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梗死恢复期风痰证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平肝涤痰通络汤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82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诊的脑梗死恢复期风痰证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41例。其中,以常规方案进行治疗的为参照组,添加平肝涤痰通络汤治疗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接受研究组方案治疗的有效性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接受治疗前症候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均有所变化,且研究组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在脑梗死恢复期风痰证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平肝涤痰通络汤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适合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脑梗死恢复期 风痰瘀阻证 平肝涤痰通络汤
  • 简介:【摘要】目的:予以肥胖2型糖尿病(痰络症)患者解毒通络调肝方联合腹针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参照计算机分组方法将2021年9月~2022年9月间收治130例肥胖2型糖尿病(痰络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75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解毒通络调肝方联合腹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胰岛素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方联合腹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痰络症)有着较好的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肥胖 2型糖尿病 痰瘀阻络症 解毒通络调肝方 腹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湿热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此期间我院治疗的湿热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参比组与讨论组,各35例。参比组采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讨论组实施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分析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治疗后,讨论组主症、次症积分少于参比组,总疗效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治疗湿热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时,落实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症状,提高疗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湿热瘀阻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针刺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痛经系妇科常见疾病,笔者采用血府逐汤加减治疗瘀血型痛经疗效满意,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血瘀 痛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学习祖国中医中药,临床对风寒风热感冒进行辨证论治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将20例风寒、风热临床外感患者,按照中医学基础理论分型进行辩证治疗,证属于风寒所致外感患者,其治疗方法是,治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证属风热所致的外感患者,属于中医辨证认为是风热感冒患者的,治疗当以辛凉宣肺清热解表,风热感冒偏于轻型的用辛凉清剂,风热感冒偏于重型的患者,临床用辛凉重剂等治疗方法。结果通过临床辨证论治,总有效率为95%。结论笔者通过临床中医中药的临床灵活运用,合理用药,对那些临床较为疑难外感“表实病症”,发挥中医中药的专科特长,发掘未能发现祖国伟大医学宝库,使它能为人类造福,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 标签: 中医中药 风热风寒感冒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桂枝汤化裁治疗妊娠期风寒感冒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妊娠期妇女124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桂枝汤进行治疗,乙组采用莲花清瘟胶囊及青霉素V钾片口服治疗,观察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甲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乙组患者。结论采用桂枝汤治疗妊娠期患者感冒,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桂枝汤 妊娠期 风寒感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的可行性。方法观察除痹汤治疗风寒湿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1.25%。结论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为治则,除痹汤治疗风寒湿痹症具有可行性。

  • 标签: 除痹汤 辨证治疗 风寒湿痹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麻葛通痹颗粒联合针刺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120例颈椎病 (CSR)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60例 ,对照组 60例 ,观察组给予麻葛通痹颗粒联合针刺、推拿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四个疗程的治疗 ,每个疗程 5次。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是 96.7%,对照组是 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 P<0.05)。结论 :麻葛通痹颗粒联合针刺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优于针刺组 (P<0.05)。

  • 标签: 麻葛通痹颗粒 针刺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贴敷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9.7%。结论中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 标签: 肩周炎 穴位贴敷 中药
  • 简介:【摘要】风热感冒(common cold with wind-heat syndrome)是风热邪入表,肺气失调所致。症状包括发烧、轻微恶心、头痛、出汗、喉咙痛、咳嗽、有痰或发黄、鼻塞、口渴、舌头发红等,风热感冒多见于春季,由外感风热所致,中医认为风热寒是由风热邪邪所致的表证,对小儿健康成长有不良影响,因此对小儿风寒进行有效预防是降低风热感冒的关键。

  • 标签: 小儿风寒 风热感冒 预防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风寒止咳合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方法按照处方工艺制备风寒止咳合剂,建立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标准。结果风寒止咳合剂各项质量标准符合药典项下有关规定,鉴别试验重现性好,操作简便、易行。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可行,质量稳定,质量标准符合药典规范。

  • 标签: 风寒止咳合剂 制备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感冒是一种四季都十分常见的外感疾病,特别是在春季与冬季十分多见。绝大部分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药物,部分患者感冒后吃了较多药物,但病症不仅没有缓解,甚至有加重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辩证用药。在生活中,因为人们在感冒病症产生后,不能及时判断感冒的类型,不能采用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极易对病情治疗造成延误,导致病情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对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以此促使治愈率的显著提高,使病程有效缩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感冒提供有利参考。

  • 标签: 风寒感染 风热感染 发病原因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实感冒合剂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效果,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11月11日~2021年12月11日我院所收治的106例风寒感冒患者为研究样本,结合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感冒灵颗粒,观察组患者使用云实感冒合剂治疗疾病,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咽痛以及高热消退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IL-6、CRP、TNF-α值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风寒感冒患者来讲,应用云实感冒合剂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该法能减少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强。与此同时能够降低患者血清内炎性因子水平。这种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 云实感冒合剂 风寒感冒 临床效果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方式的一种,在许多古代书籍之中都有艾灸使用的方法、方式、艾灸应用及治疗疾病的相关记录。随着医疗系统、生活方式等改变,艾灸在疾病治疗的发展空间逐渐狭小,在现代多数人的观念中,艾灸变成了中医保健的方法、辅助治疗的工具,却忽视他在古代曾经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现代相关的科学研究证实,艾灸对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型)有明确的效果,艾灸在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中可以作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艾灸具有不需要进入人体,无痛苦,治疗操作方法简单,治疗的工具取得极为容易等特点,病员接受度大。然而,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缺少系统的统计与相关文献的整合。

  • 标签: 艾灸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 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疗效及其临床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初试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抽取此段时间到院接受治疗的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患者,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众多治疗患者中,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收治的60例风寒湿痹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0例采用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安全有效,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少,相比于常规西药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中医药 风寒湿痹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藏医将风寒感冒纳入到“藏医热病学”范畴,认为其和热病有密切相关,是热病初期阶段,也是治疗成型热、陈旧热、隐藏热等很多热病治疗的关键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治疗过程中,针灸与中药协同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纳选对象为2023.01至2023.12在院治疗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按随机法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单用中药疗法及针灸+中药疗法,比对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针灸及中药联用后,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的同时,还能增强疗效,应当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风寒型 中药 针灸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