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miRNA(miR)-193b-5p对黑素合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从健康男性包皮环切术后废弃的正常包皮组织中分离培养人原代黑素细胞。分别转染miR-NC模拟物(miR-NC mimics组)和miR-193b-5p模拟物(miR-193b-5p mimics组)至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转染48 h时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3b-5p的过表达效率,转染72 h时Western印迹检测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转染1周时采用氢氧化钠法测定细胞中黑素含量。通过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193b-5p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RT-q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miR-193b-5p过表达后该靶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中,miR-193b-5p mimics组miR-193b-5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miR-NC mimics组,t值分别为65.57、22.49,均P < 0.001,且miR-193b-5p mimics组黑素含量(0.091 ± 0.007、0.130 ± 0.004)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0.117 ± 0.002、0.188 ± 0.032),t值分别为5.98、3.24,P值分别< 0.01、< 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细胞中,miR-193b-5p mimics组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均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均P < 0.05)。通过TargetScan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转录调节因子CITED2的3′非翻译区存在miR-193b-5p的结合位点。人原代黑素细胞及人黑素瘤MNT1中上调miR-193b-5p表达后,CITE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miR-NC mimics组(均P<0.05)。结论miR-193b-5p过表达可下调黑素合成相关蛋白酪氨酸酶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抑制黑素合成,该过程与靶向抑制CITED2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黑素细胞 黑素瘤细胞 黑素合成 CITED2 miRNA-193b-5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腔压力变化对NF-κB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ACS患者4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手术治疗20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d、第3d、第5d分别留取血标本检测IL-6、MIF、TNF-α及NF-κB。结果随着IAP下降,NF-κB及炎症因子水平均逐渐下降,第3d、第5d两组TNF-α、IL-6水平与治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手术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第3d、第5dNF-κB、MI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第5d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IL-6、MIF、TNF-α及NF-κB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CS随着IAP下降NF-κB活性降低,IL-6、MIF、TNF-α水平下降。

  • 标签: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炎症因子 N-&kappa 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细胞增强因子2B(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B,MEF2B)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亚型、结构亚型、SOX1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1月至2019年5月60例M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石蜡组织,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MCL,男性占优势(男女比为3∶1)。组织学分组,经典型MCL居多(经典型48例,变异型12例)。结构学分组,非全网型比例高(非全网型50例,全网型10例)。经典型MCL的患者多见于>60岁老年人(29例)。无论病理亚型还是结构亚型MCL,病变多为结内、结外共存病变。SOX11(+)MCL常见于经典型(P=0.040),倾向于全网型(P=0.086)。MEF2B在MCL的表达率为60.0%(36/60),MEF2B在经典型、全网型、SOX11(+)MCL中表达率高,分别显著高于变异型、非全网型、SOX11(-)MCL(P<0.05)。MEF2B阳性及阴性组MCL临床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OX11(-)MCL相比,SOX11(+)MCL的瘤细胞表达MEF2B百分比显著增高(P=0.027)。MEF2B表达与瘤细胞增殖无关(P=0.341)。MEF2B及SOX11不同表达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304,P=0.819)。变异型(母细胞/多形性)MCL的2年内病死率明显高于经典型MCL(P<0.05)。结论MEF2B在MCL的表达与病理亚型、结构亚型、SOX11的表达有关,但与增殖及预后无关。2年内病死率高仅见于变异型MCL。然而有关MEF2B在MCL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病理学,临床 肌细胞增强因子2B
  • 简介: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Garfield)在1960年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IF即某期刊前两年发(S,T)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U)的被引用总次数X(前两年总被引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S,T)内发

  • 标签: 影响因子
  • 简介: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Garfield)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

  • 标签: 期刊 因子 情报 学术期刊 研究所
  • 简介: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IF即某期

  • 标签: 影响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B(TGF-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在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肾活检方法,明确诊断45例原发性FSGS患儿,非肾小管间质患儿17例,分为实验组1组,伴随肾小管间质患儿28例,分为实验2组.同时,选择同期肾活检非FSGC,病例改变较强肾组织18例,分为对照组.选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转化生长因子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在肾组织表达情况.结果在所有实验对象肾组织中,bFGF和TGF-B都有表达,在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2组均逐渐升高,三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FGF和TGF-B表达,和肾小管间质指数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和0.762,.同时,bFGF和TGF-B两者表达量,经过分析,也是一种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583.结论针对肾小球硬化肾组织,bFGF和TGF-B均有较高表达.随着FSGS不断发展,在肾组织表达量也逐渐着呢家,使得肾小管间质逐渐发展为纤维化,在促进肾脏纤维化中,具有一定协同作用.关键词bFGF;TGF-B;肾小球硬化;肾组织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50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调节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 MG)极化及神经炎症的机制。方法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TBI+DEX组(又分为治疗1 d、3 d和7 d组)、TBI+NF-κB抑制剂(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PDTC)组和TBI+DEX+PDTC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制备大鼠TBI模型,造模后1 h腹腔注射PDTC 100 mg/kg、2 h腹腔注射DEX 100 μg/kg,直至取材。于取材前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取大鼠损伤皮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G M1和M2表型标记物及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皮质处NF-κB p65在MG中的表达及入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Sham组相比,TBI组mNSS评分显著升高,DEX组mNSS评分明显低于T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TBI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水平及MG M1表型标记物(IL-1β和TNF-α)升高,抗炎因子IL-10和M2型标记物(精氨酸酶-1和IL-10)表达下降(P<0.05);DEX降低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提高IL-10水平,并促进MG M2表型极化(P<0.05)。此外,DEX组MyD88表达下调,NF-κB p65易位被抑制,该效应可被PDTC增强。结论DEX可通过抑制NF-κB易位调节TBI大鼠MG活化,减轻神经炎症。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右美托咪定 小胶质细胞极化 NF-κB 核易位 神经炎症
  • 简介:目的:分离羽衣甘蓝S13-b位点受体激酶(SRK13-b)基因并进行序列及结构域分析,构建SRK13-b结构域的原表达载体并进行重组蛋白质的原表达和纯化。方法:提取羽衣甘蓝S13-bS13-b自交不亲和系花期柱头的RNA,用RT-PCR法分离SRK13-b基因;将编码SRK13-b激酶结构域的序列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14b中,构建原表达质粒pET-SRK13-bC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菌株,经0.1mmol/LIPTG诱导,用Ni—NTA亲和层析柱对SRK13-b激酶结构域蛋白进行纯化。结果:分离获得羽衣甘蓝SRK13-b基因的长度为2571bp,编码856个氨基酸,GenBank收录号为EU180597;对SRK13-b激酶结构域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SDS—PAGE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43×10^3的蛋白质特异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SRK13-b激酶结构域的融合蛋白。结论:羽衣甘蓝SRK13-b基因的克隆及激酶结构域的原表达,为研究SRK的功能及自交不亲和性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羽衣甘蓝 自交不亲和 S13-b位点受体激酶 原核表达 纯化
  • 简介:本文由因子分析的基本定理推导出因子得分的估计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因子得分的计算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 标签: 因子分析 因子得分 估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40例RA和40例OA患者术后关节的滑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IF2α和增殖细胞抗原(PCNA)的表达。选择RA-FLS株(MH7A)进行体外培养,合成小干扰RNA(siRNA)-eIF2α质粒转染建立si-eIF2α组,并设立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CNA的表达,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并应用相关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结果eIF2α在RA-FLS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OA[52.5%(21/40)与20.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P=0.003)。相关回归分析显示RA中eIF2α与PCNA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366X+2.220,P=0.001)。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相比,MH7A细胞株的si-eIF2α组中细胞增殖活性在72 h[(0.65±0.08)与(0.96±0.12)与(1.09±0.06),F=4.52,P=0.022]和96 h[(1.13±0.14)比(1.42±0.97)比(1.56±0.12),F=9.87,P=0.001]均显著降低,PCNA蛋白的表达[(0.84±0.15)与(1.32±0.18)与(1.28±0.14),F=5.22,P=0.012]显著降低。结论eIF2α在RA滑膜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滑膜 成纤维细胞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 增殖
  • 简介:目前因为髓细胞在培养扩增时的表型去分化问题使髓细胞移植受到限制。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FGF-2)已经被证明能促进单层软骨细胞扩增时的分化潜能,而FGF-2对髓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力图阐明髓细胞单层培养扩增时其表型的改变,同时观察FGF-2对髓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作用。

  • 标签: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移植治疗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分化 FGF-2 体外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增殖细胞抗原(PCNA)和bcl-2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例皮肤混合瘤的石蜡包埋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PCNA和bcl-2的表达。结果TGF-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PCNA和bcl-2在皮肤混合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其与皮肤混合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皮肤混合瘤
  • 简介:摘要H2O2刺激原代肝细胞构建细胞衰老模型,采用p53 siRNA、早衰蛋白(progerin)siRNA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腺病毒载体转染原代肝细胞,检测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及p53、progerin的表达。结果显示,p53 siRNA和progerin siRNA敲低p53和progerin的表达,肝细胞衰老减轻;转染IGF-1腺病毒载体至原代肝细胞过表达IGF-1,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数减少,细胞中p53和progerin表达下调、细胞质中p53表达上调;p53与progerin共沉淀及共定位于肝细胞核区减少。过表达IGF-1可通过抑制p53转位,减少内p53-progerin相互作用,减轻肝细胞衰老。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肝细胞衰老 p53 早衰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抗CCP、AKA、APF这3种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为其他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将阳性血清和体检健康人群的阴性血清按比例进行混合,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混合血清,再进行56 ℃加热30 min灭活,离心过滤后分装,置-20 ℃以下冰箱保存。检测20瓶质控品以及连续检测20次同瓶质控品计算变异系数(CV)值来测定混合血清的瓶间差。37 ℃水浴储存条件下每天检测10次求出偏差,来判断37 ℃条件下的稳定性。-20 ℃冷冻储存,每周检测1次,求出每月CV值,来判断长期稳定性。结果37 ℃条件下,在长达8 d的时间中,抗CCP抗体的偏倚都小于±20%的偏倚要求,AKA、APF的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在瓶间差测试中,抗CCP抗体的CV瓶间为3.2%,远<20%的瓶间差要求,而AKA、APF的瓶间差可视为0。在-20 ℃长期稳定性实验中,累计9个月的检测结果,抗CCP抗体总CV为10.6%,<20%的要求,AKA、APF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所有阴性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抗CCP、AKA、APF这3种抗体自制混合血清质控品的性能良好,且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级医院和实验室,也为其他自身抗体室内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自身抗体 质量控制品
  • 简介:摘要以胰腺癌PANC-1细胞为研究对象,CFIm25敲减表达前、CFIm25敲减组、AICAR(AMPK通路激活剂)处理组细胞BrdU增殖水平分别为:23.43±3.51、31.77±4.77、18.29±2.47;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分别为:9.51±1.43、7.15±0.87、15.80±1.93;细胞周期G0/G1期:53.15±1.30、44.70±2.20、71.01±5.43;S期:26.91±0.86、33.58±0.65、16.47±1.45;G2/M期:19.93±2.00、21.72±2.61、12.52±4.03。提示CFIm敲减后细胞增殖增加、凋亡降低,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AICAR(AMPK通路激活剂)处理后增殖凋亡趋势同敲减前。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升高。说明CFIm25可通过AMPK通路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22-3p与真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靶向关系,分析其对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人正常成骨细胞株NHOst、骨肉瘤细胞株U20S(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株中miR-22-3p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miR-22-3p与eIF4E结合情况。建立空白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miR-22-3p转染组、miR-22-3p和eIF4E共转染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miR-22-3p在23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eIF4E、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组间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对数据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K-M生存分析。结果骨肉瘤细胞株中miR-22-3p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成骨细胞株;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发现miR-22-3p能引起转染pGL3-eIF4E-WT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转染组比较,miR-22-3p转染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显著下降,miR-22-3p和eIF4E共转染组均能逆转上述表达水平。骨肉瘤组织中miR-22-3p表达范围是0.6~3.6,平均1.9±0.2,miR-22-3p与eIF4E、miR-22-3p与Ki-67均呈负相关(r=-0.510、-0.530,P<0.05),eIF4E与Ki-67呈正相关(r=0.500, P<0.05)。miR-22-3p在不同肿物最大径、病变分级的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2-3p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结论miR-22-3p在骨肉瘤中低表达,靶向负调控eIF4E的表达,调节细胞的增殖。miR-22-3p可能是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肉瘤 微小RNA-22-3p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 细胞增殖
  • 简介:今天中午,语文老师徐老师公布了一个消息一她要给我们变魔术。一听这个消息,同学们立刻沸腾起来。我却在想,徐老师又不是科学老师,会不会变魔术啊?万一失败了可怎么办?只见徐老师先借了三个透明的杯子,再从口袋里拿出一包话梅一样的东西发给我们观察。我发现,这个“话梅”的形状是椭圆形的,两头尖尖,长2至3厘米,表面呈暗棕色,摸上去皱巴巴的。

  • 标签: 语文老师 魔术 消息 中午 同学
  • 简介:辽东半岛,四季分明,物丰水沛,历史与人文都非常厚重.而我身在此处,却习以为常,多时向往外面的景物,对江南的爱恋是"半缘修道半缘君".

  • 标签: 神游 辽东半岛 景物
  • 简介:禁忌”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具有感召力的.然而,“禁忌”理论本身存在诸多矛盾和谬误之处.不使用核武器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禁止性规范,“禁忌”也无法削弱核威慑的意义.从历史经验看,尽管自广岛、长崎之后核武器再也没有被使用过,但许多决策者都有过使用核武器的想法.只是根据理性分析、权衡利弊之后放弃了这一选择.而从政治心理学的层面分析,“禁忌”理论显然夸大了单一规范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尤其在不同的利益相互冲突的场景下,国家安全往往具有压倒性的地位.事实上,冷战后的全球态势发展并没有受到这种禁忌的束缚,却时而出现倾向于使用核武器的势头.近年来,美国正对其核武库进行现代化升级并积极研发新型核武器.以美俄为代表的核大国也通过调整自身的核战略为可能实施的核打击大开方便之门.似是而非的“禁忌”实际上反而增强了核威慑的必要性.虽然“禁忌”在推动一系列军控条约以及扩大无核武器区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单纯依靠观念的力量并不能引领人类走向无核世界.只要引发地区冲突和安全困境的政治根源得不到化解,核武器作为战争的工具之一就有可能被使用.而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战略稳定,核威慑的必要性在短期内仍然无可替代.

  • 标签: 核禁忌 核威慑 核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