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对于采血晕针体检晕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采血晕针体检62例(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分为健康教育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观察晕针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晕针率低,满意度高,P<0.05。结论:给予采血晕针体检健康教育护理,能降低晕针率,且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采血晕针 体检者 晕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男男性接触艾滋病流行趋势与性行为特征。方法:对2015年~2018年期间和男性有过肛交或者口交性行为的男性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借助分类滚雪球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进行筛选,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予以匿名调查,问卷调查后将采集血样送到实验室检验。调查内容有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性行为特征。结果:2015年~2018年期间总计调查8145例男男性行为,年龄主要在20~30岁内,未婚较多,本省所占比例高,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较多;2015年~2018年期间男男性行为在娱乐场所、公园、公厕寻找性伴侣;最近半年同性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比例越来越高;最近半年和异性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不高;吸毒史较少,性病史有一定降低。结论:男男性接触艾滋病HIV感染率有一定升高,需予以针对性措施,促使此类人群进行安全性行为,使HIV的蔓延得到有效遏制。

  • 标签: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流行趋势 性行为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我科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失眠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观察(3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西药艾司唑仑进行治疗,治疗1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压及失眠缓解程度及治疗满意度等方面略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应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患者失眠具有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熏洗 耳穴压豆 高血压 失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吸毒HCV、HbsAg、梅毒的感染状况及与ALT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检测的20例吸毒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内20名健康体检人士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清抗-HCV、H bsAg梅毒、ALT水平检验。对比HCV、H bsAg、梅毒、ALT感染状况,分析吸毒人员单纯 H bsAg阳性、单纯HCV阳性、ALT的阳性情况及梅毒、HbsAg 、HCV合并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HCV、HbsAg、梅毒、ALT感染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6例单纯HbsAg阳性的吸毒中有2例ALT阳性,4例ALT阴性。11例单纯HCV阳性的吸毒中有6例ALT阳性,5例ALT阴性。吸毒人员HbsAg+HCV感染占比最高,高达(63.64%)。结论 吸毒行为不仅能够增加各类传染性疾病传播风险,还会对肝细胞产生损伤。

  • 标签: 吸毒者 HCV HbsAg 梅毒 AL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精细化管理的成效。方法 对XX地区献血工作开展多举措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后,包括绩效可和常态化和招募宣传工作持续化、献血后延伸服务细致化和工作流程对接无缝化、个性化与精准服务体系化等,对2017年~2019年XX地区固定献血人数和增幅情况,固定献血献血量和增幅情况分析统计。结果 在2017年~2019年中,固定献血人数增长幅度呈递增趋势;在2017年~2019年中,固定献血献血量增长幅度呈递增趋势,差异明显(P<0.05)。结论 开展多举措的精细化管理,对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建设稳定发展有促进作用,为确保临床用药的供应及安全奠定基础。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固定无偿献血者 成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肾功能衰竭 丙 肝病毒携带血液透析中的疗效。方法:取 98 例 肾功能衰竭 丙 肝病毒携带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划分为 A 组与 B 组患者,均 49 例,其中 A 组进行常规护理, B 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结果: 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A 组各项评分指标低于 B 组( P < 0.05 )。 A 组患者满意度 81.6% , 低于 B 组 97.9% ,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肾功能衰竭 丙 肝病毒携带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优质护理应用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肾功能衰竭 丙 肝病毒携带者 血液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HIV感染与HIV阴性人群之间在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方面的统计学差异,以探讨这些感染之间的关联。方法:招募了100例HIV感染作为实验组,以及100例HIV阴性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医学检查和相关检测,我们确定了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状况。使用统计方法,我们比较了这些感染状况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其中包括p值来体现统计学显著性。结果:HIV感染在乙肝、丙肝、戊肝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方面均高于HIV阴性人群,p值分别为<0.001、0.003、0.012和0.008。这表明HIV感染更容易同时感染这些感染,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受损、高风险行为和共享传播途径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本研究结果强调了HIV感染与其他传染性疾病感染之间的关系。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些感染之间的关联,为制定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HIV 乙肝 丙肝 梅毒螺旋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 超声心动图 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 的 55 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 55 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 单纯性 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 均行超声心动图 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左房内径与 E/e 值 均大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 /左室后壁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在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 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检测 心脏结构和 功能的变化, 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程序化和谐护理对提高体检中心护理质量及体检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10 月 -2018 年 10 月 体检中心 140 例体检,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 70 例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 70 例进行程序化和谐护理,比较 2 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体检满意度为 97.1% ,较高于对照组的 81.4% ( P < 0.05 )。 结论: 在体检中心护理中,程序化和谐护理的应用,可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改善体检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程序化和谐护理 体检中心 护理质量 体检者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化护理干预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效果及其对体检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本院健康管理中心86名体检为研究目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评估两组体检工作满意情况与健康知晓水平。结果:观察组体检工作满意情况、健康知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体检健康知晓水平,改善其工作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干预 健康管理中心 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干预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效果及对体检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本院健康管理中心90名体检为调研对象,按照平衡贯序法分为两组,各45名。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程序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体检认知水平与护理服务质量。结果:研究组体检认知水平、护理服务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程序化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体检体检认知水平,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健康管理中心 程序化护理干预 护理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婚检与孕检的医学检查对受检梅毒、乙型肝炎、艾滋病的早期防治效果。方法:抽取200例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时间段内接受婚检、孕检女性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具体检查结果与资料。结果:200例研究中检出28例疾病,其中指定传染病7例,分别为艾滋病1例、梅毒2例和乙型肝炎4例,所有检出及时予以治疗方案,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结论:婚检和孕检能够在早期发现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对预防和后期治疗均有积极意义,还可降低疾病的传播率。

  • 标签: 艾滋病 婚检 孕检 乙型肝炎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使用卡介菌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从2019年1月开始收集研究对象,到2020年6月收集结束,共收集配合本研究的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1351例,对所有接触进行卡介菌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的检测,分析单独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卡介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的检测结果,并且分析卡介菌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的检测费用。结果:1351例密切接触,最终确诊为阳性385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阳性率高于卡介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0.05),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费用低于卡介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0.05)。结论:对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检测准确性较高,可以有效的判断密切接触是否被感染,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治疗,且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的费用较低,对于学校较多密切接触更为适用。

  • 标签: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卡介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结核病 密切接触者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康复训练指导的探索 茹菊香 吴兴区朝阳爱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康复训练指导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笔者所在辖区 98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和家属是否同意和社区签订后续社区延续康复指导计划协议书的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 组患者出院后社区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并电话随访;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出院延伸康复指导管理模式。 结果 两组 ESCA 量表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在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122.62±7.82 vs. 114.95±6.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 Barthel 指数与 Fugl Meyer 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 < 0.05) , 观察组治疗后评分 (68.54±9.62 vs. 63.77±8.90) 、 (76.61±8.25 vs. 72.25±7.13)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社区出院延伸康复指导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康复训练技能、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有助于改善患 临床预后和整体康复。 关键词: 脑卒中;社区;延续康复训练;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 能 脑卒中是指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1] , 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 2017 年 1 月始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开展了脑卒中的社区延续康复 训练指导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 能,提高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
  • 作者: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7-21
  • 出处:《健康养生》 2019年第17期
  • 机构:纳入标准:年龄<70岁,脑卒中首次发病,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出院伴神 经功能缺损,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后续康复训练计划协议。排除标准:严重心、 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帕金森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患者本人或 家属不同意签订后续康复训练计划协议。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 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2006年制定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 ( 试 行)》[2]。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