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方法:加入到此次研究中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限制液体复苏),实验组(31例,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平均输液量以及输注红细胞量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在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采取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渗盐水输注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症颅脑创伤中开展限制液体复苏对患者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该时段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创伤患者44例支撑本次研究,患者均符合研究要求,以随机1:1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快速且大量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开展限制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血清乳酸浓度、TT、PT、APTT)(治疗前)无对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相比对照组无统计学(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血,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4.55%(更低),对照组22.73%,(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症颅脑创伤中开展限制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强化凝血功能,提高治疗安全,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创伤 限制性液体复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肺炎伴感染性休克行早期限制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于我院(2021年2月~2022年4月)收治的重症肺炎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抽取6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依次行常规液体复苏、早期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休克恢复时间、血乳酸水平(BLA)、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休克恢复时间更短,BLA、PCT改善更明显,P

  • 标签: 重症肺炎 感染性休克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 血乳酸水平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限制液体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的效果与安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人工作期间收治的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凝血指标对比中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液体平衡的比较中,患者在护理后存在差异,以观察组整体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限制液体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早日脱离危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管理 综合护理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补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 2019年01月~2021年03月,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对照组28例,例,采用“足量、快速、早期”的原则进行常规积极补液治疗;观察组28,采用限制补液治疗,维持收缩压范围50~70mmHg。对两组抢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凝血功能(APTT、PT)复苏前无明显差异(P>0.05),复苏1h均较复苏前明显延长,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长(P

  • 标签:
  • 简介:昨天举行了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我嘱咐学生要把试卷给家长看,并让家长签名。我一再强调,每个学生都必须这样做。

  • 标签: 签名 单元测试 学习情况 六年级 家长 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限制液体复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模式,观察组则采取限制液体复苏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后的各项血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复苏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失血性休克
  • 简介:为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H-ras基因点突变的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酶切图谱分析技术,对55例初诊AML患者进行了检测,发现16例(29.1%)存在H-ras基因点突变,此突变与AML的发生及其某些临床指标有一定关系。H—ras基因突变可望成为AML诊断分型、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 标签: RAS基因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髓细胞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在肠道手术中实行限制输液及常规输液对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进行的90例肠道手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实行常规输液,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实行限制输液,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状况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有6例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3.33%,而对照组有13例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8.89%,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及肠功能恢复情况,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肠道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实行限制输液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同时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较好,在临床上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肠道手术 限制性输液 常规输液 并发症 肠功能
  • 简介:法国政府为促进环境保护制定了许多相关的税收政策,其基本出发点是兼顾经济发展、促进特定区域的开发与环境保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是专项筹资专项使用。即有鼓励的政策,也有限制的税收政策,现仅就后者进行简述:法国许多环境方面的税收政策都是与国土整治政策相结合的。如果是促进了环保,就有税收优惠;反之,如果破坏了环境,就会得到税收制裁。

  • 标签: 发达国家 绿色税收制度 环保税收政策 经济制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限制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患者400例,将使用限制液体复苏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充分液体复苏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凝血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复苏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2.23±1.66)s,对照组为(14.50±1.91)s,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较短,其凝血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38%,而实验组患者存活率77%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碱剩余及乳酸水平分别为(-4.65±1.24)mmol/L、(2.24±1.07)mmol/L,对照组碱剩余及乳酸水平分别为(-8.65±3.66)mmol/L、(3.11±0.45)mmol/L,实验组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在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术前的治疗生命体征、凝血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复苏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充分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出血未控制性休克而言,限制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多发伤 出血未控制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引导反馈的小规模限制混合式教学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参加2019、202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62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和2020年的培训学员作分别为对照组(32名)和试验组(30名)。试验组采用结合引导反馈的小规模限制在线课程(SPOC)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手术安全核查、手术体位安置成绩分别为(89.90±3.92)、(91.37±3.57)、(92.03±2.98)分,对照组为(87.44±3.06)、(88.53±4.23)、(87.28±3.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对结合引导反馈的SPOC教学法的效果评价较好,满意度均超过90%。结论结合引导反馈的SPOC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培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在职培训 引导性反馈 混合教学 专科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调整限制运动学对线(adjusted restricted kinematic alignment,arKA)的可行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连续14例行OrthoPilot导航辅助TKA中应用arKA对线的患者资料,男3例、女9例;年龄为(67.71±8.96)岁;体质指数为(25.94±3.12)kg/m2。选取同期同一手术团队行导航辅助TKA调整机械轴对线(adjusted mechanical alignment,aMA)的27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胫骨侧截骨角度、胫骨平台截骨量、股骨侧截骨角度、股骨远端、后方及前方截骨量、关节线移动情况、屈曲和伸直间隙及内外侧松弛度、髋-膝-踝角、冠状面和矢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和矢状面胫骨组件角、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rKA组随访时间(18.57±6.98)个月,aMA组(22.15±4.91)个月。术中arKA组与aMA组胫骨平台截骨角度分别为3.07°±1.00°和0.67°±0.56°、平台外侧截骨量为(9.07±1.82)mm和(6.89±2.94)mm、屈曲间隙外侧松弛度为(1.71±0.83)mm和(1.04±0.71)mm、屈曲间隙内外松弛度差为(1.14±0.86)mm和(0.41±0.75)m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髋-膝-踝角分别为174.10°±1.63°和177.12°±2.07°、冠状面胫骨组件角为87.58°±0.85°和89.14°±1.23°、冠状面股骨组件角为93.10°±1.75°和90.41°±3.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矢状面股骨组件角(1.30°±0.82° vs. 1.56°±1.19°)、矢状面胫骨组件角(87.16°±0.95° vs. 87.79°±1.04°)及股骨切迹发生率(7.1% vs. 1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rKA组HSS评分(46.07±4.68)分,术后1个月(73.86±3.48)分;aMA组术前HSS评分(47.04±4.52)分,术后1个月(74.04±3.5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WOMAC评分为(12.93±2.37)分与(12.63±2.34)分,HSS评分分别为(86.86±2.74)分与(86.11±2.95)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KA组2例(14.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aMA组5例(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33)。结论导航辅助TKA应用arKA对线为术者处理严重膝关节畸形提供了一种新的力线对线选择,与aMA对线相比,arKA对线在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和调控间隙平衡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