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收集了石河子市北开发区已有的土层钻孔资料及有关报告.对所有的剪切波速资料进行了整理.在前人研究和数据整理、分析基础上,分别采用线性模型、幂函数模型和一元二次多项式模型,对石河子市北开发区土层剪切波速土层深度关系进行了拟合.以拟合优度为评价指标给出了粉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砾砂和圆砾推荐模型参数.最后对结果合理性、适用性进行了评价.

  • 标签: 剪切波速 土层埋深 拟合优度 石河子
  • 简介: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在极震区造成了数10间农村民居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破坏,出现人员伤亡。震后对地震灾害现场进行震害调查破坏原因研究,典型震害特征包括砖砌体、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局部倾倒、墙体贯通开裂、房顶瓦片掀翻和烟囱倒塌等。农村民居遭到破坏主要因素包括:选址不当、施工质量较差、砂浆强度不够、缺少圈梁和构造柱等。同时,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和鞭梢效应等地震效应,讨论了砖砌体和砖混结构抗震设计加固方法和改善抗震性能构造措施等,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和减轻震害损失等提供参考。

  • 标签: 高邮、宝应M_S4.9级地震 震害调查 破坏原因 竖向地震作用 鞭梢效应
  • 简介:主要对ZD8BZD-8地电仪在观测精度及稳定性、动态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地电仪观测资料可作为地震预报可靠依据之一。

  • 标签: ZDSB地电仪 性能指标 观测精度
  • 简介:本文根据甘肃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地震环境特征,简要分析了甘肃农村民居主要建筑结构类型和抗震性能,结合近10多年来破坏性地震资料,总结了农村民居主要震害特点,提出了实施甘肃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对策措施。

  • 标签: 地震灾害 农村农居 房屋结构 地震安全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为中困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郊鹫峰地震台。研究所现已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重要基地,其研究方向涵盖了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磁学和工程地震学4个主要学科。在完成基础科学研究同时,研究所还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雄厚技术力量,面向社会开展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大中城市地震灾害评估、建筑物抗震鉴定、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等技术服务和咨询。2003年,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研究所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整合相关学科技术力量,成立了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院)。工程院为研究所下级单位,拥有中国地震局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是研究所面向社会进行技术服务和咨询主要机构。工程院成立以后,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和体制方面的优势,使研究所科技开发工作呈现出新发展。

  • 标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咨询工作 科技服务 地震安全性评价 科技体制改革 地球内部物理学
  • 简介:1994年9月16日东山海外73级地震前一年左右,厦门台地倾斜E-W分量年变发生严重畸变,正常年变规律图象明显被破坏,异常出现后11个月,东山海外发生强震。该现象可以作为闽粤近海强震一个重要前兆指标

  • 标签: 地倾斜 年变畸变 东山海外地震
  • 简介:通过对723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解仪器性能,分析仪器误差,选择测定可溶性硅酸实验条件,制订操作规程,圆满完成该项目测定可溶性硅酸试运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需要开机预热30分,对地震日常观测采用仪器参比调零消除比色皿配对误差,应尽量缩短仪器参比调零观测时间间隔。在吸光度较小,选用5cm比色皿能减小相对误差1-3倍。可溶性硅酸显色反应随时间而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其稳定时间为配置后10-30分,要求实验水样品应控制在该时间内。

  • 标签: 分光光度计 可溶性硅酸 仪器误差 实验
  • 简介:2008年11月1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发生了6.3级地震,地震波及德令哈市、大柴旦行委和格尔木市等地区,在地震灾区各类房屋遭受了不同程度破坏。本文结合地震现场灾害调查结果,对灾区几种房屋类型进行了震害现象分析,并剖析了产生破坏原因,对今后灾区房屋重建和抗震减灾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 标签: 大柴旦地震 震害调查 震害现象 震害分析
  • 简介:青藏块体东北部2003年最新GPS复测揭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本区水平运动变形较前变异显著,以甘青块体西部出现NE向挤压背景相反张性运动变形为主要标志,且区域总体应变幅度增大.结合地震有序活动分析认为:本区目前水平运动变形态势,8.1级大震及随后青藏块体中西部发育NE向中强以上地震条带在较短时间内释放了大量压应变,使得青藏块体北部区域NE向推挤应力场失衡(西侧区域应力场强度衰减、东侧应力场增强)密切相关;因而青藏块体北部大区域应力场趋于平衡过程将有利于块体东北边缘应力应变加速积累和破裂错动.

  • 标签: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青藏块体东北部 水平形变态势 地震有序活动
  • 简介:介绍野外地震台站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需求计算方法,为野外地震台站太阳能供电系统部件选型提供参考依据,并在青海地震台网野外地震台站太阳能供电系统建设中得到较好应用.

  • 标签: 野外地震台站 太阳能电池板 蓄电池
  • 简介: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特征、地震活动性和区域应变分配重要参数和依据。前人关于甘孜.玉树断裂带滑动速率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本文基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对甘孜.玉树断裂带西段(玉树断裂)上典型断错地貌点进行测量分析,得到玉树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为6.6±0.1-7.4±1.2mm/a。通过前人对甘孜-玉树断裂带东段(甘孜断裂)滑动速率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甘孜.玉树断裂带东、西段滑动速率不一致,其原因是甘孜断裂左旋滑移在向西传递过程中,一部分应变被分配到了巴塘盆地南缘断裂上。巴塘盆地南缘断裂存在很好地解释了玉树断裂走滑速率比甘孜断裂偏低原因。但是,从区域变形来看,巴塘盆地南缘断裂分配滑动速率恰好说明了甘孜.玉树断裂带东、西段及鲜水河断裂带水平构造变形是协调一致

  • 标签: 甘孜-玉树断裂 鲜水河断裂 走滑速率 滑动分解
  • 简介:为了核实赤峰1号井2014年初气汞异常现象,安装ATG-6138M测汞仪原DFG-B测汞仪进行对比观测。ATG-6138M测汞仪观测到赤峰1号井房内空气汞浓度明显高于井孔内逸出汞浓度,表明观测井房可能存在汞污染问题。两台仪器同步观测井孔内逸出气汞浓度结果表明,ATG-6138M测汞仪测试结果稳定,动态清晰,而DFG-B测汞仪观测误差较大。对比DFG-B测汞仪ATG-6138M测汞仪校准结果认为,DFG-B测汞仪已不能正常观测汞浓度变化,存在捕汞管老化等仪器问题。综合分析表明,赤峰1号井DFG-B测汞仪存在环境汞污染和仪器老化等因素,且集气装置不符合地震行业标准技术要求,2014年初出现气汞浓度异常信度不高,不能作为地震孕育有关前兆异常信息。

  • 标签: 气汞异常 DFG-B测汞仪 ATG-6138M测汞仪 对比观测 地震前兆
  • 简介:最近局领导向处级干部推荐《林肯寻找格兰特,如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一文,读后深有启示。本文就学习这本书后得到启发性理念:如何培养个人创造性,从而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进而成就自己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在如何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机制和环境方面阐述了作者观点。

  • 标签: 林肯 格兰特 培养 创造性 人才
  • 简介:分析了巴塘国家基本数字地震台2009年1月初至2012年12月底测定ML≥2.5级近震544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SN)发布ML震级之间偏差,计算出了震级偏差程度,本台近三分之一地震震级偏差达0.3级,文章着重从地震发生方位角不同和地动位移不同,找出了震级相差很大原因,最后给出了本台校正值.通过本台校证,震级接近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ML震级,提高了本台地震震级测定准确性.

  • 标签: 数字地震观测 近震 弱S波 震级偏差
  • 简介:对重庆地震台BBVS-120、KS-2000地震计进行系统性能分析,通过噪声功率谱、标定数据、地震波形对比分析,对2套观测系统差异进行探讨,希望对数据处理分析及仪器维护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 标签: BBVS-120 KS-2000 系统性能 重庆地震台
  • 简介:地震应急是减轻地震灾害重要途径之一。地震应急工作具有时间紧迫、事关重大特点。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s7.0级地震发生后,为快速、准确地提供地震引发滑坡灾害分布,本研究基于震后第一天获取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高分二号卫星影像、北京二号卫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初步建立了四川九寨沟地震滑坡编目。结果表明,该地震至少触发了622处同震滑坡,分布在沿使用影像边界框定面积为3919km2区域内。本研究还利用这个地震滑坡编目,统计了九寨沟地震滑坡数量和滑坡点密度(LND)地形(坡度、坡向)、地震(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因素关系。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滑坡多发生在坡度为20°-50°区域内,滑坡易发性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受地震波传播方向影响,E、SE向是地震滑坡较易发生坡向。滑坡易发程度和地震烈度呈正相关,即随着烈度增大,滑坡易发性增大。滑坡易发性还随着震中距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地震波能量随震中距增加而衰减导致

  • 标签: 四川九寨沟地震 地震应急 同震滑坡分布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我省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现状,并对已完成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十五”数字化改造台站和测项进行分析,阐述了地下流体数字化改造中存在问题。

  • 标签: 地震地下流体 前兆观测 数字化 进展
  • 简介:简单介绍了通渭地震台观测条件,并对通渭台近几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发生前,通渭地电阻率资料出现明显波动异常,波动异常持续1年多,震后恢复正常年变形态。

  • 标签: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地电阻率 异常变化
  • 简介:2014年云南景谷先后发生MS6.6、MS5.8和MS5.9中强地震,云南强震动台网获取了丰富加速度记录。本文整理了各次地震中固定台和流动台获取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资料,分别进行了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加速度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所观测到加速度峰值比云南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预测值高,反应谱谱值随震级增加有增大趋势。最后将益智强震台作为典型台站,分析了该台站在地震中场地放大效应。

  • 标签: 景谷地震 强震动记录 衰减关系 场地效应 H/V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