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方法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益生菌粉30天,比较实验前后自身及组间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变化情况。结果给样后低、中剂量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益生菌 肠道菌群 低聚果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样化且平衡的肠道微生态对于有效消化、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增强至关重要,相反,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症。因此,通过饮食、生活方式选择和谨慎使用抗生素来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对于确保人体消化健康至关重要。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消化健康 关系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肠道是人体内菌群的储存库。肠道菌群与人体构成共生关系,不仅参与营养物质代谢、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肠道屏障功能等正常生理过程,也与人体的多种疾病发生进展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影响着肿瘤的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和普及化,探索肠道菌群与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为胃肠道肿瘤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 标签: 胃癌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盐酸格拉司琼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观察。方法将74例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格拉司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选择足三里、天枢、内关、中脘、太白、阴陵泉、太冲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便秘)的变化。结果胃肠道反应: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恶心程度、腹泻程度、便秘程度显著降低(P〈O.05);治疗后,观察组的恶心程度、腹泻程度、便秘程度降低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显著降低(P〈O.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LP、T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灸联合盐酸格拉司琼能显著改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

  • 标签: 针灸 格拉司琼 胃肠道肿瘤 化疗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过程中使用个性化肠道准备方案联合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准备进行结肠镜检查的62例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各31例。在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个性化肠道准备方案联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依从性评分。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的依从性评分低于观察组,显示差异(P

  • 标签: 个性化肠道准备方案 细节护理 结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60例,治疗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0例)开展术前胃肠道护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胃肠道护理可缩短排气排便时间,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提高整体临床满意度。

  • 标签: 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 肠道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A)小鼠肠道通透性变化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将BALB/c新生幼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NC组)、BA模型组(BA组)、肠道高MMP-7对照组(MNC组)和BA肠道高MMP-7组(MBA组)。采用腹腔注射轮状病毒和anti-Ly6G抗体建立BA纤维化模型;通过向空肠内注射MMP-7纯化蛋白构建肠道高MMP-7环境。完成各项指标检测,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细菌易位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BA组和MBA组血清MMP-7水平[(2.28±0.21)、(2.35±0.23) ng/ml]显著高于NC组[(0.48±0.11) ng/ml,t= -29.866、-28.853,P<0.05];MNC组和MBA组的回肠液[(0.71±0.12)、(0.68±0.10) ng/ml]和大便MMP-7水平[(0.48±0.07)、(0.43±0.06) ng/ml],均显著高于NC组[(0.10±0.04) ng/ml,t= -19.273、-21.542,P<0.05;(0.06±0.02) ng/ml,t= -21.118、-23.087,P<0.05]和BA组[(0.08±0.02) ng/ml,t=-20.948、-23.932,P<0.05;(0.05±0.01) ng/ml,t= -22.131、-24.552,P<0.05]。BA组和MBA组的血清FITC-Dextran浓度[(74.58±2.30)、(95.75±5.28)μg/ml]和细菌易位率(43.33%、73.33%),均显著高于NC组[(42.50±2.30)μg/ml,t= -38.172、-35.828,P<0.05;10.00%,χ2=8.523、24.754,P<0.05];MBA组血清FITC-Dextran浓度和细菌易位率高于BA组(t=-14.236,P<0.05;χ2=5.554,P<0.05)。BA组和MBA组肠道上皮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均显著低于NC组[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0.47±0.13)、(0.45±0.06)倍比1.00倍,t=16.265、33.576,P<0.05;平均吸光度值:0.10±0.01、0.09±0.01比0.21±0.02,t=22.423、20.390,P<0.05]。MBA组E-cadherin表达显著低于NC组和BA组[(0.40±0.09)倍比1.00、(0.95±0.11)倍,t=24.570、15.232,P<0.05;0.07±0.01比0.23±0.05、0.21±0.02,t=12.842、30.444,P<0.05]。结论小肠内注射MMP-7可模拟BA术后肠道高MMP-7环境,肠道MMP-7进一步加重BA小鼠肠道通透性,可能与肠道E-cadherin、Claudin-1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 标签: 胆道闭锁 基质金属蛋白酶7 肠道通透性 E-钙黏蛋白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康复期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规范化的肠道管理,以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营养状况,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减少患者发生腹胀便秘和药物依赖的概率,进一步降低肠梗阻的风险。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的饮食与用药指导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专业饮食管理、模拟排便训练的标准化规定和指导,给予腹部按摩、手指直肠刺激、盆底肌与腹肌训练、健康教育等辅助操作,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不同时间的便秘症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不同时间的便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规范化肠道管理,有助于减少脑卒中康复期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发生,减轻患者的便秘症状。

  • 标签: 肠道管理 肠道功能障碍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前实施胃肠道护理对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用胃肠道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与腹胀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10%,对照组为72.41%,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全麻腹腔非肠道手术患者,术前采取肠道护理措施,可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肠道护理 老年 全麻腹腔非肠道手术 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