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中国以134亿美元的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被称为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保健食品处在食品和药品之间的尴尬地位,可以说,它是食物中某种成分的加强版。从提高利用率角度看,保健品对营养的吸收是有帮助的。它不是药物,很少像药物那样有骇人听闻的不良反应。它不是天然食物,不能肆意使用。

  • 标签: 保健食品市场 调查 消费 天然食物 2009年 市场规模
  • 简介:如何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这是每个人都会思考和关心的问题。目前,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迫切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如何?幸福吗?影响老年人幸福的因素是什么等等,都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课题。因此,探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认识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

  • 标签: 影响因素 苏州地区 老龄化问题 生活现状 合理化建议 城市老年人
  • 简介:根据耳聋患者是否伴有耳外组织的异常或病变分为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heatingloss,SHL)及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heatingloss,NSHL),在发达国家的语前聋患者中至少2/3的患者是遗传性耳聋,在遗传性耳聋患者中,NSHL约占70%.SHL约占30%。本研究拟通过对NSHL患者分析其基因突变的家系情况,分析耳聋遗传模式。为患者家庭提供后代发病的风险估计和遗传指导,普及耳聋相关知识和治疗指南.报告如下。

  • 标签: 非综合征型耳聋 遗传性耳聋 耳聋患者 调查 发达国家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了解普外科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后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5月324例符合条件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24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100%;在手术前0.5~2h用药者50例(15.4%),手术前2~24h用药者64例(19.8%),手术后用药者185例(64.8%);持续用药时间≤1d的16例(4.9%),≤3d的80例(24.7%),4~7d的198例(61.1%),〉7d的46例(14.2%);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为1~16d,平均5.3d。预防用药品种最多为克林霉素磷酸酯169例,其他以青霉素和二、三代头孢菌素为主。结论: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干预管理。

  • 标签: 清洁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的普及应用,CT机的应用质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为保证CT设备的诊断质量,发挥卫生资源综合效益。根据卫生部第43号部长令及其他有关规定,我们对全省的CT机定期进行应用质量检测。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是CT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下面根据上一周期检测结果对CT机的空间分辨率讲行简单分析.

  • 标签: CT机 空间分辨率 调查与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我院住院部的使用情况。方法统计调查2004年度住院药房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消耗量、剂型、用药频度(DDDs)等分析。结果本院使用的抗菌药物7大类43个品种,消耗抗菌药品金额为486.03万元,占住院西药局消耗总金额的25.54%。头孢类年消耗金额进金额最大,占抗菌药金的41.7%;其次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总额的28.O%。左氧氟沙星的消耗量、DDDs、年消耗金额排序均排第一。结论抗菌谱广,耐酶性强,毒性低,安全性高的头孢菌素类占本院抗菌药物的首位。以左氧氟沙星为代表的喹诺酮类、疗效高、不良反应小且价格适中、吸收好、分布广、使用方便等优点也占较大的比例。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用药频度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2004年度 住院患者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横断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2003年8月7日零时至24时时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抗生素使用调查。结果住院患者939人,实查879人。抗生素横断面使用率为69.05%。联合用药的比例为6453‰在所有住院患者中37.43%被用1种抗生素;25.14%的患者使用2种抗生素;6.48%的患者使用3种以上的抗生素。在所有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54.2%为单用一种抗生素,36.40%为二联使用抗生素;9.39%为三联以上使用抗生素。不同的科室使用情况不一样:内科系统以消化科、呼吸科抗生素使用率较高,≥90%;外科系统以骨外科抗生素使用率较高,94.36%;全院以小儿科抗生素使用率最高,为98.48%;妇产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抗生素使用率不低于75.0%。结论调查显示我院各科抗生素横断面使用率高于国内报道,是同类医院共存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 标签: 住院患者 抗生素 医院感染 合理用药 感染性疾病
  • 简介:目的调查并统计分析15家医疗机构退药情况,讨论如何建立合理的退药制度,减少患者退药行为的发生。方法在北京药学会组织下,召集专题研讨会,发放退药情况调查表,对2006年1至6月的退药数据进行调查,回收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家医院门诊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药现象,退药处方比例最高达0.56%,最低为0.02%,平均为0.17%。各家医院退药管理规定不尽相同,仅有少数医院有完善规范的退药管理办法。结论退药问题非常普遍,是影响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的因素之一。合理完善的退药流程,应该具备手续简单,责任关系明确的特点,应有利于保障医患双方利益,促进医生合理用药。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可以减少许多来自患者的退药因素。期待药品不良反应补偿机制的尽早出台。

  • 标签: 退药 调查与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入托方式与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31名3.5-6.5岁在园幼儿进行了龋病情况及口腔卫生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日托幼儿龋病率明显高于全托幼儿龋病率,各年龄组幼儿龋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正确的刷牙方式,时间及次数,卫生宣教是预防龋病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龋病 幼儿 入托方式 口腔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调查心理干预后孕妇心理健康现状。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2年1月-2022年9月收录的84例孕妇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孕妇均等分为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依次开展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孕妇护理后心理健康状况、产后抑郁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心理健康状况:护理后组间孕妇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抑郁发生率:实验组的指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采取心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孕妇的心理健康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 标签: 孕妇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健康体检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我疗区的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360例健康人群的基本资料及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信息进行收集并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分析缺乏运动(90.56%)、体重超重(79.72%)、血脂异常情况(73.33%)、日常饮食不当(59.17%)、血压偏高(57.78%)、饮酒(56.11%)、吸烟(43.33%)、睡眠时间不足(39.17%)等因素占比较高;脑卒中危险因素与性别没有太大的联系,(p>0.05)。结论:可根据不同体检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让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得以控制,对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健康体检人群 脑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我市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订营养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系统性监测和调查社区居民营养状况、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营养性相关疾病和危险因素。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住户为基本单位,覆盖500住户,2000人。结果:相对比2015年营养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居民食物消费品中丰富,水果、畜肉类、奶及其制品分别增加16.5%、23.5%和19.4%;但脂肪与蛋白质摄入明显过剩,脂肪功能已经超过WHO推荐最高上限值的30%,胆固醇全区平均摄入已经达到532.3 mg,超过WHO建议的低于300 mg;粮食谷类食物和蔬菜的摄入明显低于推荐值的20%;所监测的人群中,18岁及以上的居民高血压、高血脂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6.5%、7.8%和7.3%,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3.6%和34.1%;18~59岁年龄段体育锻炼仅为33.8%。结论:社区居民的食物消费品中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营养需要,但膳食不均衡现象表现严峻,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锻炼率。

  • 标签: 社区居民 膳食营养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哈尔滨市松北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品种、分布状况及栽培情况。方法:通过资料收集、样地调查、样线调查、走访调查等方式对松北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并对记录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经初步统计,松北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153种46科113属,其中重点药材有15种,菊科植物资源占比较大,具有明显的优势科特征。结论:根据松北区野生药用植物分布情况,为当地中药材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中药资源普查 药用植物 重点药材 松北区
  • 简介:【摘 要】目的 调查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原因,以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福建省浦城县中医医院门诊西药房600份处方作为分析对象,统计其处方差错类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出针对性防范对策,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落实针对性防范对策,随机选取门诊西药房600份处方作为对照分析,对比针对性防范对策落实前后处方差错率。结果 经过统计显示2020.01-2020.12期间处方调配差错共计38例,2021.01-2021.12期间处方调配差错共计21例,其中发生率最高为药物数量错误,其次为药物种类错误、用法用量错误,两年各差错类型组间对比不具有差异性(P>0.05);处方差错原因最首要为操作流程不规范,其次为药品包装相似、患者自身因素,两年各处方差错原因组间对比不具有差异性(P>0.05);在实施针对性防范对策后处方调配错误率(3.50%)相较于实施前(6.33%)明显降低(X2=5.152,P<0.05)。结论 门诊西药房中存在诸多影响处方调配准确性的因素,应对其制定针对性防范对策,以减少调配差错,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处方 调配差错 防范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率。方法对2007年来本院健康体检的年龄≥30岁人群调查,采集空腹血化验各项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血压、量身高、称体重。结果共调查1313人,其中男性775人,女性538人。代谢综合征患者(MS)患病率分别是16.15%、19.1%、11.9%。30~60岁男性、女性人群MS的患病率分别为15.1%、4.2%;〉60岁男性、女性MS的患病率分别是27.03%、27.07%;在体重指数〈24,男性、女性人群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分别是4.63%、2.58%、21.35%、16.6%;在体重指数2428,男性、女性人群中不同年龄组MS的患病率分别是48.3%(女30~60岁无肥胖者)、40.4%、52.38%。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总的是男性大于女性,特别是中青年组。但在老年肥胖组却是女性组大于男性组。

  • 标签: 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 肥胖
  • 简介:我院药学部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求,协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室及中国药学会武汉分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对我院医务人员药物不良反应(ADR)认知度进行了调查

  • 标签: 医务人员 药物不良反应 认知度 临床药理学
  • 简介:目的:揭示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持续性服务开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持续性服务的建议,为卫生主管部门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成都市已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持续性服务开展得不够完善.结论:本次调查研究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持续性服务方面开展的情况,提出了完善持续性服务的建议,以期为卫生主管部门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 标签: 社区卫生 服务 全科医学
  • 简介:初步分析了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结果表明:基层社会、家庭及个人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认知状况很差,集中表现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二者的理解混乱上,即:把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理解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部分,同时把围绝经期综合征理解为围绝经期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基层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认知状况很差还表现在对出现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妇女不理解、不关心、不重视,基层对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抑郁症状的妇女常冠以“围绝经期”、“老更”等带嘲讽意味的字眼。基层社会对围绝期妇女出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认知度低、重视度不够,态度差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自杀率高、就诊治疗率极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基层 围绝经期 妇女 抑郁症状 认知度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7—12月所有剖宫产病例共计371例,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最高的是甲硝唑351例(42.24%);347例(93.53%)患者采取术后给药方式;围术期用药时间疗程主要集中在72~120h(81.67%);少数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单次剂量选择存在不合理。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剖宫产围术期预防用药管理,加大对临床科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将围术期用药纳入医院合理用药考评标准,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实时干预审核强化管理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300例医院门诊收治患者,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处方审核,观察组采取强化审核管理。比较两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法。结果:①观察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处方中预审拦截处方、医师主动返回修改处方、药师干预处方、干预后返回修改处方所占比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审核管理在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尽早进行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 实时干预审核强化管理 不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