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泌体miR-218-5p在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价其在CRC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确诊的结直肠癌病例组78例,术前采血并保存血清;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xoQuick试剂盒提取血清外泌体,应用透射电镜、NTA、蛋白印迹对外泌体进行形态学和分子表型鉴定;利用miRNeasy试剂盒提取血清外泌体中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检测各组血清外泌体miR-218-5p的表达水平。以miR-218-5p相对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截断值,将CRC患者分为高表达与低表达组,用χ²检验判断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试剂盒法成功提取到血清中的外泌体。结直肠癌组血清外泌体miR-218-5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566(0.364,0.850)比1.054(0.781,1.709),P<0.001];其低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均<0.05);ROC分析表明血清外泌体miR-218-5p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95%CI 0.754~0.900),明显优于常规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AUC=0.718,95%CI 0.626~0.811)和糖类抗原CA199(AUC=0.661,95%CI 0.564~0.758)。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 miR-218-5p的表达下调与多个不良临床病理学因素相关,具有成为结直肠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 标签: 外泌体 结直肠肿瘤 miRNA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LncRNA ZBED3-AS1调控miR-339-5p/Notch 1在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假手术(Sham)组和模型(Model)组大鼠模型,对大鼠的骨密度进行检查观测大鼠建模情况。分离大鼠成骨细胞,qRT-PCR检测细胞中ZBED3-AS1、miR-339-5p的表达。对Sham组和Model组大鼠成骨细胞进行分组后转染。CCK8、茜素红(AR-S)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分化能力。FISH实验测定ZBED3-AS1在细胞中的分布。双荧光素酶报告证实ZBED3-AS1与miR-339-5p及miR-339-5p和Notch 1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Notch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检测股骨骨密度发现,Model组大鼠骨密度明显低于Sham组大鼠(P=0.0 057)。与Sham组大鼠比较,Model组大鼠成骨细胞中ZBED3-AS1呈低表达,而miR-339-5p呈高表达(均P<0.05)。过表达ZBED3-AS1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而敲减ZBED3-AS1则能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均P<0.05)。ZBED3-AS1作为ceRNA调控miR-339-5p(均P<0.05)。过表达miR-339-5p能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而该作用可被ZBED3-AS1过表达部分挽救。Notch 1被证实为miR-339-5p的作用靶点,且干预ZBED3-AS1/miR-339-5p的表达能影响Notch 1的蛋白表达,ZBED3-AS1/miR-339-5p对成骨细胞的调控可能是通过Notch通路实现的。结论ZBED3-AS1能作为ceRNA调控miR-339-5p,进而影响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 标签: ZBED3-AS1 miR-339-5p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20a-5p、赖氨酸脱甲基酶6B(KDM6B)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miR-20a-5p靶向KDM6B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标本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中miR-20a-5p及KDM6B mRNA表达水平。将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imic NC组、miR-20a-5p mimic组和NC+空载体组、miR-20a-5p+空载体组、miR-20a-5p+KDM6B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20a-5p和KDM6B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DM6B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裸鼠分为NC+空载体组、miR-20a-5p+空载体组和miR-20a-5p+KDM6B组,每组各5只,采用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能力。结果骨肉瘤组织中miR-20a-5p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5±0.27,癌旁组织为1.22±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01,P<0.001);骨肉瘤组织中KDM6B mRNA相对表达量为1.66±0.19,癌旁组织为1.0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19,P<0.001)。转染miR-20a-5p后,KDM6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随miR-20a-5p表达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转染miR-20a-5p 48 h后,空白对照组、mimic NC组、miR-20a-5p mimic组细胞增殖能力分别为0.83±0.04、0.81±0.03、0.52±0.01(F=89.655,P<0.001),与空白对照组、mimic NC组相比,miR-20a-5p mimic组均受到明显抑制(均P<0.001);NC+空载体组、miR-20a-5p+空载体组、miR-20a-5p+KDM6B组细胞增殖能力分别为0.83±0.05、0.52±0.01、0.67±0.05(F=43.919,P<0.001),与NC+空载体组相比,miR-20a-5p+空载体组受到明显抑制(P<0.001),与miR-20a-5p+空载体组相比,miR-20a-5p+KDM6B组显著增强(P<0.001)。空白对照组、mimic NC组、miR-20a-5p mimic组划痕愈合率分别为(32.51±2.73)%、(30.26±3.22)%、(13.52±1.77)%(F=46.314,P<0.001),与空白对照组、mimic NC组相比,miR-20a-5p mimic组均显著降低(均P<0.001);NC+空载体组、miR-20a-5p+空载体组、miR-20a-5p+KDM6B组划痕愈合率分别为(31.34±3.11)%、(12.15±1.64)%、(28.93±2.89)%(F=47.511,P<0.001),与NC+空载体组相比,miR-20a-5p+空载体组显著降低(P<0.001),与miR-20a-5p+空载体组相比,miR-20a-5p+KDM6B组显著增强(P=0.001)。空白对照组、mimic NC组、miR-20a-5p mimic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14±16、108±11和42±6(F=36.282,P<0.001),与空白对照组、mimic NC组相比,miR-20a-5p mimic组均显著减少(均P<0.001);NC+空载体组、miR-20a-5p+空载体组、miR-20a-5p+KDM6B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43±11、39±4、139±12(F=112.120,P<0.001),与NC+空载体组相比,miR-20a-5p+空载体组显著减少(P<0.001),与miR-20a-5p+空载体组相比,miR-20a-5p+KDM6B组显著增多(P<0.001)。NC+空载体组、miR-20a-5p+空载体组、miR-20a-5p+KDM6B组小鼠第21天肿瘤体积分别为(1 667.50±250.40)mm3、(129.20±21.00)mm3、(775.41±77.51)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7.651,P<0.001);3组小鼠肿瘤重量分别为(1.35±0.18)g、(0.12±0.01)g、(0.61±0.03)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4.191,P<0.001)。结论miR-20a-5p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下降,KDM6B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过表达miR-20a-5p可能通过靶向降低KDM6B的表达来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生长能力。

  • 标签: 骨肉瘤 细胞运动 肿瘤浸润 微RNAs 赖氨酸脱甲基酶6B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42-3p靶向CD133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miR-142-3p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在MHCC97H肝癌细胞建立miR-142-3p过表达和对照细胞系(miR-142-3p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EdU染色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干细胞特性;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42-3p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增殖、侵袭和干细胞标志物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CD133和Nanog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iR-142-3p组细胞miR-142-3p表达水平(0.41±0.1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miR-142-3p表达水平(1.06±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P<0.05)。miR-142-3p组细胞吸光度(A)值(1.63±0.20)低于对照组细胞A值(2.1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8,P<0.05)。miR-142-3p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率[(30.48±5.12)%]低于对照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率[(87.89±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9,P<0.05)。miR-142-3p组细胞Ki-67蛋白表达水平(0.50±0.13)低于对照组细胞Ki-67表达水平(1.1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P<0.05)。miR-142-3p组细胞侵袭数量[(67.59±6.01)个]低于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21.35±6.1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9,P<0.05)。miR-142-3p组细胞MMP-9蛋白表达水平(0.48±0.18)低于对照组细胞MMP-9蛋白表达水平(1.5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P<0.05)。miR-142-3p组细胞克隆形成率[(31.44±4.51)%]低于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57.68±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3,P<0.05)。miR-142-3p组细胞Nanog蛋白表达水平(0.51±0.14)低于对照组细胞Nanog蛋白表达水平(1.3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CD133是miR-142-3p的靶基因。miR-142-3p组细胞CD133蛋白表达水平(0.43±0.11)低于对照组细胞CD133蛋白表达水平(1.1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P<0.05)。结论miR-142-3p通过靶向调控CD133表达水平调节着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干细胞特性。

  • 标签: 微小RNA 肝癌 增殖 侵袭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儿童间质性肺疾病家系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并对患儿及其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为明确先证者间质性肺疾病的致病原因,对患儿的家系展开调查,采集5例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对4例有呼吸道症状的家系成员进行胸部HRCT检查;进一步对先证者血样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进行致病性分析,且对其及其家属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家系调查发现,该家系7人中存在5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死亡。4例存活的患者均存在SFTPC基因突变(exon4,c.342G>T,p.K114N),考虑变异来源于先证者父亲,为致病性突变,其在各数据库中无收录,为新发突变。并且家系中不同患者的表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SFTPC基因p.K114N新发突变可导致儿童间质性肺疾病,且该突变在家系成员中存在外显不全现象,胸部CT和全外显子测序对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儿童 表面活性蛋白C 基因 新发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1例发育迟缓患儿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性质和来源,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add(8)(p23),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SNP-array分析提示患儿在8p23.1pter区存在6.78 Mb微缺失,8p23.1q11.1区域存在34.9 Mb的重复,其父母未见染色体拷贝数异常。结论确认1例8p倒位重复伴末端缺失综合征,由8p23.1上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基因簇发生非等位同源重组所致,可能与患儿发育迟缓表型相关。

  • 标签: 8p倒位重复伴末端缺失综合征 发育迟缓 单核苷酸微阵列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8 34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经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存在子宫颈病变共2 882例。按照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以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按照病理分级结果,分析p16、HPV分型的检出率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对CIN的诊断效能。结果p16和HP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1~40岁[分别为47.42%(1 014/2 427)和36.84%(894/2 427)],其次为41~50岁[分别为30.15%(907/2 942)和28.11%(827/2 942)],各年龄段间p16和HP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检查存在子宫颈病变的2 882例患者中,p16阳性2 572例(89.24%),HPV阳性2 169例(75.26%),随着病变进展,p16和HPV阳性率逐渐增高,其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p16阳性率分别为11.68%(23/197)、94.85%(1 105/1 165)、93.57%(771/824)、96.76%(538/556)、96.43%(135/140);HPV阳性率分别为17.77%(35/197)、77.60%(904/1 165)、80.22%(661/824)、80.40%(447/556)、87.14%(122/140),且随着CIN病程进展,HPV感染逐渐以16/18型为主。HPV诊断CIN的灵敏度为75.26%,特异度为81.13%,阳性预测值为67.78%,阴性预测值为86.14%;p16诊断CIN的灵敏度为89.24%,特异度为84.74%,阳性预测值为75.51%,阴性预测值为93.72%;p16诊断效能高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CIN的灵敏度为94.10%,特异度为91.33%,阳性预测值为85.12%,阴性预测值为96.71%,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PV感染的发生以31~40岁女性为主,41~50岁次之,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p16诊断CIN效能、优于HPV;p16和HPV联合检测可提高CI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p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电图特征与其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关系,提高对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能力,提高患者住院生存率。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至4月30日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住院确诊COVID-19并且至少有1份完整心电图的患者459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一般心电图特征。结果①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多为男性(74.1%对44.1%),年龄较大(中位年龄:69.0岁对59.0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伴有合并症比例更高,死亡组入院时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显著升高(P<0.01)。②死亡组更容易出现ST-T异常(69.0%对38.2%,P<0.01),ST-T异常伴超敏肌钙蛋白Ⅰ(hs-TNI)升高的患者住院生存率显著下降(P<0.01)。③死亡组P波振幅更高[(1.28±0.38)mm对(1.02±0.38)mm,P<0.01],ΔP波振幅≥0 mm患者住院生存率显著下降(P<0.01)。④高P波振幅、ΔP波振幅≥0 mm以及ST-T异常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2(95%CI 1.93~9.64,P<0.01)、12.95(95%CI 2.54~65.96,P<0.01)及3.10(95%CI 1.59~6.04,P<0.01)。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可引起广泛的心脏损伤,P波振幅增加、ΔP波振幅≥0 mm以及ST-T异常是预测死亡风险的重要因子。

  • 标签: 心电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P波振幅 ST-T异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54-3p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学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发性结直肠癌的患者19例肿瘤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样本中miR-454-3p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Transwell实验评估结直肠癌细胞系CW-2、SW620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54-3p对下游靶基因BUB1蛋白的调控作用。组间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与邻近正常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miR-454-3p表达上调(P<0.01),通过CCK-8测定miR-454-3p-inhibitor细胞的增殖,发现其显著低于miR-454-3p-NC组细胞(P<0.05)。transwell实验表明,与对照细胞比较,转染miR-454-3p-inhibitor的CW-2、SW620细胞迁移更慢,侵袭性更小。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结果显示,miR-454-3p模拟和BUB1-wt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活性相对低于BUB1-wt和NC共转染组,而BUB1-mut组没有观察到显著变化(P<0.01)。此外,RIP分析表明,与RIPIgG比较,转染miR-454-3p模拟物导致RIP-BUB1中BUB1的显著上调(P<0.01)。qRT-PCR实验表明结直肠组织中BUB1和miR-454-3p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miR-454-3p可通过靶向抑制BUB1基因的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微小RNA 结直肠癌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277-5p过表达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分为NC组和miR-1277-5p组,分别转染对照模拟物和miR-1277-5p模拟物。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SKOV-3细胞miR-1277-5p表达水平。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凋亡变化。RNAhybrid预测miR-1277-5p的靶基因。q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NC组和miR-1277-5p组SKOV-3细胞中miR-1277-5p的表达分别为(1.22±0.42)和(13.22±1.42),NC组明显少于miR-1277-5p组(P<0.01)。与NC组比较,miR-1277-5p组集落的数量较少(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较高(P<0.01)。miR-1277-5p的靶基因可能是PHD锌指蛋白8(PHF8)。与NC组比较,miR-1277-5p组SKOV-3细胞中PHF8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miR-1277-5p可能通过抑制PHF8基因表达,降低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标签: 卵巢癌 miR-1277-5p PHF8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LncRNA BBOX1-AS1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放疗敏感性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OC组织和细胞中BBOX1-AS1、miR-185-5p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认BBOX1-AS1、miR-185-5p、RHOA之间的相互作用。MTT及流式细胞术观测OC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BBOX1-AS1在OC组织和细胞中上调,相对于si-NC组在2、3、4天的细胞增殖活力(0.89±0.07)(1.48±0.13)(1.69±0.15),si-BBOX1-AS1组的增殖活力(0.59±0.06)(0.97±0.09)(1.21±0.10)显著下降(均P<0.05)。相对于si-NC组(6.24±0.28),敲减BBOX1-AS1能诱导OC细胞的凋亡(12.07±1.33)(均P<0.05)。miR-185-5p在OC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BBOX1-AS1与miR-185-5p、RHOA与miR-185-5p的靶向关系被证明。敲低miR-185-5p能逆转BBOX1-AS1对OC细胞的影响(均P<0.05)。结论LncRNA BBOX1-AS1通过调控miR-185-5p/RHOA轴抑制OC细胞放疗敏感性。

  • 标签: BBOX1-AS1 miR-185-5p RHOA 卵巢癌 放疗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患者血清外泌体中微小RNA(microRNA-335-5p, miR-335-5p)和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 VEGFR-1, FLT1)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 GEO)分析并筛选乳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集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56例TNBC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分离外泌体并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FLT1作为miR-335-5p的靶基因。qRT-PCR分别检测miR-335-5p、FLT1在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35-5p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miR-335-5p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miR-335-5p和FLT1做生存预后分析。结果TNBC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335-5p表达低于对照组,FLT1在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5)。miR-335-5p表达情况与TNBC患者组织分级(χ2=22.02,P<0.000 1)、分化程度(χ2=20.67, P<0.000 1)、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667, P=0.030 8);miR-335-5p诊断ROC下面积为0.809 8(95% CI: 0.726 3~0.893 2, P<0.000 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R-335-5p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高表达组明显缩短(P=0.004 5)。其靶基因FLT1的高表达与低生存率相关(P=0.048 0)。结论血清外泌体源性miR-335-5p可作为预测TNBF预后的重要指标,有望在TNBC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

  • 标签: miR-335-5p 三阴性乳腺癌 血清外泌体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一家系研究,了解家族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2019年4月入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一家系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和Zabramski分型标准诊断为脑海绵状血管瘤1型,对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先证者为58岁女性,以头晕、头痛为主要症状,先证者女儿、儿子无临床症状,先证者孙女临床表现为脑出血、癫痫发作。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头颅MRI可见多发海绵状血管瘤,通过基因检测确定此家系为家族性脑海绵状畸形1型,与根据头颅MRI的表现和Zabramski分型结果一致,家族性脑海绵状畸形1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为KRIT1基因p.L436fs,目前尚无家族性脑海绵状血管瘤1型的该基因突变位点的完整报告。结论本研究发现了此家系中脑海绵状畸形1型,KRIT1 基因突变位点为p.L436fs,对家族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 标签: 血管瘤,海绵状,中枢神经系统 KRIT1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酶2(GLS2)对肝胆管癌细胞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IMER数据库检索GLS2在泛癌中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一步验证GLS2在胆管癌组织(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苏北人民医院行胆管癌根治术患者)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GLS2和P-糖蛋白(MDR1)在胆管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相关性。运用pcDNA过表达RBE细胞株GLS2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化疗敏感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在肝胆管细胞癌组织中GLS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42±1.20比1.71±0.83,t=2.974,P<0.05),并且GLS2表达与肝胆管细胞癌患者肿瘤数量、有无包膜、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糖类抗原19-9明显有关(χ2=6.17、5.84、7.15、8.24、8.21,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GLS2表达与MDR1表达明显负相关(r=-0.536,P<0.05)。过表达RBE细胞GLS2表达可下调MDR1表达(0.90±0.12比0.22±0.21,t=3.213,P<0.05),并提高RBE细胞对5-Fu化疗敏感性。结论GLS2通过介导MDR1表达提高肝胆管癌细胞化疗敏感性,并且GLS2的表达与肝胆管细胞癌患者恶性表型显著相关。

  • 标签: 肝胆管细胞癌 谷氨酰胺酶2 多药耐药基因1 5-氟尿嘧啶 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PRKDC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和肺癌细胞系NCI-H1299、NCI-H2170、NCI-H1975。将NCI-H1299细胞分为si-NC、si-PRKDC、pcDNA-NC、pcDNA-PRKDC、miR-NC、miR-505-3p、anti-miR-NC、anti-miR-505-3p、si-PRKDC+anti-miR-NC、si-PRKDC+anti-miR-505-3p组。RT-qPCR检测circ-PRKDC和miR-505-3p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PRKDC和miR-505-3p的靶向关系。结果与BEAS-2B细胞相比,NCI-H1299、NCI-H2170、NCI-H1975细胞circ-PRKDC表达水平升高(3.65、3.10、2.67∶1.00,P<0.05),miR-505-3p表达水平降低(0.42、0.50、0.54∶1.02,P<0.05)。低表达circ-PRKDC后CyclinD1表达水平降低(0.42∶0.81,P<0.05),Cleaved-caspase-3和γ-H2AX表达水平升高[(0.71∶0.33,P<0.05)和(0.89∶0.465),P<0.05];细胞A值降低(0.413∶0.839,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20.35∶6.21,P<0.05);细胞存活分数降低(P<0.05);β-catenin表达水平降低(0.35∶0.73,P<0.05)。miR-505-3p高表达后CyclinD1表达水平降低(0.34∶0.83,P<0.05),Cleaved-caspase-3(0.65∶0.32,P<0.05)和γ-H2AX (0.96∶0.45,P<0.05)表达水平升高,细胞A值降低(0.386∶0.851,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16.38∶6.20,P<0.05),细胞存活分数降低(P<0.05)。与miR-NC比较,miR-505-3p组转染circ-PRKDC野生型报告质粒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降低(0.44∶1.00,P<0.05)。下调miR-505-3p能逆转circ-PRKDC低表达对NCI-H1299细胞增殖、凋亡和放射敏感性以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结论低表达circ-PRKDC可能通过上调miR-505-3p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以及增强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且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circ-PRKDC基因 miR-505-3p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放射敏感性 肺癌细胞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590-3p对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BR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胃癌细胞HS-746T侵袭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5590-3p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miR-NC和miR-5590-3p模拟物至胃癌细胞HS-746T中,分别命名为miR-5590-3p组和miR-NC组。qRT-PCR检测转染效果。Transwell实验和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HS-746T侵袭和增殖能力。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5590-3p的靶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TGFBR2及下游蛋白的表达。结果miR-5590-3p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iR-5590-3p在胃癌细胞系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P<0.05),在HS-746T细胞中表达最低(P<0.01)。转染后miR-5590-3p组miR-5590-3p的表达(11.76±0.21)明显高于miR-NC组(1.06±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NC组和miR-5590-3p组侵袭细胞数量分别为(101.20±15.47)个和(26.53±6.53)个,miR-5590-3p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1)。与miR-NC组比较,miR-5590-3p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生物信息学软件显示miR-5590-3p的靶基因是TGFBR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miR-5590-3p可靶向结合TGFBR2基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iR-NC组比较,miR-5590-3p组HS-746T细胞中TGFBR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肿瘤侵袭相关蛋白ZEB-1、ZEB-2表达降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1和Cyclin B表达降低。结论miR-5590-3p可通过靶向结合并调控TGFBR2基因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HS-746T的侵袭和增殖能力。

  • 标签: 微RNAs 胃肿瘤 细胞系,肿瘤 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2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样本的存储和运输对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84例CML患者外周血样本,根据储存时间(0、6、12、24、48和72 h)、温度[室温(18~24 ℃)和低温(2~8 ℃)]以及振荡条件(振荡时长3、6和12 h)设置不同分组,RQ-PCR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外周血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本研究将BCR-ABL拷贝数、ABL拷贝数和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等原始数据进行对数转化(log10N)。结果①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储存48、72 h的样本RNA出现显著降解;②储存温度方面,总体样本中,室温储存48、72 h的样本BCR-ABL拷贝数检测水平显著低于低温储存的样本(P<0.05);然而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在低温储存与室温储存条件下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储存时间方面,与基线的3.35±1.60相比,总体样本的BCR-ABL拷贝数检测结果仅在室温储存储存下48 h(2.93±1.59)和72 h(2.79±1.42)显著下降(P<0.05);与基线的5.47±0.35相比,总体样本中ABL拷贝数检测结果在48 h(低温5.29±0.30,室温5.06±0.38)和72 h(低温5.11±0.54,室温4.64±0.79)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与基线的-0.56±1.51相比,无论低温或室温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6、12、24、48和72 h)的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结果无显著改变(P>0.05);④振荡方面,与基线的-0.60±1.37相比,振荡3、6、12 h的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结果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样本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及运输振荡因素可以影响BCR-ABL、ABL拷贝数的检测结果,但对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定量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融合蛋白质类,BCR-ABL 室内质量控制 存储条件 运输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18例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其P/Q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抗体。抗体阳性率15/18,抗体阳性和阴性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肿瘤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组病程较短(1.9年比7.6年,P=0.04),高VGCC抗体滴度的临床表现更丰富,抗体滴度与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τ=0.48,P=0.02)。

  • 标签: 钙通道,P型 钙通道,Q型 抗体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放射免疫沉淀测定
  • 作者: 王蕾 黄耿 叶志华 姜卫东 柯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5期
  • 机构: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 435000 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0,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435000 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黄石 4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6893-5p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6893-5p在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PC-3、C4-2B、LNCaP)及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的表达。选择miR-6893-5p表达最低的细胞系,分别感染携带无意义序列的重组慢病毒(NC组)和携带miR-6893-5p序列的重组慢病毒(miR-6893-5p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划痕实验观察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验证miR-6893-5p的靶基因。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靶基因的表达。结果miR-6893-5p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低于RWPE-1细胞(P<0.05),LNCaP细胞中miR-6893-5p的表达最低(P<0.01)。与NC组相比,miR-6893-5p上调可明显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P<0.05)。双荧光素酶检测证实miR-6893-5p可与S100钙结合蛋白A16(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16,S100A16)靶向结合(P<0.01)。NC组和miR-6893-5p组LNCaP细胞中S100A1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7)和(0.22±0.06),与NC组相比,miR-6893-5p能够抑制LNCaP细胞中S100A16的表达(P<0.01)。结论miR-6893-5p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负向调控S100A16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前列腺癌 miR-6893-5p S100钙结合蛋白A16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样本的存储和运输对实时定量PCR(RQ-PCR)检测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84例CML患者外周血样本,根据储存时间(0、6、12、24、48和72 h)、温度[室温(18~24 ℃)和低温(2~8 ℃)]以及振荡条件(振荡时长3、6和12 h)设置不同分组,RQ-PCR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外周血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本研究将BCR-ABL拷贝数、ABL拷贝数和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等原始数据进行对数转化(log10N)。结果①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储存48、72 h的样本RNA出现显著降解;②储存温度方面,总体样本中,室温储存48、72 h的样本BCR-ABL拷贝数检测水平显著低于低温储存的样本(P<0.05);然而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在低温储存与室温储存条件下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储存时间方面,与基线的3.35±1.60相比,总体样本的BCR-ABL拷贝数检测结果仅在室温储存储存下48 h(2.93±1.59)和72 h(2.79±1.42)显著下降(P<0.05);与基线的5.47±0.35相比,总体样本中ABL拷贝数检测结果在48 h(低温5.29±0.30,室温5.06±0.38)和72 h(低温5.11±0.54,室温4.64±0.79)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与基线的-0.56±1.51相比,无论低温或室温条件下,不同储存时间(6、12、24、48和72 h)的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结果无显著改变(P>0.05);④振荡方面,与基线的-0.60±1.37相比,振荡3、6、12 h的样本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检测结果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样本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及运输振荡因素可以影响BCR-ABL、ABL拷贝数的检测结果,但对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定量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融合蛋白质类,BCR-ABL 室内质量控制 存储条件 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