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借助現有工具書和傳統古典文獻,對王念孫《讀書雜·荀子雜》部分進行重考,以期對《荀子》有正確的理解。

  • 标签: 《讀書雜志》 《荀子》 訓詁
  • 简介: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09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首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都披露了宋刻《龙川略》六卷《别》四卷。此书为宋代苏辙口述,其子苏远(远当为逊之讹)笔录润色而成。框高1.8、宽15.4厘米。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三字不等,白口,左右双边。

  • 标签: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宋代 《龙川略志》 2009年 人民政府 江苏省
  • 简介:本文就宋元时期潮州方志《三阳》、《三阳图》的修纂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按中国古方志名称的演变,潮汕方志也从《潮州记》,发展到《潮州图经》,乃至《三阳》、《三阳图》。根据《永乐大典》引录《三阳》、《三阳图》,与《文渊阁书目》及《潮中杂记》等书的著录相印证,《三阳》、《三阳图》应有多种版本。

  • 标签: 潮州方志 《三阳志》 《三阳图志》
  • 简介:在1980年代出现的诗评家中,吕进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于外文系毕业,因此他的诗学研究长于中外参照,具有比较的世界性视域。自1980年代以来,他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由诗歌基础理论向诗歌内部原理深入,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诗歌观念,并从生活中提炼通俗词语来解释艰深的诗歌理论,借鉴古代诗话文体,创办新诗所,创办诗歌刊物,参加社会活动,以入世精神普及诗歌并开创诗学研究的新课题。诗与时代、国家、民族、大众、个人的结合,是吕进诗学研究的特点。

  • 标签: 吕进 诗学研究 八十年代 学院派 中国性
  • 简介:本文阐述了闻一多对新诗的两个重要的理论要求:“纯形”的诗美理想与“克制抒情”的诗学主张,并阐明了这些理论要求之于新诗现代化历程的重要性。

  • 标签: 纯形 克制抒情 新诗现代化
  • 简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学说是西方悲剧学说的源头,其《诗学》的核心部分就在于他对悲剧理论的阐述。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对理想的悲剧主人公有一些设定,笔者理解为理想的悲剧人物需要有非凡的品质带来美感,需要有显赫的地位带来崇高感,需要有丰满的性格触发矛盾,需要有无心的过失引发怜惜。悲剧散发着迷人的色彩,是多方因素融合的结果,在这其中既要注重情节的设计,也要注重人物的设定,理想的悲剧人物的设定,将使悲剧更具感染力。

  • 标签: 诗学 亚里士多德 理想悲剧人物
  • 简介:埃兹拉.庞德关于文学、艺术、经济、政治等领域的观点理论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他的文学理论和著作中充斥着太多的矛盾和疑惑。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梳理回顾,审视庞德的矛盾理论观点,并最终建议通过寻求并置媒介将其归结为一种对立统一的特殊存在形式,从而形成庞德独特的悖论诗学理论。

  • 标签: 庞德 悖论诗学 对立统一 并置
  • 简介:"兴、观、群、怨"是孔子重要的诗学观,它们的内在含义和社会价值很值得探究。"兴"要求人开拓思维,放宽眼界,从又通又全的角度来理解眼前的事和景;"观"要求见微知著,关注社会现实人生;"群"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能与群体沟通思想,和睦相处;"怨"要求有效释放内心的不平之气,追求自觉向上的人生。总之,这四者关系紧密,在个人文化品位的提升、社会群体关系的协调、整个人类人性的完满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孔子 “兴” “观” “群” “怨” 社会价值
  • 简介:第48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节,以"香菱学诗"为题,入选人教版新高中第六册.教材编者认为,这段学诗故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具启发意义,可谓深中肯綮.因为诗境与文道本同源异流,又殊途同归,故鲁迅先生赞美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太史公书可谓"诗史".老学者张中行先生著,自序"就主观愿望说是当做诗和史写的",也确实当之无愧.所谓"史",指"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所谓"诗",当是有文外之味、味外之旨.正如周汝昌先生读后感言所云,"文境之高处未有不是诗者".所以细味这段诗学传薪,可以得到写作津梁.

  • 标签: 高中 语文教学 《红楼梦》 《香菱学诗》
  • 简介:基于陌生化诗学理论,从中性化视角、审美独立性和神秘色彩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典仪》主人公塔尤的成长历程。认为作者对主人公成长历程的陌生化叙述,拉近了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增强了作品的亲切感和生活感,引发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 标签: 西尔科 《典仪》 陌生化诗学理论 创伤
  • 简介:1.形成富有诗情的教学个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个性是教师在一般教育教学能力上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性、且比较固定的方法和技巧的融合,是教师个人气质、性格、兴趣、阅历、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是教师对教育理念、知识观、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智慧等的理解与综合运用,是教师个体创造性教学的集中表现。一个教学个性富有诗情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他带给学生的是古诗文化的感召,是诗歌素养的熏陶。

  • 标签: 古诗学习 学习有效性 小学生古诗
  • 简介:本文对维吾尔当代著名诗人穆罕穆德江·沙德克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并其特色与维吾尔古典诗歌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此研究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诗人在当代维吾尔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 标签: 维吾尔 古典 诗歌创作 艺术特色 诗人
  • 简介:元好问的诗学主张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诗学传统,倡导风雅精神,另一方面他对西北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着本能的热爱,充分肯定了汉族文学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他的这些诗学主张,同他所处的社会时代、他的家学传统、与汉族学者的交流和他作为鲜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特质有关。

  • 标签: 元好问 生平 时代 诗学思想
  • 简介: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1891-1940)是俄罗斯20世纪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布尔加科夫在《大师与玛格丽特》小说的结构极具特色.笔者提出大师和玛格丽特形象在小说的结构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在结构上的另一大特点是作者使得大师和历史人物耶舒阿之间存在着平行的镜子般的对照关系,也就是论文中所探讨的对称关系.

  • 标签: 布尔加科夫 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 结构诗学
  • 简介:作为明代承先启后的诗人,李东阳站在诗歌的转捩点上,试图突破理学思想及馆阁文学所造成的思想上的樊篱,以一股“清新婉丽”之风标举“真情”意识——崇尚真情实意、力主自然之情、提倡唐人之情;其诗歌创作,与之桴鼓相应地将其“真情”意识融汇贯通地表现在他的婚恋诗、历史人文诗、山水风光诗之中.李东阳诗学体系中的“真情”意识和其诗歌创作实践,引导恢复了古典诗歌审美理想中“重情”的特质,打破了当时“台阁体”诗歌题材局限于应制颂德的桎梏.“真情”意识流播所及,实是明代中后期文学关于“真”的讨论的滥觞.

  • 标签: 李东阳 诗学 “真情”意识 影响
  • 简介:叶燮《原诗》所含诗学思想与明代公安派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对他们的继承和革新。首先,公安派主张“性灵说”,而叶燮则进一步认为诗歌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提出了诗歌创作的理、事、情三要素;其次,公安派提出了文学通变观,而叶燮则提出以“正变”为核心的诗歌发展观,突破了其一味主变的思维模式;最后,公安派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思想,叶燮进一步指出诗人要有“胸襟”,以及“才、胆、力、识”四要素。

  • 标签: 叶燮 公安派 诗学主张
  • 简介:《莺莺传》是林语堂编译的《英译重编传奇小说》中较成功的一篇,文章讲述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此作品对后世影响颇大?改写理论由安德烈.勒弗菲尔提出,他认为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任何翻译都是改写,是对原文的操纵,这种改写抑或操纵是文学系统内的赞助人、意识形态、主流诗学三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借鉴勒弗菲尔改写理论主流诗学角度对林语堂翻译的《莺莺传》进行个案分析.

  • 标签: 《莺莺传》 林语堂 改写理论 主流诗学
  • 简介:孟子'以意逆志'是中国古典文学阐释史上具有深厚理论内涵的一个概念;伽达默尔'视野融合'理论有效地融合了读者和作者视域之间的界限与矛盾。这两种阐释理论都要求读者在解读文本时要注意与作者的创作意图相联系,关注它们在运行模式上的某种相似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将作者之''作为最终的阐释目标,后者则注重将读者视野与作家视野进行融合。

  • 标签: 孟子 伽达默尔 以意逆志 视野融合 诗学阐释
  • 简介:摘要:《修墙》是弗罗斯特隐喻诗的突出代表作,其诗歌体现了人类在理解世界的认知过程。本文拟采用认知语言学的三个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概念隐喻以及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修墙》这首诗歌。以此来深入挖掘《修墙》的诗性表达和客体塑造是怎么影响读者的阅读认知过程,使读者体会到诗歌隐喻表层之下的深刻哲理,引发由“墙”产生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思。

  • 标签: 弗罗斯特 《修墙》 图形背景 概念隐喻 整合理论
  • 简介:19世纪中叶,朝鲜兴起以法国为代表的象征主义文艺思潮。这种思潮对朝鲜诗人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逐渐接受新思潮的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侏以及其弟子金素月的作品。本文主要对两位作家的诗歌作品形式进行分析。首先金镱在翻译作品中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时调翻译,即使内容不够完整,但在音律上严格遵循7.5调。其二,时调作品的翻译,严格遵循时调的音律。其在诗歌创作时也善于使用7.5调这种形式。同样,在朝鲜被称之为最有民族主义的诗人金素月的诗歌中体现出的也是以7.5调为主。总而言之,本文意在说明7.5调音律是比较适合朝鲜人的音律,并深受朝鲜人的喜爱。

  • 标签: 象征主义 朝鲜诗歌 音律:7.5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