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78例,及时施以院前急救,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和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氧的状况。结果除了重度中毒患者,经院前急救与护理,治疗有效率均在80%以上。结论针对急性中毒事件,医护人员及时做好院前抢救和护理工作,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急性儿童中毒的疗效。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0-2017年PICU收治的60例重度病人的治疗效果分析。男36例,1~3岁,6例,4~7岁,15例,8~14岁,15例;女24例,1~3岁,4例,4~7岁8例,8~14岁12例。其中36例在中毒24小时内行高压氧治疗,12例在中毒24~72小时内行高压氧治疗,12例在72小时后行高压氧治疗。结果死亡1;2周后随访2发生迟发性脑病。结论高压氧抢救中毒能迅速恢复中毒引起的机体损害,减少肺、皮肤、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一氧化碳 儿童中毒 治疗效果
  • 作者: 范立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9卷
  • 机构:宁江吉林油田江北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纳洛酮在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把2018年2月到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抢救的74例中毒患者作为研究的主体,依据急诊抢救时利用的不同方法将这些患者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都有37例患者,常规急诊抢救方法应用于常规组患者,除常规急诊抢救方法外,进步给观察组患者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苏醒时间以及抢救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抢救有效率(91.89%)远超常规组(75.68%),且观察组病人比起常规组病人来苏醒得更快,抢救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也更高,P<0.05。结论:对中毒急诊抢救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增加纳洛酮用于治疗,大大提高了抢救病人的有效率,还加快了病人苏醒的时间,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一氧化碳中毒 急诊抢救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急性CO中毒首要症状昏迷的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多脏器的损伤及复杂的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CO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既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一氧化碳 中毒 昏迷 头晕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不同治疗,其中中轻度中毒45例在我院进行药物治疗,重度中毒7例转院接受高压氧与药物治疗。结果52例经过急诊后好转49例,死亡3例,好转率为94.2%。经过评分,治疗后好转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针对急性中毒患者需要依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中轻度中毒患者选择单纯药物治疗,重度中毒患者选择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脑病 高压氧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分析中毒患者采用高压氧抢救护理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013年92例中毒经高压氧抢救护理的病人,经过及时的治疗,并针对各种病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治疗效果满意,挽救了患者生命,提高病人愈后生活质量。结论高压氧对病人的治疗护理非常有意义。

  • 标签: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荟萃分析中毒治疗效果,探讨中毒治疗的最佳方案和预防中毒迟发脑病的措施。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13年12月国内多中心报道的中毒患者治疗方法和效果,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高压氧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的情况下迟发脑病仍有定的发病率。结论尽早脱离中毒环境、尽早吸氧及高压氧治疗,仍是目前中毒最有效的治疗。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荟萃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27-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DEACMP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45例DEACMP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痊愈23例,11例显效,7例好转,4例无效,痊愈率为51.1%,有效率为91.1%。高龄、长时间昏迷的DEACMP患者预后不佳。结论加强对DEACMP预防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该病的致残致死情况,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毒急诊抢救中纳络酮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11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n=55)常规急诊抢救,实验组(n=56)加以纳络酮干预,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有效率、苏醒时间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络酮在中毒急诊抢救中效果较优,对提升抢救效率,促使患者苏醒积极作用。

  • 标签: 一氧化碳 纳络酮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20例急性(CO)中毒继发脑梗死患者经高压氧综合治疗后病情好转,但仍遗留肢体活动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后遗症。急性CO中毒患者应密切关注继发脑梗死的发生,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脑梗死 高压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中毒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中毒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2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优质护理模式对急性重症中毒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并发症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纳洛酮在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中毒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加用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苏醒时间以及后遗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64.71%,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94.12%,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1.14±0.33)小时,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2.95±0.92)小时,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2.94%,对照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20.59%,对照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纳洛酮在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缩短苏醒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出现,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纳洛酮 一氧化碳中毒 急诊抢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在急性中毒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O)中毒患者124例,其中82例进行院前急救后送入我院,作为实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剩余42例由家属自行送入我院,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毒知识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且痊愈率(100%)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显著(P<0.01)。结论全程护理应用于中毒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对中毒知识的了解率,提高痊愈率。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
  • 简介:我院2001-01/2007-12共收治急性中毒后迟发脑病(DEACMP)54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47~83岁,平均65.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者21例,糖尿病史者8例,高脂血症者11例,脑血管病史者10例。本组均有昏迷,6~49(平均昏迷13.4)h。其中31例为中度中毒,23例为重度中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均有不同程度的痴呆,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幼稚,沉默少语,智能低下,记忆力及计算力差,大小便失控,严重患者呈去皮层状态。出现精神错乱者9例,表现为行为紊乱,语无伦次,人格丧失,随地大小便等。出现运动障碍者21例,表现为肢体僵硬,四肢僵直等锥体外系症状,其中2例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1例出现偏瘫。1.2方法1.2.1头颅CT检查本组均做了两次或两次以上头颅CT检查,苍白球低密度24例,皮质下白质低密度18例,无异常6例,9例陈旧性脑梗死病灶,26例不同程度的脑萎缩。1.2.2实验室检查本组均做血脂,血糖等检查,血甘油三脂增高15例,胆固醇增高14例,血糖高16例。1.2.3治疗入院后均行高压氧治疗,1~2次/d,配合以鼻导管...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 脑疾病/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护理对急性重症中毒的作用。方法:ICU科室内急性重症中毒者中被随机纳入研究的66例,并发症预防护理者33例属预防组,基础中毒护理者33例属参考组,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实施护理并观察结果。结果:急性重症中毒者并发症在预防组(12.12%)比参考组(36.36%)低,P

  • 标签: 预防护理 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