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疗法用于治疗内科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全部150例患者分为各30例的三组,一组为西医组,一组为中医组,一组为中西医联合组;对三组患者施以常规西医疗法、中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各自50例患者的三组中,西医组有13例患者治疗无效,中医组与中西医联合组各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就总有效率来说,中医组与中西医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显然高于西医组72%,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与中西医联合组的总治疗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二者实际疗效相差不大。结论对于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医疗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 内科消化系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急腹痛的临床诊治方法,并进行相关分析,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11 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100 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结果: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急性胃肠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穿孔,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泌尿系结石,糖尿病,肠系膜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肌梗塞和尿毒症均可引起急性腹痛。其中,急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在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较为常见。结论:由于引起急性腹痛的众多复杂因素,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消除诱因,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临床规律。方法对2009年~2011年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病种、性别、季节分布规律,用药情况及院内感染情况。结果病种居前三位的是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部分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用药前三位的是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参麦注射液;感染部位前三位分别是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存在一定的规律,对制定预见性计划及对应措施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症状。方法:选择 103例( 2018年 10月 -2019年 11月)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总结病例和临床资料,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其恶心呕吐原因。结果:总结患者病因发现, 2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所占比例为 28.1%, 27例急性胃肠炎患者,所占比例为 26.2%, 22例胆系结石患者,所占比例为 21.3%,和其他疾病患者进行对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导致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较多,主要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与急性胃肠炎等,需要临床医师予以重视,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消化内科 恶心呕吐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消化内科中发生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本院消化内科感染病例中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在所发生的感染病例中,老年患者居多,属于易感染人群,同时感染率也同患者的住院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所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患者自身具有着的消化道出血、肿瘤等症状也作为了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在患者的呼吸系统、肠道以及泌尿系统等部位最容易发生感染;而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致病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结论通过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有效地保护易感人群,同时进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并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对于消化内科感染的发生有着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作用。

  • 标签: 消化内科,感染,抗生素,消化道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8-0213-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运用风险管理前一年的病人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做对照组,比较运用风险管理后一年的病人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发生例数的改变。结果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6.2%,护理不良事件减少到3起/年。结论通过风险管理,护士安全意识增强,能及时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及预防,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病人满意度,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风险管理 消化内科 住院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两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190例胃肠镜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9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观察组麻醉镇痛后进行胃肠镜检查。对照组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两组的操作时间、疼痛、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患者对操作过程是否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操作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的术中明显小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的术中明显大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对操作过程是否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满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肠镜对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无痛胃镜从根本上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检查期间心血管的反应性小,减少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提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无痛 胃肠镜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供临床参考。通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化内科患者1000例病例资料分析,总结其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对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与归纳。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化内科共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224例,不合理率22.4%。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主要包括药物使用量过大(73例,32.5%)、重复用药(68例,30.5%)、联合用药不合理(55例,24.5%)、药物同服毒副作用增强(28例,12.5%)。在消化内科的治疗问题上,用药的合理性是保障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的药理药性及内科疾病的熟悉程度,是提高用药合理性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消化内科 不合理用药 临床医师
  • 简介:摘要消化性溃疡通常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以及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胃肠道部位。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情况,本文对2010年至2012年门诊接诊的138例消化性溃疡疾病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内科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健康和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加之许多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具有不易发现性和病情不稳定性、内部易感染性等多种复杂特点,给医生的诊断和患者的康复都带来了极大困扰。为了造福更多患者,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医院消化内科必须要尽快提高专业水平,增强护理水平。本文就目前我国医院消化内科护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 标签: 护理风险 职业安全 防护
  • 简介: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实际临床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

  • 标签: 消化内科 用药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病患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状况,分析病患内科感染的原因和症状,并制定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剖析。结果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病患,从体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抗生素的抗药性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发展。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关注病患呼吸系统感染预防工作,对抗生素的使用中正确运用抗生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病患免疫力,增强病患康复效果。

  • 标签: 消化内科 感染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经内科临床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给予参照组患者法莫替丁,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胶体次枸橼酸铋三药联用。结果在溃疡愈合率方面,两组并无显著差异;在Hp消除率方面,观察组较参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消化性溃疡患者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胶体次枸橼酸铋三药联用,可有效控制细菌产生耐药性,同时可使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减低,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内科治疗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关消化内科胃溃疡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间,消化内科收治的3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地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将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是93.33%,明显比对照组73.33%高,观察组诺丁汉健康量表中各项目分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的对比有着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将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临床的疗效增强,改善健康状况,有确切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消化内科 胃溃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当前消化内科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62例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1例,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观察与干预下进行用药,对照组按照医师治疗方法进行常规用药。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在诊疗状况与不合理用药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因此,要想提高消化内科用药的合理性,必须针对药理与病理进行深入分析,使得药物效果符合治疗需求,并尽量避免药理拮抗与用药过量等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消化内科 不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临床内科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 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间的 27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内科治疗情况,分析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在 2个月规律系统的治疗后,临床完全治愈有 23 名患者,临床治愈率为 77.8%,临床未完全治愈但效果明显有 2 名患者,临床有效治愈率为 92.60 %,临床无效果有 2 名患者,临床无效率为 7.40 %。结果 临床内科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痛苦小,见效快,减轻患者生理和精神双重负担的优点,值得临床推荐和广泛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内科治疗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