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采取随机实验法,将我院收治的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干预施。结果经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体位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体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房功能。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4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及46例正常健康人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左房总射血容量(TASV)、左房被动射血容量(PASV)、左房主动射血容量(AASV)、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计算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左房总射血容量指数(TASVI)、左房被动射血容量指数(PASVI)和左房主动射血容量指数(AASVI)。结果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组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和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房扩张指数(LA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和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组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左心房收缩前容积指数(LAVpreI)、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和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与二尖瓣口面积(MVA)相关(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存储器功能、管道功能、泵功能均降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老年胃肠道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患者围术期的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间的120例老年胃肠道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均60例。观察组患者在开放静脉之后给予泵入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硝普钠,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开始2h、手术开始3h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输出量(CO)较手术开始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开始2h、手术开始3h的ESV、EDV和LVEF以及CO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6h和手术结束12h的BNP、cTn和CK-MB均较手术开始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6h和手术结束12h的BNP、cTn和CK-M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胃肠道大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对其围术期的心脏功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心肌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胃肠道手术 乌司他丁 围术期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成人心脏骤停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就指南中变动的按压、通气的指标不同做比较,比较2015版、2010版指南指导下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2015版指南指导下的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结论2015版指南中提出的限定的按压和通气指标有助于指导提高院前急救成人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指南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病慢性管理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价值,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4月,医院共收治了10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慢性病管理,综合护理。结果104例对象,住院时间(8.4±1.6)日,所有对象住院期间心绞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显示明显好转,ST段抬高段落数明显减少,无介入治疗的需求,出院。出院随访时间(6.9±2.2)个月。其中心电图控制85.6%(89/104),心绞痛复发9.6%(10/104),阿司匹林抵11例抗,并发心律失常4.8%(5/104)。血脂代谢紊乱控制率90.4%(94/104)、血尿酸控制率97.1%(101/104)。结论疾病慢性管理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有较高的价值,部分患者的血脂、血尿酸控制水平仍然有待提高,需重视延续性护理,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心脏彩超测量,依据左心射血分数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左心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对照组(22例)左心射血分数正常,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左心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内对比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采用心脏彩超诊断不具有特异性,无法充当单一确诊标准,但可将之作为一项可信监测指标。

  • 标签: 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彩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及预防策略与男性有所不同。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男性和女性传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和预后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预防和治疗女性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严格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是多因素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心脏等靶器官的损害。

  • 标签: 老年心血管疾病 心脏结构 功能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硝普钠、多巴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诊断明确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抗生素控制感染、利尿、预防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普钠30毫克+5%葡萄糖注射液48毫升,以2~3毫升/小时的速度由微量泵泵入,小剂量多巴胺(体重公斤数×3)+一定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以2~3毫升/小时的速度由微量泵泵入,疗程为3~5天。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前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7.86%,治疗组为93.3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多巴胺治疗合并心力衰竭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硝普钠 多巴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诊疗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75例,分成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卡尼汀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FS、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研究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卡尼汀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手法结合在心脏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级影像技术专业学生116名学生,其中男52名,女64名,年龄20~24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名,研究组采用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手法结合的进行心脏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教学,制作试卷进行考核评分,并进行对比考试成绩及调查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学生心脏超声诊断测试试卷平均得分(90.3±5.2)明显高于对照组(87.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学习主动性评分(8.4±0.3)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7.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评分(9.8±0.2)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校采用论述了心脏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并结合手法操作教学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三维可视化 心脏 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予实施常规护理;另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研究对象,给予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方法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和实施。

  • 标签: 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临床效果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34.22±10.02)分,满意度为95.3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 先天性心脏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89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8日直至2016年3月20日,并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89.45±0.27)分、生活方面(80.41±2.53)分、躯体功能(92.34±0.51)分、心理功能评分(95.01±5.1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十分显著效果。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76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方法抢救,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抢救,观察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抢救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心脏呼吸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和观察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的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70例,然后将70例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对照组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单纯的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对观察组的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然后治疗后在恢复期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进行单纯的盐酸贝那普利的患者。观察组中的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的有28例,有一定治疗效果的患者有5例,无效的患者有2例,总效率是94.2%;而对照组中的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的有20例,有一定治疗效果的有10例,无效的有5例,总效率是85.7%。经过两组的比较,其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进行单纯的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病心力衰竭 盐酸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以往心内科82例就诊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左室射血分数指数经治疗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通过倍他洛克进行治疗,可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缓解血压、心率,从而有效改善心功能,其临床效果可扩展运用。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倍他乐克
  •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婴幼儿非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的最常见病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小儿及婴幼儿呼吸道感染(LRTI)的最常见病原体。因CHD患儿抵抗力差,故容易发生RSV感染。CHD患儿如果合并RSV感染,会使其治疗难度增大,治疗时间和费用增多,加重其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增加患儿死亡率。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预防和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糖尿病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影响下患者左心功能的差异。方法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1例为糖尿病性心肌病,5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测试两组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射流最高速度、室间隔Sa、下壁Sa等指标显著低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而Tei指数、室间隔ET、下壁ET则显著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都能引起心肌舒张功能减退,其中糖尿病性心肌病所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更为显著,可用Tei指数和DTI检测技术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糖尿病性心肌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左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联合多切面法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产检的241例孕妇均进行联合多切面法超声检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情况,并将联合多切面超声检查结果同胎儿出生后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1例接受检查的孕妇中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共计12例,而实际出生后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共计13例,产前多切面超声诊断正确率达92.31%,漏诊1例胎儿为肺动脉瓣狭窄。结论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中联合多切面法进行诊断不仅检出率高,而且可靠性强,值得推广。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诊断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且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护理而言,患者在术后接受康复护理对于其生存质量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间收治的46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护理的方法差异将其均匀分成常规组与康复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基本护理,康复组患者则需要接受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康复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当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康复护理 瓣膜置换术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