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中风后肩关节疼痛是脑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最高约72%[1]。该病多发生于中风后软瘫期,患者表现为偏瘫侧肩关节持续性疼痛,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可放射到肘部及手部,部分患者局部有肿胀,常伴有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夜间疼痛明显,严重者可影响睡眠[2-3]。本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日常生活的功能。

  • 标签: 康复 脑中风后 肩关节疼痛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取的中风恢复期患者80例,并对其进行对应的康复治疗和护理。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入院时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是(1.3±1.1)分;入院后一个月,评分为(8.8±3.5)分;入院后半年,评分为(13.2±4.1)分。所以治疗的前后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恢复期的患者实施对应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是必要的,可以加速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风恢复期 康复治疗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开始时,巴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巴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简便易行,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针灸 康复 中风偏瘫
  • 简介:摘要笔者在临床收治中风恢复期患者,因病程长,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这给临床治疗及患者自身恢复带来了困难。因此,在运用中医辨治过程中如何假以心理疏导配合治疗,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思考及重视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中风 中医辨治配合心理疏导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期中医康复治疗中风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20年9月时段内收治的中风患者共90例,以抽签法纳入对照组(45例)、试验组(45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试验组为分期中医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2%,试验组为95.56%,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风患者,以我院为导向的分期中医康复治疗模式,不仅可提高患者总有效率,还可增强其生活质量,可推广。

  • 标签: 分期中医康复治疗 中风 总有效率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脾虚型中风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型中风后腹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艾灸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蒙脱石散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6天。比较治疗后第3天、第6天两组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大便量、腹胀的好转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脾虚型中风后腹泻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艾灸 脾虚 中风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血压控制作用。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肢体障碍,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同时加用运动治疗。30日后观察血压水平,降压药使用情况,体重情况。结果患者加用运动疗法后,血压水平控制平稳,降压药使用减量,体重降低。结论非药物疗法可以协助控制血压,降低体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非药物疗法 中风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吡拉西坦片和华佗再造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较好,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医辨证 中风偏瘫 疗效
  • 简介:摘要中风后并发吞咽困难并不少见,大多为假性球麻痹所致。主要表现为进食时发生呛咳,程度轻重不一,以轻中度呛咳多见,重度呛咳较少见。食是养生之本,中风患者病情稳定后就要力争进食,不能总靠鼻饲或静脉给予营养,既不方便又不能保证足够营养需求。尽管在进食时可能会出现呛咳,仍要给予饮食。

  • 标签: 中风 吞咽困难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开灵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热互结候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为痰热互结候的患者,给予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日1次静点,疗程为4周。结果显效率为50%,有效率为43.3%,无效6.7%。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痰热互结候有很好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风后抑郁是中风病后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病痛。中医在治疗该病上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当前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中风病 抑郁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系统总结了高玉蝽教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以调督通脑以平阴阳、调神机,滋水涵木以复精髓为指导原则,谨察气血盛衰,熟识穴性,辨证择时、选穴、组方,结合巨刺、缪刺,以针御神,以针调气,平调气血阴阳;同时顾护脾胃功能,强调中风痛身心同调。充分展示了高老师在临证时谨察气血、平调阴阳、治病求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 标签: 针灸 中风 调督 名医经验
  • 简介:摘要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在25%~80%之间[1]。中风后抑郁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影响患者的认知、言语功能和家庭、社会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也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PSD患者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已成目前中风神经康复治疗方面的一个热点。而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就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抑郁症 中医药疗法 综述[文献类型]
  • 简介:摘要:脑中风后最常见一种并发症则是抑郁症,其临床病发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还会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很大阻碍。经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发生中风后抑郁(PSD)的治疗方式中,其中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本文主要探讨PSD症的临床发病机制,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中药治疗情况的进展进行有效阐述,进而为今后的PSD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中风后抑郁症病因机制 中药针灸
  • 简介:摘要李淑荣主任将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分为风火上扰、风痰瘀血、气虚血瘀、阴虚风动4种证型,其中,风火上扰者,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风痰瘀血者,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虚血瘀者,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阴虚风动者,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李老师临证过程中重视辨舌之虚实、病之久暂,擅用化瘀通络、醒脑开窍之法,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 标签: 中风(中医) 假性球麻痹 吞咽困难 中风后遗症 名医经验 李淑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火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0例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门诊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火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5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3.64%)相比,观察组存在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96.36%),(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火针治疗后,可以促进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当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 标签: 火针 中风后遗症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护理方法和要领。方法对中风后肢体偏瘫的患者78例,分为2组:观察组41例给予中药熏洗治疗每日40min,每日1次,同时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3.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中风发病率的增加,中风偏瘫患者也日益增多。我院在2010~2011年使用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中风偏瘫 中药熏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