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8月第一次印刷《滨城大连》出版发行,它是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八年级学生使用教科书,是根据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改革精神编写省情教育大连区域特色课程教科书,内容涉及大连历史与文化、自然与生态等,在这本书中博物馆内容被首次编入其中。这标志着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融合被提上日程、势在必行,也意味着受众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提升青少年自然科学素养,将是新机遇和挑战。

  • 标签: 自然博物馆 生物课程 实践 初中 资源 义务教育
  • 简介:胡适是20世纪中国享有国际声誉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之一。1948年国共两党围绕中国命运展开殊死决战之时,长期奉行走非政治文化思想救国路线胡适却在这年春天因蒋介石故作姿态提议成为总统参选人,从而被推上政治前台,成为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的人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收录文化汉奸陈器伯致胡适十通书信释读,不仅可以考察这一时期胡适在面对政治抉择时复杂心路,而且可以了解胡适对文化汉奸持宽容态度所折射个人性格,还可以窥测出文化汉奸在抗战胜利后命运与境地。

  • 标签: 胡适 陈器伯 文化汉奸 书信
  • 简介:利用体式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能谱对17面浙江安吉上马山及山东临淄汉代铜镜进行取样观察、检测,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马山铜镜表面保存状况较好,类似黑漆古,内部为α相优先腐蚀,临淄铜镜表面腐蚀严重,为Cu2O与二价铜碱式矿化物沉积,内部主要为δ相优先腐蚀。利用Pourbaix图可以对两类腐蚀现象所处环境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高锡铜镜基体在不同环境中存在α相或δ相优先腐蚀现象,并与基体外部不同锈蚀相对应。此结果对研究不同环境中高锡青铜基体微观及宏观腐蚀情况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铜镜 腐蚀 Α相 Δ相
  • 简介: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博物馆从重视“物”“收藏”、“研究”,逐步转向重视“与观众沟通”,纷纷采用新概念、新方法,投入资源吸引不同受众,以改变观众行为、促成其学习并感到满意。在此背景下,1916年吉尔曼提出用以描述观众对博物馆倦怠状态小短语“博物馆疲劳”,在百年间引起一批重要学者广泛兴趣。对“博物馆疲劳”研究揭示了参观博物馆影响因素包括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经历了从浅层次现象归因到深层次心理探究历程。“博物馆疲劳”检测方法与解释机制极其多样,从实证主义范式逐步转到自然主义范式。通过适时休息、节省耗费、放松身心和忘却疲劳等方法,有助于缓解观众“博物馆疲劳”以防止其过早离开,指导展览从而从本质上促成交换,进而改变观众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 标签: 博物馆疲劳 博物馆观众研究 参观影响因素 检测方法 改善对策
  • 简介:为研究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在古籍纸张分析检测中可行性,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构建100个纸样pH值、纤维聚合度、高锰酸钾值、碱储量4项指标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相关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对纸样pH值、纤维聚合度、高锰酸钾值预测值跟实测值相关性较好,能够满足检测需求,对碱储量预测值有一定误差,但能够满足参考性要求。实验结果证明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珍贵文献纸张进行无损检测是可行

  • 标签: 古籍纸张 近红外 预测模型 无损检测
  • 简介:中国煤炭博物馆于20世纪90年代接收了一批捐赠陶瓷,也在煤矿遗址考察中采集了一些瓷器标本,丰富了本馆馆藏.本文主要撷取了几件捐赠青瓷,对其进行时代和窑口对比考证,认为是宋金时期陕西耀州窑青釉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炭与陶瓷烧造关系做了一些浅析.

  • 标签: 耀州窑 青釉 钧窑 钧釉 石炭
  • 简介:契约文书是应用性文体之一,使用固定套语句式是其语言表达上比较突出一个特点。五世纪以来,以契约文书为代表民间文书有丰富套语句式,合理利用它们,不仅能有效考释生僻词义,揭示历史语音现象,同时也能有效地释读疑难俗字,进行文字校勘。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利用套语句式进行语言文字研究及文献整理价值,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契约文书 套语句式 比较 语言文字研究
  • 简介: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结构构件重要性排序问题,以江浙地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典型传统民居木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构件属性改变后对结构整体应变能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性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6.0)开发了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结构构件重要性分析。通过对抬梁式和穿斗式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地震荷载两种工况下结构构件重要性计算分析,得到了构件重要性系数和排序,并提取出了抬梁式和穿斗式传统木构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传统木构建筑遗产在修缮施工、维护以及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构件提供科学合理理论依据。

  • 标签: 传统木构建筑 构件重要性 抬梁式 穿斗式 改变弹性模量法
  • 简介:为探索“黄岩窑”青瓷工艺技术及艺术装饰特征,并探讨该窑场与同时期浙东地区“越窑”青瓷关系,本研究从田野考古调查入手,通过对黄岩沙埠窑窑址及窑场周围地面考古调查和典型青瓷标本实物取样,结合科技考古手段,着重对其产品特征、制瓷工艺技术及烧造年代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解剖了黄岩出土青瓷胎釉内部结构;通过热释光技术对黄岩出土青瓷典型标本进行年代测定;并运用EDXRF技术对黄岩出土青瓷标本和上林湖越窑标本胎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浙江黄岩沙埠窑址是晚唐至南宋时期浙江重要窑址遗存,具有较高陶瓷烧造技艺。

  • 标签: 黄岩 青瓷 显微结构 热释光 EDXRF
  • 简介: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贸墓出土马蹄金、麟趾金制作工艺考究,口沿处纹样制作运用了传统细金工艺中花丝工艺。花丝种类有赶珠丝、金珠、螺丝、码丝、巩丝、正花丝、反花丝、麦穗丝和立扁素丝。古代工匠将掐、攒、填、焊花丝技法运用到位,制作出各类花丝精美、细腻并组合成不同纹样。

  • 标签: 马蹄金 麟趾金 细金工艺 花丝工艺
  • 简介:本文以P.2942卷末三件牒状中多个官称为线索,探讨了唐代宗时期河西与伊西北庭节度使问题,主要论点包括:其一,"使主""副帅""元帅"三称所指为同一人,即接续杨志烈统领河西军杨休明,因前任为两镇节度,杨休明及其率领河西将士遂将他赴伊西庭视为"巡内征兵",但这却触碰了伊西庭留后周逸权利,杨休明最终于长泉遇害。其二,"河已西副元帅"系周逸矫诏自称,唐廷并未设置过该职,由这一子虚乌有之称引申"唐廷构建了河西、北庭、安西三道联防体制"观点值得商榷。其三,"尚书"与"副帅"并非同一人,而是早已于甘州遇难杨志烈,他曾主政伊西庭,故周逸谋逆作乱时自然会盗用已逝长官杨志烈名义为自己背书。其四,P.2942卷末状牒之正文中"留后"单纯指这一职位,其所属"既要留后,任择贤良;所贵当才,便请知事"等语系谓应以贤能之人充任伊西庭留后,而这正揭示了以后两镇分别设立节度使起因。其五,"行军"为行军司马简称,系牒状作者自指,其人应为继杨休明之后统领河西军周鼎,当时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危局,以后自己也出任河西节度使并固守敦煌,但最终也死于非命。本文文末亦归纳了唐代宗时期河西与伊西北庭节度使任职简况。

  • 标签: P.2942 唐代宗时期 河西 伊西北庭 节度使
  • 简介: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自建国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普查。它将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手稿和图书资料等都囊括其中。笔者以山西博物院图书馆参加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经验为例,围绕院古籍图书现存状况、可移动文物普查与全国古籍普查对接问题以及在本次普查中人员配备问题,谈谈院图书馆就此采取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与同行分享、交流。

  • 标签: 可移动文物 古籍普查 图书馆 古籍
  • 简介:江西南昌市新建区琊墩汉墓M1(海昏侯刘贺)发掘引起了考古界乃至社会各领域广泛关注,新闻媒体也予以多角度跟踪报道。该墓葬本体规模宏大。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陶、便房等构成.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是西汉中晚期列侯等级墓室典型范本。经过近五年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已基本确认紫金城城址就是汉代海昏侯国都城遗址,它与城址外包括墎墩汉墓在内庞大汉墓群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学术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为我国近年来考古项目最重要新发现。同样也是目前发现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内涵丰富汉代列侯墓园。而主棺是其中最重要出土遗存.基于工地现场对主棺周边遗存所采取应急处置保护基础上,对主棺则使用了整体套箱起取方式进行了现场包装。针对不同埋藏环境出土遗存,需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及遗存埋藏形式,采取安全、简便、快捷、有效方法措施进行包装起取:

  • 标签: 考古现场 刘贺主棺 遗存叠压 包装方法
  • 简介:乌尼蒂茨文化早期青铜器时代在德国中部,具有高度分层社会统治阶级模式。正如在Leubingen和Helmsdorf发现著名墓葬以及在Bornh9ck新出土墓葬所证明那样。为调查乌尼蒂茨军事组织,该文对这一区域出土众多武器提出新解释。德国中部这些遗存和它们组成成分研究表明,从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士英雄"到形成在组织精英领导下有组织专业军队转变。

  • 标签: 青铜器时代 文化 军队 早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诠释
  • 简介:随着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工作大力发展,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新体系正在形成,其最大特征就是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博物馆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中国丝绸博物馆2017年举办“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突破以往展品题材上限制,将展品从单一纺织品拓展到丝路文化遗产全领域,从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成果视觉角度,讲述科技在丝路古道上探索出新故事,并通过组织一系列相关体验和教育活动,实现宣传历史文化同时,拉近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工作与观众之间距离目标。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展览 科技考古 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