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目的讨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内科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其体温与脉率增速不成正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有否心功能不全。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记录尿量,以及早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密切观察心率与心律,及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护理
  • 简介:摘要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典型者左心室肥厚,以室间隔为甚,偶尔可呈同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容积正常或减小。偶尔病变发生于右心室。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家族性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发生心律失常及早年猝死肥厚型心肌病,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

  • 标签: 心肌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对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疾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先天性幽门肥厚病患69例为研对象,利用黑白超声诊断仪,对病患进行诊断,令病患摆出仰卧位,观察其胃肠蠕动,排空,幽门舒张以及水肿部位情况,并在能够显示病患幽门部位停桢。将幽门管道的长度以及扩张状态时最大宽度,厚度加以全面测量。在手术进行中,同样测量上述参数。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两种方式在测量病患幽门管长度方面有显出性差异存在,(P<0.05)。在幽门厚度,幽门肌厚度无明显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B超是一种诊断CHPS的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先天性幽门狭窄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热凝下鼻甲手术在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中的作用。方法用1%地卡因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后,对5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行微波热凝治疗。结果随访半年,总有效率96.5%,显效率86.2%。结论微波热凝下鼻甲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操作简单、安全、不易出血、反应轻、无并发症、疗效好,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等优点。

  • 标签: 鼻炎 慢性 肥厚性 热凝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瘢痕疙瘩和肥厚性瘢痕诊疗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肥厚性瘢痕通常不需要治疗,在6~12个月自愈。皮损内皮质激素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切除是另一种选择。

  • 标签: 瘢痕疙瘩 肥厚性瘢痕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以及进一步出现心力衰竭后窦性心律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方法将5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左室肥厚和心力衰竭分为三组,分析三组之间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变化。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O增加(P<0.05);合并心力衰竭组TO增加更显着、TS减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三组TO和TS比较,均P<0.01)。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减弱。窦性心律震荡可应用于高血压心脏损害相关人群猝死危险的评价。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力衰竭 窦性心律震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临床诊断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6例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室间隔肥厚21例,心尖肥厚型8例,游离壁肥厚3例,弥漫性肥厚4例。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最常见的表现为左心室肥大,ST段改变,常有以V3、V4为中心的巨大倒置T波。在Ⅱ、Ⅲ、aVF、aVL或V4、V5可出现病理性Q波。可有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和各种心律失常。结论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和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有特点。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原因是继发于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可作为筛选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方法。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均经过临床、CT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MPR矢状面A/N比值;结果5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鼻咽顶后壁上的软组织增厚;A/N<06者15人,A/N<0.05,A/N<0.70,10人>0.71。结论CT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种手术前的首选检查手段。

  • 标签: CT 小儿腺样体肥大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变化对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8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透析后,体重差异大小分为2组,其中A组差异<2.5kg(35例);B组差异>2.5kg(45例)。在进行1次血液透析前后,分别利用心脏彩超测量所有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A组患者透析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透析后较A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明显降低,A峰明显升高,E/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对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时,若前负荷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影响左心舒张功能,而对左心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心脏彩超 左心室 前负荷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起搏依赖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慢性心衰且有CRT适应证的患者,行左束支起搏及CRT。评估患者临床心功能情况,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并进行起搏器程控优化;对以上结果进行0.5~1.0年随访。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左束支起搏治疗。患者QRS时限较术前缩短[(119.40±16.89)ms对(164.60±22.96)ms,P<0.000 1];经双心室同步起搏后,部分患者QRS时限进一步缩短[(112.60±19.48)ms对(119.40±16.89)ms,P=0.004]。术后随访发现8例患者心功能改善,9例LVEF明显改善,住院率明显降低,左心室内同步性较前改善。结论左束支起搏对慢性心衰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起搏依赖的患者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结合双心室起搏,可进一步减小QRS时限,改善电同步性,提高CRT反应率。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束支起搏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最常发生部位为胃、小肠、结直肠及食管,其转移瘤多见于肝脏、腹膜。检索到国内外报道胃肠道间质瘤转移至心脏的临床案例仅有4例,临床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胃肠道间质瘤心脏转移病例。

  • 标签:
  • 简介:心肌脂肪浸润又称脂肪心,是指心外膜下有大量脂肪沉着,并广泛地浸润到心肌纤维之间,压迫心肌纤维,导致心肌纤维萎缩甚至部分消失。病变常发生在右心室,左心室极少见[1]。因本病多无临床症状,故文献报道病例多为死亡尸检病例,且多为猝死患者。本文献报道病例为少见左心室心肌脂肪浸润,且因临床症状反复就诊的患者。

  • 标签: 心脏病 脂肪心 左心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室破裂病人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4例心室破裂病人行急诊手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早期及时开胸止血,缝合心脏伤口,严密观察病人在手术室的病情变化,防止手术后并发感染,术后加强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结果3例病人康复出院,心脏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脑死亡自动出院。结论加强心脏破裂病人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心室破裂 急救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研究对象分两大组,心脏病组57例,对照组32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病例。心脏病组均经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者,其中:男31例,女26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7岁、平均5123岁,伴有心律失常27例,无心律失常30例。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晚电位 临床应用 室性心动过速 风湿性心脏病 阳性率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对左心室功能测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临床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具有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患者8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将原始数据重建成20组,调入心功能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volume,ESV),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将双源CT心功能各测量值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结果80例中,采用双源CT心功能测量与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58、0.891、0.766和0.735,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

  • 标签: 双源CT 左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儿,男,6月,因阵发性咳嗽4天,外院拟诊为"支气管炎",予以林可霉素1.8g+10%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速度为15gtt/min,约半小时后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唇绀,呼吸困难,四肢冰冷,即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7.4℃,呼吸:45次/min,体重7.5kg,脉搏不及,垂危病容,嗜睡状,面色苍白,嘴唇紫绀,四肢厥冷,双肺闻及干性罗音,心音不能闻及,腹平软,肝右肋下1.0cm,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心电图示"心室扑动".

  • 标签: 林可霉素 婴儿 心室扑动 药物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与心电图对左心室肥大的诊断结果,为左心肥大的诊断提供更优良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行心电图诊断的100例左心肥大患者作超声诊断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者,通过超声检查提示无左心室扩大或室壁增厚现象;而左心室肥大合并劳损者,通过超声检查提示有左心室扩大或室壁增厚或二者兼有。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弥补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偏差,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诊断 左心室 心电图
  • 简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日趋增高。心电图上的束支(分支)传导阻滞颇为常见,其病因不易即刻判明。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住院的1749例患者中发现双束支阻滞72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双束支阻滞 传导阻滞 心室内 老龄化社会 心血管病 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