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鼻饲方法对老年鼻饲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老年鼻饲患者按入住科室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胃管推注,观察组采用营养泵分次匀速鼻饲,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营养泵分次匀速鼻饲能提高老年鼻饲患者营养指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理想的鼻饲方法

  • 标签: 老年患者 鼻饲 并发症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以中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84例,根据所选炮制方法不同(修制、火制、水制、水火同制),分别分为A、B、C、D四组,对比每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四组患者服用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中药后,其水火同制的D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合C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材可采用不同进行炮制,其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成分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选择最为适宜的炮制方法,以此获得中药药效的最大发挥程度。

  • 标签: 炮制 中药 药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学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ELISA方法筛查出的185例阳性标本通过TRUST、RPR及TPPA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RUST与ELISA符合率75.14%,RPR与ELISA符合率67.03%(124/185),TPPA与ELISA符合率97.84%。结论ELISA和TPP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是较理想的血清梅毒螺旋体的诊断方法

  • 标签: 梅毒 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样本均收录于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计收录100例,均收录于2021.9——2022.9期间,样本入组后分别接受两种采血方式(末梢采血、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为末梢血组、静脉血组。统计不同采血方法组间数据间指标水平的差异性。结果:静脉血组的平均HCT指标、平均Hb指标、平均PLT指标和平均RBC指标均高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的平均WBC水平低于末梢血组,P<0.05;两组患者的MCV水平、MCH水平和MCHC水平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标签: 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样本均收录于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计收录100例,均收录于2021.9——2022.9期间,样本入组后分别接受两种采血方式(末梢采血、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为末梢血组、静脉血组。统计不同采血方法组间数据间指标水平的差异性。结果:静脉血组的平均HCT指标、平均Hb指标、平均PLT指标和平均RBC指标均高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的平均WBC水平低于末梢血组,P<0.05;两组患者的MCV水平、MCH水平和MCHC水平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末梢血、静脉血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标签: 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清洁方法效果。方法选取150例结肠镜检者,根据其肠道准备药物的不同分为硫酸镁组(A组60例)、舒泰清组(B组60例)、恒康正清组(C组60例);对结肠镜检查中清洁范围、肠道清洁程度以及肠道准备或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C组肠道清洁范围、清洁程度显著高于B组和A组,P<0.05。比较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C组与B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泰清、恒康正清治疗并发症少,清洁度高,均是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比较理想的药物。

  • 标签: 不同药物 结肠镜检查 肠道清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异位妊娠中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以及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不同保守治疗有什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5月我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异位妊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联合米非司酮用药组)以及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每组各31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实验组31例患者成功30例,成功率为96.8%;对照组31例患者成功29例,成功率为93.5%,两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成功率之间的差异不大(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2)实验组血液β-HCG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以及包块消失的时间均比对照组要短,其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对治疗异位妊娠有很好的效果,甲氨蝶呤联合非司酮治疗与单独甲氨蝶呤治疗在效果上并没有出现很大差异,但是前者对β-HCG水平恢复以及病人妊娠包块的缩小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异位妊娠(EP) 甲氨蝶呤(MTX) 米非司酮 &beta -HCG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保证同一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内多套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稳定性评价,采用A、B两套ELISA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同一个弱阳性标本,连续20次,比较两套系统变异系数(CV值)大小。准确性和一致性评价,A、B两套系统同时检测室间质评阳性样本,根据本试剂组反馈结果的吸光度/临界值比值(S/CO值)均值(x)、标准差(SD),以x作为参考结果分别计算每个样本A、B系统结果的S/CO值标准差指数SDI1、SDI2;分析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A、B检测系统CV值分别为6.5%和5.3%;A系统结果中有3个标本︱SDI1︱大于2,其他结果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B系统结果︱SDI2︱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套检测系统稳定性较好,检测结果均处于可受控状态,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系统 评价方法 稳定性 准确性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外孕超声不同检查方法临床诊断符合情况。方法:60例宫外孕患者均自愿加入研究,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进入医院接受治疗,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腹部超声)n=30、试验组(经阴道超声)n=30,两组对比指标:诊断符合诊断质量。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未破裂宫外孕、囊实性混合性包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较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更高,可更好的对疾病做出诊断,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升疾病干预质量。

  • 标签: 宫外孕 腹部超声 经阴道超声 符合率
  • 简介:摘要:不同的骨折类型和程度可能需要不同的手术方法来促进骨折的愈合。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和骨折复位术等。内固定术是通过植入金属板、螺钉或钢针等内部装置来保持骨折片的正确位置,从而促进愈合。它主要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骨折,如闭合性骨折和不易移位的骨折。外固定术是通过在骨折附近植入金属外部装置来稳定骨折,并保持骨折片的正确位置。这种方法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情况。骨折复位术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骨折片重新排列到正确的位置。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复杂的骨折,如关节骨折或骨折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情况。

  • 标签: 骨伤手术方法 骨折治疗 疗效对比研究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在我院检验科实施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进行观察,针对10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分别实施末梢血检验(对照组)及静脉血检验(实验组),对比两组静脉血采集及末梢血采集方式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检验后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尽量使用静脉采血法,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现象的出现,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潜血检验中予不同检验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来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收治89例予尿液潜血检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检验时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予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研究组46例予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观察两组检验阳性率,并以显微镜法为标准,分析尿液分析仪法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结果对照组阳性率27.9%低于研究组47.8%,具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的假阳性率为10.5%,假阴性率为13.8%。结论尿液分析仪的检验效率较显微镜检验高,但准确性较显微镜检验低,临床应联合应用两种方法,以提高检验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尿液潜血检验 显微镜
  • 简介:目的比较革兰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andeosinstain,HE)、吉姆萨染色(Giemsastain)和六胺银染色(GomorisMethenaminesilvernitratestain,GMS)在诊断肺孢子菌肺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例典型肺孢子菌感染患者的痰液,经消化处理,离心,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染色、HE染色、吉姆萨和六胺银染色,油镜观察。结果革兰染色未见可疑结构;HE染色肺孢子菌包囊壁不着色,呈透明的晕圈状,囊内小体4~8个呈蓝紫色;吉姆萨染色包囊壁不着色,可见清楚的轮廓,囊内小体核蓝色,囊内容物紫红色;六胺银染色肺孢子菌包囊壁棕到黑色,结构清楚,囊内可见圆形的核状物和特征性的括弧状结构。结论常规使用的革兰染色无法诊断肺孢子菌,其他3种方法均可选择,合理的方案是用吉姆萨染色筛选,用六胺银染色确证。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六胺银染色 革兰染色 HE染色 吉姆萨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阑尾炎患者纳入研究,依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各有35例患者的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阑尾炎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阑尾炎手术使用哪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更佳。结果:研究组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阑尾炎患者,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 标签: 不同手术方法 阑尾炎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调控气腹所致应激反应的程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将90例腹腔镜气腹病人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组(A组),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C组)。观察记录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血液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肝脏分泌的急性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常规监测MAP、HR、SPO2。结果三组患者中气腹时A组和B组的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且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现为E、NE、CRP在气腹后20min明显升高(P<0.05),而C组病人在气腹前后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气腹对机体呼吸、循环和内环境干扰导致应激反应显著增强,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明显降低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是气腹下腹腔镜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 标签: 应激反应 麻醉方法 对比研究 调控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去甲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