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蛋白芯片因其具有平行性、高通量、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及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对蛋白芯片技术及其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蛋白质芯片 高通量 食品安全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期望寻找出膜性肾病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本实验采用HPLC-ESI-MS/MS技术研究原发膜性肾病的尿液蛋白谱特点,并与健康人尿蛋白谱进行比较,筛选出膜性肾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结果与正常人的比较,找出8种差异蛋白。结论血浆铜蓝蛋白、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α-1B糖蛋白、维生素D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39有可能成为膜性肾病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原发性膜性肾病 尿蛋白 生物标记物
  • 简介:目的应用蛋白组学方法分析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组织差异表达蛋白.为筛选脑损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总蛋白.硝酸银染色,PDQuest7.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差异蛋白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检测到的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查阅蛋白数据库得到所需蛋白相关信息,分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4h、8h、12h、24h和48h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每组样品电泳重复3次,每帧图谱检测到1800余个蛋白点;选择2个背景清晰、重复性及分辨力良好、在各组表达差异明显并呈现时序性变化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经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共获得18帧图.每组3帧,其中对照组及损伤后12h组蛋白图谱显示分离效果良好,蛋白点清晰,点染色程度较深,数目较多,横纹和纵纹较少,图谱平均匹配率〉80%。采用PDQuest7.0图像分析软件对蛋白图谱进行定量分析证实,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10^3的差异蛋白为葡萄糖调节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58),在损伤后4h、8h和12h表达水平上调;相对分子质量为28.40×10^3的差异蛋白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在损伤后4h、8h、12h、24h和48h表达水平均上调。结论葡萄糖调节蛋白58和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可能与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为探讨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 标签: 脑损伤 海马 蛋白质类 电泳 凝胶 双向
  • 简介:目的蛋白组学是继基因组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肝脏疾病研究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综述蛋白组学技术及其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肝癌 肝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MALDl-TOF技术进行蛋白组学研究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研究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工作量小、时间少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技术这几年的发展和应用。

  • 标签: MALDl-TOF 蛋白质组学 质谱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大鼠胰腺的损伤机制。方法采用断乳1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各5只。一组为高脂血症组,喂以高脂饮食,另一组为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实验6周后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裂解提取蛋白。采用相差凝胶电泳(DIGE)和二极质谱技术,检测两组胰腺组织蛋白差异,并用Westernblotting验证。结果高脂血症组胰腺与正常胰腺相比,上调蛋白3种,其中精氨酸酶Ⅱ、甘氨酸脒基转移酶、核糖核酸酶抑制剂分别为对照组的2.19倍、1.82倍和1.12倍;下调蛋白11种,酪氨酰tRNA合成酶、α-淀粉酶、脂肪酶、DJ-1蛋白和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48倍、2.37倍、1.85倍、1.73倍和1.65倍(P〈0.05)。Westernblotting显示高脂血症组胰腺的精氨酸酶Ⅱ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α-淀粉酶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高脂血症胰腺组织中精氨酸酶升高可能是高三酰甘油对胰腺造成损伤的机制之一,而淀粉酶和脂肪酶下降可能为胰腺自身保护机制。

  • 标签: 胰腺 高脂血症 蛋白质组学 相差凝胶电泳
  • 简介:摘要蛋白组技术的出现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本文简介了蛋白组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本文利用SDS-PACE平板电泳,分离了沙田柚雌蕊不同部位的蛋白,发现成熟雌蕊不同部位的蛋白的种类和含量是有差异的,柱头中蛋白数量较花柱为多,但各部位之间也出现共同的区带和特异区带,花柱中的D5糖蛋白带是否与自交不亲和性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沙田柚 SDS-PAGE 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用蛋白组学iTRAQ技术分析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进行单侧下颌骨牵张,速率:0.4mm/d,牵张期为10d,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牵张期第10d及下颌骨牵张成骨固定期第14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蛋白提取及蛋白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新生骨组织成功进行了蛋白组学分析,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共567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207个,其中上调≥1.5倍的47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筛选出多种与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验证与新骨形成相关的蛋白奠定基础。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牵张成骨 iTRAQ技术 蛋白表达
  • 简介:药物研发与合理应用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对药物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如何加快药物发现和药物开发的速度,开发有效的药物仍然是药物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蛋白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研究部分,可以利用蛋白组学相关研究技术直接比较正常体与病变体、给药前后蛋白图谱的变化弄清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现药物蛋白靶点及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从而使快速发现更有效的药物成为可能。另外蛋白组学在药物不良反应和毒理学的研究中也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 标签: 蛋白质组学技术 药物研究 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磷酸化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蛋白翻译后修饰,通过细胞信号转导、调节基因表达来调控着机体众多生物学进程,异常的蛋白磷酸化可能会直接导致疾病的产生。以高脂喂养瘦素蛋白受体缺陷型小鼠,构建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磷酸化蛋白组学分析。为比较正常小鼠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磷酸化蛋白差异,全面提取正常小鼠与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脏组织总蛋白,经胰酶酶解,对肽段进行稳定同位素双甲基化定量标记,富集并分离磷酸化肽,质谱检测,共鉴定出 214个有定量信息的磷酸化蛋白和 356个非冗余磷酸化位点。将这些数据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 C57BL/6小鼠的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些参与能量代谢过程中的蛋白发生了磷酸化差异变化,推测这些通路变化可能与小鼠糖尿病病发存在着一定联系。

  • 标签: 磷酸化 Ⅱ型糖尿病 蛋白质组学 定量标记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近几年,“长寿药”NMN备受市场关注和消费者青睐,NMN是烟酰胺单核苷酸的缩写。NMN制备方法有三种,日本的发酵法、国内的化学合成法和酶法,酶法又分为半酶法和全酶法。半酶法NRCl是化学合成,后面的NMN酶法制备。半酶法合成的NMN因为使用到酶,可能潜在存在蛋白残留,本文重点研究半酶法合成的NMN中的蛋白总含量检测。

  • 标签: 半酶法 NMN 蛋白质总含量检测
  • 简介:【摘要】蛋白氨甲酰化作为一个非酶促的蛋白翻译后修饰过程,会导致被修饰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蛋白氨甲酰化反应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蛋白氨甲酰化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人提议将氨甲酰化产物作为临床上在不同疾病背景下的具有临床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将蛋白氨甲酰化反应作为治疗某些疾病及其并发症的突破口,这为我们研究氨甲酰化反应参与的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方向。本篇综述旨在概述不同疾病中的氨甲酰化反应及其反应产物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氨甲酰化 血浆蛋白质
  • 简介:本文通过对蛋白结构基因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一个较精确的蛋白二级结构的预测方法.我们不仅给出了一套α-螺旋及β-片层的构象参数和构象势,同时也给出了一整套的结构断裂参数。本文建立的基因密码方法对α-螺旋和价片层预测的成功率分别为88.0%和86.9%。

  • 标签: 蛋白质二级结构 基因密码 Α-螺旋 片层 结构断裂 结构基因
  • 简介:摘要:本研究比较了市售黄豆和黑豆中水溶、盐溶、醇溶、碱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子量组成、游离氨基酸组成以及其它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以期为黑豆的日常食用以及综合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黑豆的蛋白、灰分和α-氨基氮含量均高于黄豆。黄豆中蛋白含量为39.95%,黑豆中蛋白含量达到42.36%。从蛋白组成上看,黄豆以水溶性蛋白为主,占总蛋白的88.21%;黑豆以水溶和碱溶性蛋白为主,分别占总蛋白的55.43%和38.69%。黄豆中水溶性蛋白含量较黑豆中高主要表现在分子量为83.44kDa,74.58kDa和35.74kDa的较大分子量的水溶性蛋白含量较高。黑豆中碱溶性蛋白高于黄豆,主要表现为分子量为20.71kDa和36.29kDa的较小分子量的碱溶性蛋白含量较高。研究还发现苏氨酸、天冬氨酸是黄豆和黑豆中的主要游离氨基酸,且黑豆中的谷氨酸、苏氨酸含量明显比黄豆中高,分别高出116.021mg/L,197.996mg/L。

  • 标签: 黄豆 黑豆 蛋白质组分 游离氨基酸 水溶性蛋白 碱溶性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某品牌蛋白粉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将某品牌蛋白粉按0.25、0.5、1.5g/(kg·BW)3个剂量灌胃给予实验小鼠,同时设阴性对照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30d后,进行各项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 小鼠足跖肿胀度增加明显,在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溶血素水平检测中,受试物中、高剂量组的溶血素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指数,受试物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率及吞噬指数、NK细胞活性试验中,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某品牌蛋白粉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 标签: []某品牌蛋白质粉 小鼠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本研究比较了市售黄豆和黑豆中水溶、盐溶、醇溶、碱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子量组成、游离氨基酸组成以及其它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以期为黑豆的日常食用以及综合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黑豆的蛋白、灰分和α-氨基氮含量均高于黄豆。黄豆中蛋白含量为39.95%,黑豆中蛋白含量达到42.36%。从蛋白组成上看,黄豆以水溶性蛋白为主,占总蛋白的88.21%;黑豆以水溶和碱溶性蛋白为主,分别占总蛋白的55.43%和38.69%。黄豆中水溶性蛋白含量较黑豆中高主要表现在分子量为83.44kDa,74.58kDa和35.74kDa的较大分子量的水溶性蛋白含量较高。黑豆中碱溶性蛋白高于黄豆,主要表现为分子量为20.71kDa和36.29kDa的较小分子量的碱溶性蛋白含量较高。研究还发现苏氨酸、天冬氨酸是黄豆和黑豆中的主要游离氨基酸,且黑豆中的谷氨酸、苏氨酸含量明显比黄豆中高,分别高出116.021mg/L,197.996mg/L。

  • 标签: 黄豆 黑豆 蛋白质组分 游离氨基酸 水溶性蛋白 碱溶性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