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连续转化”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重要的考点,在各省市的考题中经常有所涉及。它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又可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分类 学生知识 高中化学 系统性 反应 考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淋巴组织及黏液腺的弥漫性炎症,临床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和萎缩性咽炎。慢性咽炎属中医学慢喉痹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脏腑亏虚、阴阳失调所致。本病多发于中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西医不易治愈,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本人对慢性咽炎的临心得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仲景所说的肺胀,指咳嗽上气病中,内外合邪,邪实气闭,肺气胀满的一种实性病。临床以咳嗽、喘息,或烦躁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的讨论肺胀病中医治。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仲景所论肺胀,是内饮与外邪相合、寒邪与热邪错杂为患的实性咳喘。如果与西医病名相对应的话,当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对此应效法仲景表里两解,寒温并用的原则,加减应用越婢加半夏汤或小青龙加石膏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慢性迁延期或缓解期,则应重视虚实夹杂或以正虚为主的病机,采用攻补兼施或以扶正为主的治法。

  • 标签: 肺胀病 中医 证治
  • 简介:《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镌刻在褒谷石门西壁的摩崖石刻。其原址在古褒斜栈道南端(即今陕西省汉中市褒河公社境内)的褒谷之中。1967年因国家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中凿出,于1972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现保存完好。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另有题额一段,高54厘米,宽35厘米。文二十二行,行三十、三十一字不等、题额二行作十字,书体皆为汉隶。《石门颂》摩崖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素为历代名家所赏识。自北魏郦道元、宋欧

  • 标签: 石门颂 褒斜栈道 历代名家 褒谷 孟文 摩崖石刻
  • 简介:2002年第4期发表了曲文军先生的<"掷珓"习俗考>.曲先生从书证方面进行了考证,读后很受教益,本人愿就家乡江苏如东县"掷珓"习俗做一补充.

  • 标签: “掷珓”习俗 江苏 如东县 仪式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已巳年孟冬,本院退休职工李某偶感风寒,鼻塞、流清涕、咳嗽、发音不畅、咽痛;误认为风热使然,自服芥菜汤2d,症状竞转剧,声益嘶,彻夜喉痒,呛咳难眠,时觉喉间稀涎上壅;急求治于余。余细察其咽部,并无充血,舌质亦如常,仅根部露现少许黄苔而已;脉亦呈浮细之象,此风寒郁闭肺络所致之失音也,遂拟下方:防风12g,七厘15g,钩藤10g,细辛3g,麦冬6g,蝴蝶草10g,款冬花12g,北杏仁20g,法半夏10g,胆南星10g,茯苓30g,炙甘草醣,麻黄5g。意在散风寒,通经络,利咽喉,宣肺涤痰止嗽。仅啜2服,病竟霍然而愈。

  • 标签: 杂谈 临证 退休职工 风寒 款冬花 北杏仁
  • 简介:侦查破案与司法控罪都要以取证用为基础.刑侦取证与心理现场有密切的关系,它们需要研究证据事实与证据材料的关系,研究涉嫌证据的特点与诉讼证据的组织.刑侦取证的目的是组织证据体系,终结侦查,这也需要研究证据体系的类型、组原则和方法等相关问题.

  • 标签: 刑侦取证 心理现场 涉嫌证据 证据体系 组证方法
  • 简介:阳虚动风是内风型之一,阳虚动风与肝肾虚寒有关,温阳息风治疗有效,深入研讨阳虚动风之机理及治规律,对提高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瘙痒、震颤、瘈疭及抽搐等病症的疗效是有益的。

  • 标签: 内风 动风 阳虚 中医基础理论
  • 简介:摘要笔者认为以柔肝补肾健脾之法为治则,治疗脾气虚,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康复快,治愈后不易复发,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脾气虚属祖国医学的虚范畴,临床上非常多见,常久治不愈。脾气虚与肝肾关系密切,因土虚则木气相对偏盛,木克土变为木气乘土,致脾土更虚,脾气难复,故欲使脾土尽快恢复就要柔肝以解除肝木对脾土的攻伐。脾气要靠元气的生发和推动才能运化水谷,元气生于肾,脾气虚则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先天之本失于濡养则肾精不足,元气化生无源,元气虚则难于激发脾土的运化功能,使脾气虚而难复;此时补肾,可以加强化生元气之功,进而化生脾气,可见补肾乃补脾的“开源”之法。

  • 标签: 脾气虚 证治
  • 作者: 王洪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8-05-15
  • 出处:《医师在线》 2018年第5期
  • 机构:千百年来,中药对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保障人的身心健康起了重大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其药味甚多,功效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常有混淆。古往今来,记载甚多,某些常用中药药名相近相似,更有张冠李戴互相替代。不时有报道,贻误病情引起众多不良反应,甚者伤害性命。本人根据临床现状,择其药名相似相近者,予以辨析,仅供同道者参考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首先论述两个问题:一,《魏书》有“秽史”之恶名,原以其“好抵阴私”之故,与叙事是否属实并无关系。“秽史”与“曲笔”发生联系,是一个历史层累的结果。二,《魏书》中出於政治目的,对北魏孝庄帝及其支持者进行了系统的丑化,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彭韦伊霍”此类措辞背後的政治意图。重新审视全书,就会发现虽然刘知几等人对魏收的指责有过苛之处,然而书中出於个人原因歪曲事实的情况确实存在,《北齐书》对魏收“意存实录”的评价绝非公论。

  • 标签: 魏书 “秽史” 历史层累 史书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