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国际SPE-PRMS准则评估3P储量时,存在含油面积确定依据不明确的问题。综合运用测井、试井和试油等资料及油气藏特点,结合国际合作区块3P储量评估结果,对SPE-PRMS准则下不同类型油藏的3P储量含油气边界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准则,根据油藏类型来确定含油面积的评估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储量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并能有效降低油气开发生产的风险。

  • 标签: SPE-PRMS准则 证实储量 概算储量 可能储量 油藏类型
  • 简介:川北地区侏罗系页岩气成藏条件良好,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其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分析及常规氦气法测试、等温吸附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川北地区东岳庙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岳庙段干酪根以Ⅲ型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热演化程度适中;泥页岩矿物成分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组成;泥页岩主要发育无机孔及裂缝,孔隙度平均为3.1%,渗透率平均为0.751mD,但大多小于0.1mD,孔隙度与渗透率总体呈正相关关系;泥页岩吸附能力较强,有利于页岩气富集,但页岩气较难被解析出。综合分析后认为,川北地区东岳庙段页岩气成藏条件良好,且页岩气富集高产受控于沉积相、岩性组合及裂缝和隔离层三要素。

  • 标签: 页岩气 富集主控因素 东岳庙段 下侏罗统 川北地区
  • 简介:地层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之一,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利用胜利油田民丰地区拉平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进行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三段可划分为4个沉积旋回;其物源主要来自北部控盆断裂一侧的隆起区,并表现为近于平行的多个单点物源,但本区相邻点物源供给较充分,其各自所形成的近岸水下扇与外扇部分相接,从而在平面上呈似裙状分布;主要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进一步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

  • 标签: 基准面旋回 地层对比 沉积相 沙三下段 民丰地区
  • 简介:黔南坳陷石炭统台间黑色岩系中有机质较为发育,为研究其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以黔南安顺市镇宁县本寨乡露头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总有机碳含量(TOC)测试、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分析、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黔南坳陷石炭统大塘组黑色岩系样品的TOC质量分数为0.90%~2.83%,平均为1.45%,且TOC变化与地层旋回具有很好的相关性。②U,V和Mo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氧化-还原敏感指标U/Th,V/Cr,Ni/Co及EFU-EFMo协变模式,黄铁矿粒径均超过5μm,三大证据均反映黔南坳陷早石炭世黑色岩系沉积时期水体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这种水体的富氧状态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但台间水体相对较浅,部分生物快速埋藏来不及被氧化或降解,也可形成有机质的富集。③U/Th,V/Cr和Ni/Co与TOC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古生产力指标Mo含量与TOC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台间黑色岩系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古生产力控制,且陆源碎屑的输入对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稀释作用。④早石炭世研究区区域性海平面的上升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中的生物更加繁盛,提高了生产力。该研究成果对于海陆过渡相煤系、中小型含煤盆地中的有机质富集规律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有机质 氧化-还原条件 古生产力 大塘组 台间区域 黔南坳陷
  • 简介:随着"重庆涪陵"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建立,四川盆地东部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已成为目前中国页岩气研究的重点目标之一,至今已取得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但关于页岩气研究的基础——页岩岩相分类的方案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以川东地区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的观察,结合岩石结构组分分析,利用石英含量、石英成因及纹层类型3种判别依据,对页岩岩相进行了划分,并根据川东地区WQ2井的含气量、有机碳含量及石英含量,对岩相与储层的关系进行了评价。研究区页岩岩相可划分为7种类型:贫硅纹层页岩岩相、中硅纹层页岩岩相、富硅纹层页岩岩相、贫硅无纹层页岩岩相、中硅无纹层页岩岩相、富硅无纹层页岩岩相及生物硅质成因页岩岩相,其中,中硅无纹层页岩岩相是川东地区最有利于页岩气富集的岩相。

  • 标签: 页岩气 页岩岩相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川东地区
  • 简介: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统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受沉积相的影响,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广泛发育。依据岩心、岩石薄片、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锶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资料的研究,探讨认识了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溶作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统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早期大气水溶蚀作用模式。

  • 标签: 层序不整合面 溶蚀作用 白云岩 寒武系—奥陶系 塔中地区
  • 简介: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泌阳凹陷二门油田南部H3^1层序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H3^1层序不同位置的体系域单元所包含的沉积相类型,结合层序内部各体系域单元的砂岩等厚图所反映出的空间展布特征,可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的物源通道及主要的供给方向。

  • 标签: 沉积体系 沉积相 下二门油田 泌阳凹陷
  • 简介:以钻井、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SZ36-1S地区东二亚段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从中识别出4个中期旋回,13个短期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地层单元,在连井层序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SZ36-1S地区东二亚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与波阻抗反演资料,对砂体的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为今后的精细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 标签: 高精度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地震属性 波阻抗反演
  • 简介:针对陕北中生界延长组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依据黄土塬地区地震弯曲测线,充分利用有效的地震信息对目的层开展地震储层横向预测,在剖面上对渗透性砂岩展布的识别总结出5种方法,并且在平面上编制渗透性砂岩展布范围图,为探井井位部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通过后期完钻井检查,其渗透性砂层厚度预测符合率达80%以上。

  • 标签: 岩性油气藏 渗透性砂岩 波阻抗 密度 神经网络法 考核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