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月 -2020年 1月 6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神经功能、住院时间、后遗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住院时间、后遗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早期康复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静脉溶栓护理,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相关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甄选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不同手术时机进行治疗对于术后再出血以及近期疗效的临床影响 。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 201 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2 月 期间到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产妇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入住本院进行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74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仅施以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研究组施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 d总出血量、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1 d总出血量分别为(48.9±4.7)min、(721.5±47.9)ml、(948.5±25.6)ml,均低于对照组(80.7±5.1)min、(1 285.3±49.2)ml、(1 560.3±26.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分别为(22.7±2.1)分、(23.5±3.1)分,均低于对照组(36.9±3.5)分、(36.8±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治疗产后出血产妇的过程中,施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产妇 产后出血 子宫压迫缝合术 出血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胎政策后产后出血的变化趋势,分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变化,探索性提出干预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发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某三甲医院常规产检并住院分娩的8 784名产妇,收集产妇的一般情况、产检记录、分娩记录等资料,分析其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趋势及相关高危因素变化趋势。结果2014—2018年产妇各年间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趋势整体呈不增加趋势,其中2017年的产后出血率(16.9%)、严重产后出血率(6.1%)、出血量(540.1±758.2)ml为各年间最高。2014—2018年,高龄产妇、多胎妊娠、产次≥2次、剖宫产史≥2次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产前血红蛋白含量≤110 g/L的产妇呈下降趋势,顺产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急诊剖宫产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胎盘娩出时间延长在15~30 min的占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及以上未发现明显趋势。结论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趋势整体呈不增加趋势,但高危孕产妇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此,应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并结合我国生育人群结构的变化,制订合适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工具,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 标签: 产后出血 产妇 出血量 变化趋势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 7 年 8 月 -201 9 年 10 月我院 78 例产妇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 n= 39 )和观察组( n= 39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新产程标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产后 24h 、产后 2 周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其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 护理后 DBP 及 SBP 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实施新产程标准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血压变化,有利于产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产程标准护理 护理效果 出血量
  • 简介:摘要:在胎儿娩出后的 24小时内,阴道分娩出血量达到 500毫升,剖宫产术达到出血量高于 1000毫升就被视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属于产科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产妇在分娩出胎儿后,会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能导致产妇出现失血性休克、 DIC,如果不能对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就危及产妇生命,产妇存在过长的休克时间,还会使其脑垂体功能有所降低,导致产妇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就需要医护人员加强对产妇产后出血问题的重视,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产后出血诊治,抢救产妇生命、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分析 诊治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下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气体填充和抗VEGF药物治疗(多联治疗)黄斑下浓厚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接受多联治疗的黄斑下浓厚出血患者24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9.05±8.86)岁。患眼平均黄斑下出血时间(17.15±10.30)d;平均出血面积(13.85± 8.63)DD。合并出血RPE脱离17只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频域OCT测量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患眼平均logMAR BCVA 1.37±0.38;平均黄斑中心凹平均隆起高度(824.94±294.38)μm。所有患眼均行23G或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黄斑下注射10 μg/0.1 ml t-PA 0.1~ 0.5 ml;气液交换后玻璃体腔填充15% C3F8 13只眼,消毒空气11只眼;手术完毕时注射抗VEGF药物11只眼,后续根据病灶活动情况行抗VEGF药物按需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7.90±22.21)个月。观察黄斑下出血吸收、视力改善情况、再出血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比较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1个月,所有患眼黄斑中心凹下积血清除。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 0.82±0.28,平均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253.88±71.75)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27、-3.234,P<0.001、<0.001)。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平均为1.08次。手术中视网膜下注射t-PA时黄斑中心形成微小裂孔1只眼;手术后早期轻度玻璃体积血2只眼。随访期间出血复发2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下注射t-PA、气体填充、抗VEGF药物是治疗黄斑下浓厚出血的优化组合方式;可有效清除黄斑下出血,提高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隆起高度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视网膜出血/治疗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