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氏杆菌病作为全球性病变,会使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汗液增多、身体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表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临床应该加强疾病治疗。临床为了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在对患者治疗时,需要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主要对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研究,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 标签: 布鲁氏杆菌病 护理策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牛羊式杆菌病是在牛羊的生长过程中感染了氏杆菌引起的病症,是人和牲畜都会被感染的一种疾病。在发病之后公牛羊的睾丸、附睾出现发炎症状,母牛羊则会出现流产和不孕的情况,对于牛羊养殖场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该病症的诊断防治措施加强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牛羊式杆菌病的病原和发病特点,并归纳总结出了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 标签: 牛羊布鲁式杆菌病 综合诊断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氏杆菌病是一种高感染率的传染病,对我国畜牧业及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氏杆菌病是由氏杆菌引起,以发热、流产、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的一种传染病。为了减少氏杆菌的感染,降低牛、羊的养殖成本,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 综合诊断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杆菌病的疗效,并评估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八珍丸加减。对照组采用纯西医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杆菌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通过结合中医的调理方法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更全面地调节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杆菌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一观察结果,并确定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布鲁杆菌病 疗效
  • 简介:摘要:氏杆菌病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比较强,而且传染性也比较强。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都能染病,经过皮肤和黏膜入侵机体之后染病,人类感染布氏杆菌病之后会出现头痛和发热的症状,危害人体健康。为此,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该病的危害。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加强管理科学的防治,减少氏杆菌病带来的不利影响。

  • 标签: 布鲁氏杆菌 病原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羊种1型、3型感染致病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选取其中血液细菌培养为阳性且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AMOS-PCR方法进行菌种型鉴定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鉴定结果分为羊种1型和羊种3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以及疗效情况。结果71例病患者中,羊种1型2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为(39.91 ± 16.04)岁;羊种3型49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5例,年龄为(40.67 ± 18.72)岁。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81,t = 0.166,P均> 0.05)。羊种1型患者生活在农区10例(45.5%)、牧区10例(45.5%)、城市2例(9.1%),羊种3型患者生活在农区40例(81.6%)、牧区7例(14.3%)、城市2例(4.1%),地区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276,P < 0.05)。羊种1型、3型患者出现睾丸肿痛症状比例[22.7%(5/22)、6.1%(3/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7,P < 0.05);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减少,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羊种1型、3型患者发生并发症例数分别为12例(54.5%)、14例(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13,P < 0.05)。羊种1型患者治愈10例(45.5%)、好转12例(54.5%),羊种3型患者治愈34例(69.4%)、好转15例(30.6%),两组均无无效及复发患者,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690,P < 0.0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羊种1型、3型患者生活地区有差异,羊种1型患者易出现睾丸肿痛症状和病并发症。

  • 标签: 布鲁杆菌属 羊种1型 羊种3型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鉴别诊断性脊柱炎(BS)和结核性脊柱炎(TS)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BS与TS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实验室检查数据以及病变组织MMP-2、MMP-9表达情况。结果影像学表现,感染层面、感染椎体数以及椎旁软组织病变情况BS、TS患者(n=26、27)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BS患者血液嗜碱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TS患者[(0.022±0.019)× 109个/L比(0.017±0.007)× 109个/L,t=2.19,P < 0.05];而BS患者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TS患者[(16.12±14.16)mg/L比(33.78±24.05)mg/L,t=2.45,P < 0.05]。BS患者病变组织的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TS患者[76.92%(20/26)比96.30%(26/27),χ2=4.34,P < 0.05],而MMP-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MP-9可能成为鉴别诊断BS和TS的一个新生物学指标,其结合MRI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为鉴别诊断BS与TS提供帮助。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结核 脊柱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银川地区儿童与成人病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病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儿童(0~14岁,50例)和成人(≥15岁,236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以学龄期(8~14岁,25例)多见;成人中,男性179例、女性57例,以中老年(46~65岁,128例)多见。两组发病高峰均为3-8月(儿童39例、成人142例)。两组共有266例患者(儿童40例、成人226例)有接触史,其中226例患者(儿童28例、成人198例)接触牛、羊等活畜。临床表现中,与儿童比较,成人腰背痛[38.00%(19/50)比63.98%(151/236)]、多汗[6.00%(3/50)比30.08%(71/236)]、乏力发生率[8.00%(4/50)比34.75%(82/236)]均较高,单关节痛[70.00%(35/50)比19.49%(46/236)]、发热[72.00%(36/50)比49.15%(116/236)]、淋巴结肿大发生率[30.00%(15/50)比2.54%(6/236)]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儿童以膝关节(62.00%,31/50)、髋关节受累(42.00%,21/50)较为常见,无脊柱受累;成人以脊柱受累(55.51%,131/236)最常见。儿童白细胞计数升高[18.00%(9/50)比6.36%(15/236)]、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82.00%(41/50)比27.12%(64/236)]、血小板升高[24.00%(12/50)比8.90%(21/23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4.00%(32/50)比30.08%(71/23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38.00%(19/50)比20.76%(49/236)]、贫血发生率[42.00%(21/50)比16.53%(39/236)]均高于成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0(0/50)比9.75%(23/236)]、低白蛋白血症[2.00%(1/50)比14.41%(34/236)]、低钠[2.00%(1/50)比10.17%(24/236)]、C-反应蛋白(CRP)升高发生率[50.00%(25/50)比77.12%(182/236)]均低于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儿童血培养阳性率(65.22%,30/46)高于成人(40.54%,6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宁夏银川地区儿童与成人病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特别是骨关节受累部位在儿童与成人中差异明显。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骨关节炎 儿童 成人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Th2和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感染后急性期、慢性期及恢复期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期组(49例)、慢性期组(44例)、恢复期组(37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象纳入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的表达情况;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IL-17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组人群外周血Th1[(1.03 ± 0.85)%、(5.46 ± 3.54)%、(4.48 ± 2.26)%、(2.29 ± 2.25)%]、Th2[(4.72 ± 2.36)%、(7.00 ± 3.14)%、(13.99 ± 9.14)%、(5.89 ± 4.69)%]、Th17细胞表达比例[(2.09 ± 0.48)%、(3.04 ± 2.17)%、(3.61 ± 2.67)%、(2.74 ± 2.5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0.95、21.15、2.90,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组Th1、Th2、Th17细胞和恢复期组Th1细胞表达比例均较高(P均< 0.05);与恢复期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组Th1、Th2、Th17细胞表达比例均较高,但急性期组Th2细胞表达比例低于慢性期组(P均< 0.05)。对照组和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组人群血清中IFN-γ、IL-4、IL-17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7.79、15.85、7.55,P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慢性期组IFN-γ、IL-4、IL-17A和恢复期组IFN-γ、IL-4表达水平均较高(P均< 0.05);与恢复期比较,急性期组IFN-γ、IL-4、IL-17A和慢性期组IFN-γ、IL-17A表达水平均较高(P均< 0.05)。结束治疗时间< 12个月的恢复期患者Th1细胞表达比例显著高于结束治疗时间≥12个月的恢复期患者(t = 2.26,P < 0.05)。结论患者感染布后,急性期以Th1细胞免疫为主,慢性期以Th2细胞免疫为主,而Th17细胞免疫在急性期及慢性期的应答无明显差异。恢复期患者免疫功能在结束治疗时间< 12个月时可能依然存在异常,部分临床治愈的恢复期患者体内Th1细胞比例仍高相对较高,提示患者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辅助性T细胞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地奈德联合特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具体分析研究 2016年 9月到 2018年 9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 84例,通过双盲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 42例患者进入普通组,另外 42例患者进入实验组。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都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在此条件下普通组每天进行地奈德混悬液的吸入治疗,在普通组的条件下,实验组的患儿通过硫酸特林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在临床症状缓解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的发现实验组当中患儿的总有效率超过普通组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可以发现,实验组当中患儿在胸闷、咳嗽等症状缓解的时间方面与普通组相比明显较低 ;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验组明显比普通组低 。结论 :地奈德联合特林对小儿支气管患哮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让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并且对不良反应的复发率和发生率进行控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特布他林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地奈德联合特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 具体分析研究 2016 年 9 月到 2018 年 9 月在我院 儿科门诊就诊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 84 例 , 通过双盲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 42 例患者进入普通组,另外 42 例患者进入实验组。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都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在此条件下 普通组 每天进行地奈德混悬液的吸入治疗 , 在 普通组 的条件下 ,实验组 的患儿通过硫酸特林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 对两组患儿在临床症状缓解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 :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的发现 实验组 当中患儿的总有效率超过 普通组 ;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 、 缓解时间可以发现, 实验组 当中患儿在胸闷 、 咳嗽等症状缓解的时间方面与 普通组 相比明显较低 ; 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实验组 明显比 普通组 低 。 结论 : 地奈德联合特林对小儿支气管患哮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让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并且对不良反应的复发率和发生率进行控制 ,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特布他林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奈德、硫酸特林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奈德、硫酸特林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和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施行地奈德、硫酸特林氧气驱动雾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肺炎 布地奈德 硫酸特布他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特林 + 地奈德雾化运用于支气管哮喘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1 月纳入的 104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遵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各 52 例,研究组给予特林 + 地奈德雾化,对照组给予地奈德雾化,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 研究组咳嗽、憋喘、哮鸣音、呼吸困难消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 用药前研究组的 FEV1 、 PEF 与对照组相比无意义( P> 0.05);但用药后研究组的 FEV1 、 PEF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特林 + 地奈德雾化运用于支气管哮喘中效果显著,促进相关症状快速消退,同时增强患者肺功能,为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雾化 支气管哮喘 特布他林 布地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奈德联合特林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具体分析研究2016年9月到2018年9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通过双盲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42例患者进入普通组,另外42例患者进入实验组。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都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在此条件下普通组每天进行地奈德混悬液的吸入治疗,在普通组的条件下,实验组的患儿通过硫酸特林雾化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在临床症状缓解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的发现实验组当中患儿的总有效率超过普通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可以发现,实验组当中患儿在胸闷、咳嗽等症状缓解的时间方面与普通组相比明显较低;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验组明显比普通组低。结论地奈德联合特林对小儿支气管患哮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让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并且对不良反应的复发率和发生率进行控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特布他林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奈德联合特林雾化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小儿慢性咳嗽患儿 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 36例。选择地奈德联合特林雾化治疗的是观察组,择单纯性特林雾化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和住院时间,以及生命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 23例( 63.89%),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35例( 97.22%)更高( 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 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均较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林雾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显著缩短咳嗽消失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慢性咳嗽 临床疗效 地奈德 特布他林 雾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地奈德吸入剂联合特林在临床中治疗哮喘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行特林治疗,观察组行地奈德吸入剂联合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与对照组(9.0%)比较(P>0.05);观察组咳嗽、气喘、哮鸣音等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哮喘患者在临床中行地奈德吸入剂联合特林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症状缓解时间较短,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特布他林 布地奈德吸入剂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地奈德联合特林应用于哮喘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符合入选标准患有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布地奈德,研究组则采用布地奈德、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咳嗽消失时间、喉喘鸣消失时间、嘶哑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哮喘急性发作期,建议选择雾化吸入地奈德联合特步林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病情,而且能进一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药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特步他林 哮喘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目的是对特林以及地奈德两者联合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测。方法随机的将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在治疗方法方面第一组对照组主要使用例如祛痰和平喘以及吸氧和抗炎这一类普通的治疗方法。而第二组观察组则要在对照组所使用的普通方法上再加入上述所说的新的两者联合雾化治疗方法。然后将他们同时都用各自的方法进行治疗两周。治疗以后再对他们的治疗效果以及动脉血气进行比较。结果在对此病进行治疗后的有效率上第一组明显低于第二组,血氧分压也是明显低于第二组的,而明显高于第二组的则是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特林联合地奈德雾化吸入疗效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奈德联合特林雾化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小儿慢性咳嗽患儿 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 36例。选择地奈德联合特林雾化治疗的是观察组,择单纯性特林雾化治疗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和住院时间,以及生命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 23例( 63.89%),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35例( 97.22%)更高( 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 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均较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林雾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显著缩短咳嗽消失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慢性咳嗽 临床疗效 地奈德 特布他林 雾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特林联合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56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特林联合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43%)与对照组患者(75.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及肺部哮鸣音等症状的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应用特林联合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特布他林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重症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