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社会因素会影响到语法标记的产生和语法格式的形成.本文重点分析社会平均值对领有动词"有"的各种程度用法产生的影响,并从社会生活信息的有无标记性出发,说明产生交际的动机以及某些表达式的高频出现,从而导致某种语法现象的形成.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语言系统内部的特点对语用格式语法化的限制.

  • 标签: 社会平均值 语法 汉语 语用格式 程度表达式 “有”
  • 简介:附在话题后的“可/倒好”,不做句法成分,已经发展为一个语用标记。在标记性质上,它们是对比标记、转折标记、反预期标记和话题标记;功能上,有承前启后,评注情态和停顿凸显的功能;其形成过程,与“反语”修辞手法的使用、“可”“倒”语义功能的保留、句法位置的黏着等因素有关。语用标记“可好”和“倒好”用法趋同,可以互相替换,但在一些具体语境中,二者有所差异。

  • 标签: 可好 倒好 语用标记 功能 形成
  • 简介:某些大中型语文辞书在义项设置方面存在着漏收义项、误设义项、义项分合失当、义项次第失当等问题。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训诂学的原理、方法和研究成果,那么辞书编纂就能够避免上述失误而做得更为完美。

  • 标签: 训诂学 辞书编纂 义项
  • 简介:摘要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本质特征可归纳为一个“美”字,其翻译也应忠实于这一特征。笔者以林徽因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英译(赵彦春版)为例,从翻译美学层次研究译者是如何通过译作传达诗歌之“美”的。

  • 标签: 林徽因,翻译,诗歌
  • 简介:摘要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单位。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词汇量的大小不仅决定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直接影响英语听力、口语、写作水平等其他各方面技能的发展。《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掌握大约3500个英语词汇,并学会运用400—500个相关的固定短语及搭配。而大量的调查发现,高中生实际掌握的词汇量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数量相差甚远,而能够做到熟练掌握并运用的词汇则微乎其微。虽然很多学生知道词汇的重要性,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词汇,但效果不好,收效甚微,且边学边忘。如何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成为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找到制约及影响学生词汇量积累的因素并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是我们目前词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语言点的讲授和语法知识上,而对于学生的词汇学习和学习策略运用的指导却并不是很重视。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尽快转变其在教学中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利用多种方式独立、主动地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的运用。

  • 标签: 高中 英语词汇 学习策略
  • 简介:杨从时编《重编改正四声全形等子》,现藏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时代最晚不会晚于明代中叶,是四库本以前的唯一传世《四声等子》本子。文章对重编本在校勘学上的价值及其切身与见母列位问题做了说明,梳理了重编本所反映《四声等子》与《指玄论》的密切关系。

  • 标签: 重编改正四声全形等子 四声等子 杨从时 指玄论 见母列位 等韵学
  • 简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知识界的影响。西方理论话语作为一种舶来品已经成为了中国学术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任何一个概念在引介到另一种语言之后,都必然要经过本土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语言之间的冲突、碰撞和抵抗,还存在着各种不同话语的交流、接受和建构。因此,全球化、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这些在西方知识图景中十分重要的概念,经过翻译和引介之后,在中国的语境中可能就呈现出了新的意义。

  • 标签: 后现代性 全球化 翻译 文学 文化 中国学界
  • 简介:上古群母字部价在中古以前擦化,部价在中古以后清化,这是音韵学常识。但为什么这么变,却是以前没有问过的问题。本文以实验语音学、类型学为工具来解答这个问题。并连带着处理浊声清化、浊擦音、日母元音值等问题。本文提倡的汉语实验音韵学以普遍音变现象为考察对象,从物理、生理、心理学中的普遍原理来探索发生在汉语中的普遍音变的条件。而什么是普遍音变则是从共时类型学和反复发生的历史音变来确定的。

  • 标签: 实验音韵学 普遍音变 音变顺序 群母 日母 浊声
  • 简介:本文认为俗成性是异形词整理与规范的最重要原则,并对相关的三个问题作了阐述:学理性在异形词中的正体与异形之间从来没有表现出整齐划一的规律,它只有在几个异形词难以分辨高下时才能起辅助作用;对《现汉》异形词整理的成果要充分地继承,但要进行新的求证,使之符合当代语言事实;对已经完全定型了的异形词进行整理与规范,不应是"推荐"性的,而应突出它的"规定"性.

  • 标签: 异形词 词汇规范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 简介:前期罗兰·巴尔特关注符号的科学性、系统性,后期他重新审视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称符号学应该攻击西方文明的象征系统和语义系统,以非理性的文解构意义、科学、理性等同体物。然而,巴尔特不自觉地采取了理性的分析法以操作文。我们不无反讽地看到巴尔特不断肯定自己所否定的,一边高呼自己放弃了前期的二元,一边不停地使用二元进行分析;一边反对命名,一边不断地进行命名,在自己的理论中,执著地运用前期结构主义方法。

  • 标签: 理性 非理性 命名 分类
  • 简介:本文从"F是"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变异的角度探讨了其历时变化发展和共时同形异构的关系,分析了导致"F是"语法化的机制和诱因,讨论了"F是NP"和"F是VP"的区别和联系,考察了"F是"的内部结构、表达功用和分布情况.

  • 标签: 历时演化 共时变异 同形异构 表义功用
  • 简介:郾城方言存在两种小称变调:高降调和低升调。在亲属称谓词中,高降调多为成年人和无亲缘关系的人使用,表示讨好和拉近关系,听感上短促生硬;低升调多为儿童和有亲缘关系的人使用,表示喜爱亲密,听感上长而自然。在亲属称谓词重叠变调中,存在两种不同的音步模式:扬抑格和抑扬格。扬抑格表现为左重右轻,抑扬格表现为左短右长。郾城方言可能分别使用了“高”和“长”两种手段表示两种不同性质的小称。

  • 标签: 亲密 小称变调 音高 音长
  • 简介: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汉语方言的方位词"上"具有格标记功能,主要用于标记受事宾语和与事宾语。香格里拉话的格标记"上"与当地藏语中甸方言的格标记go在来源和功能上存在对应关系。在深度的语言接触下,汉语中的方位词"上"和"下"都能进入向格标记演化的语法化链。

  • 标签: 香格里拉话 语言接触 方位词“上” 格标记 语法化
  • 简介:文章在汉语、日语和韩语三种语言的塞音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声学分析和感知同化实验主要探讨了影响跨语言塞音感知同化的因素。研究发现,发声类型、VOT、后接元音起点音高是影响塞音感知同化的三个因素。首先通过对比汉语母语者对韩语和日语塞音的感知同化,发现在跨语言塞音的感知同化中发声类型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其次又通过考察韩语母语者对汉语塞音的感知同化,进一步比较了VOT和元音起点音高的作用,结果发现,VOT对塞音感知的影响大于元音起点音高。

  • 标签: 塞音 感知 发声类型 嗓音起始时间 音高
  • 简介:<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语言学的分支——修辞学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而且国外的语用学、语境学、语体学等新兴学科也在不断地被介绍、引进。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需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要求改革《现代汉语》教材中修辞部分的呼声愈来愈高。作为大学文科基础科目的“现代汉语”是固守传统修辞学的领域,还是敞开大门迎接语用学,语境学这些新客人,已成为编写《现代汉语》教材的专家、学者们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对相关部分的改革也是仁者见仁,智看见智。笔者就现有的八部近

  • 标签: 《现代汉语》 传统修辞学 语用学 教材中 教材的改革 编写者
  • 简介:本文拟按照符号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辨析“人文话语”构成中的“功能二分法现象”,亦即创作与研究。为此,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大方向”区别;2.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的功能区别;3.小说的思想性和文学理论;4.媒体文化和媒体学术;5.史书编著和史学研究;6.儒学研究中的对象和方法之别;7.汉学和比较研究。

  • 标签: 人文话语 创作 研究 存在主义 结构主义 电影
  • 简介:从《音韵日月灯》的入声读为去声现象看,“入作去声”并非自然音变,而是对读书音处理方式的指称,意即“入声在读书音中读作去声”。自然音变应称为“入声归去”。清代后期之前,近代汉语共同语语音具有浓厚的读书音色彩;共同语、读书音入声演变与方言所循路径不同。清代后期之前,近代汉语入声字的演变轨迹是,北方各方言有清入主要变平、上、去三种类型,共同语则保留入声调类,部分变读舒声者主要变读为去声。

  • 标签: 《音韵日月灯》 入作去声 入声归去 入近去声 入似二声 共同语
  • 简介:在《性别/性符号学》的“致谢”和“理论途径的旅行地图”中,达琳·杰西卡以一位严肃学者特有的严谨,介绍了此书所借鉴和倚重的理论资源,他们是:克丽斯汀·德尔菲、安吉拉·卡特和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性理论;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

  • 标签: 符号学 多元文化主义 杰西卡 意识形态性 性别 非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