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两千多年来,人们心目中的屈原与真实的屈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屈赋研究的出路首先在于还屈原作品的文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要考究出屈赋真正的内涵,才谈得上它的文学性、艺术性,离开屈原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片面追求它的文学价值,这种文学价值只能是空虚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 标签: 屈赋历史文献屈原事迹
  • 简介: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实际生活的一种写照,人们通过音乐的创作表达感情,人们享受音乐的美感,愉悦于生活,陶冶情操.音乐能调动气氛、丰富思维、集中注意、发展语言,对于幼儿起到益智、发展智慧的作用;音乐对人的情绪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活创新思维;音乐所具备的美感,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于美好事物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音乐教育意在探究人本身所具备的内在音乐素养,以及培养人的音乐能力.

  • 标签: 学前教育 音乐教育 研究 策略
  • 简介:中国抒情传统研究在台湾的接受与变异,是当代台湾古典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接受群体、理论焦点,历史动因及形态特征等问题构成了这一现代建构的独特面孔。经由学术史研寻的路径,揭示此一理论建构在“传统的现代转换”大背景下的应对方式,将有助于读者进入历史语境获得深入的认识和反思.

  • 标签: 抒情传统 台湾古典文学研究 宏大叙事
  • 简介:<正>一般的情况清代小说《镜花缘》撰写于19世纪20年代前后,是运用浪漫手法的现实讽刺小说。作者李汝珍(1763—1830),字松石,直隶大兴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尤精音韵。刊行过的著作除小说《镜花缘》外,还有《李氏音鑑》、《受子谱》。

  • 标签: 《镜花缘》 讽刺艺术 女权意识 李汝珍 儒道释思想 讽刺小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2
  • 简介: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也无疑是训诂,而训诂学的研究对象虽然是以释词解句为核心内容的训诂,而训诂学的直接研究对象当是训诂

  • 标签: 性质研究 研究述评 训诂学性质
  • 简介:"前后"是中日同形類意语,在意思上都有前面和后面的含义。但是作为同形類意语,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差别。所以通过北京日语研究中心研发的中日互译软件进行实例调查,针对这些例子加以详细说明。

  • 标签: 前后 中日 对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19
  • 简介:桑塔格对于疾病隐喻的分析正是一种隐喻修辞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隐喻修辞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身体的文化与道德意义以及疾病与,《疾病的隐喻》与文化研究

  • 标签: 文化研究 疾病隐喻 隐喻文化
  • 简介:摘要所谓强制性规范指的是行为人在一定束缚下被迫自行调整的一种规范。尽管民法属于自治法范畴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规范。民法产生初期,建构体系的强制性规范既已存在。在司法、立法和理论研究层面,我国民法强制性规范存在诸多问题。其最终可归结为民法强制性规范的概念界定、类型划分、效力确定、规范配置、司法识别及适用解释等基本问题。只有充分认识个体之于社会、市场之于政府、私法之于公法的优位性,才能切实更新立法理念,科学确定民法强制性规范的立法原则、立法模式、立法人像和立法方法。民法强制性规范能够维护形式平等,推动实质平等;保障个人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市场交易与婚姻家庭安全;确保个人生活秩序,实现社会稳定有序;提升经济与社会运行效。率。这是民法强制性规范存在的法律价值基础。

  • 标签: 强制性规范 立法缺陷 成因分析
  • 简介:当我们回首20世纪杜甫研究历程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蜚声海内外的冯至先生(1905--1993)。他以著名诗人兼学者的身份,毕生辛勤耕耘在杜诗学的艺苑之中。“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先生以巨大的耐力和勇气,对人类和我们民族的内在生活领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先生对于时代‘介入’而超越的沉思,对宇宙、自然

  • 标签: 杜甫研究 冯至 杜诗学 诗人 沉思 身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年画,因主要张贴于春节即农历新年,故名。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此期间,人们要进行祭灶王、祭祖、扫尘、守岁等民俗活动,而张贴年画则是民间欢庆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文解字》日“家,居也”,家是家人共同生活居住的地方。中国人特别注重“家”的空间布局,人们按照传统习俗,将各式各样的年画张贴在屋舍的里里外外。在“家”的空间中,年画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烘托了节日气氛,同时构筑了与民俗信仰紧密相关的文化空间。

  • 标签: 文化空间 年画 高密 《说文解字》 民俗活动 空间布局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1
  • 简介:近年美国的卢作孚研究,  美国研究卢作孚的起步于九十年代后期,  美国博士研究生首先选择了卢作孚研究

  • 标签: 卢作孚研究 美国卢作孚
  • 简介:学术界对郭沫若史剧研究已有较详备的综述,由此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学术接力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以生态论为视域,初步描述郭沫若戏剧研究史的基本图景。郭沫若史剧研究的生态图景在表层上呈现为阶段生成性与话语空间性;在深层上展现为研究话语的交互、层累与还原。相关的研究实绩,集中体现为对郭沫若史剧的历史考辨与理论阐释。在诸多著述的众声喧哗中,可能留存下少数经典文献,这就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一种研究生态。

  • 标签: 郭沫若历史剧 层累 还原 生态论视域
  • 简介:受某种同质化、单向度的思想视野的制约,当代中国的文论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追新求变”的路径依赖。当代中国文论研究如何超越这种“路径依赖”呢?“返本穷源”当是最根本的途径之一。本文遵循“返本穷源”的逻辑程序和方法论要求,重新勾勒文论研究所应具备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视野,重新论证文论研究所应遵从的方法路径,力图使文论研究真正介入文明转型的时代潮流,实现“理论”与“思想”的交融。

  • 标签: 文论研究 路径依赖 思想制约 范式转型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文化转型中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价值判断问题,这事实上提出了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和文论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问题,中国文论界在对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文化的研究

  • 标签: 文研究 研究意义 西方文
  • 简介:2013年12月2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举办第三十一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左翼文艺研究:热点与前沿”,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李云雷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文学院卢燕娟、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张慧瑜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近40名青年学人出席了本次论坛。本期论坛对左翼文艺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对1980年代“纯文学”遮蔽左翼文艺的情况进行了反思,对1990年代对左翼文艺进行“再解读”的研究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们应在一种新的历史视野中重新思考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的民族化与大众化等经典命题,重新探讨文艺接近人民的方法和途径。本刊特刊发其主要内容,希望引起关注。

  • 标签: 文艺研究 左翼文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研究所 中国政法大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边民跨境婚姻引起了众多学者和社会的关注。文章从不同研究角度对现有跨境婚姻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并对跨境婚姻的后续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跨境婚姻 边民 文献综述
  • 简介:文学研究是随着文学的变化和人文学科研究格局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这些转换是全方位展现的,不同的研究者对此可以有不同梳理。笔者在文章中认为,文学研究的变化可以在文学的传播方式的影响、研究主轴的重新调整、研究基点的游移等多个方面得到体现。

  • 标签: 文学研究 转换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