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自从西学东渐、西方传统逻辑传人中国以来,中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中国古代有无逻辑疑问。随着中国逻辑史研究全面深入地展开,中国古代无逻辑声音也同时放大。近年来,程仲棠教授相继发文最后集结成书《“中国古代逻辑学”解构》,

  • 标签: 中国学术界 逻辑史研究 教授 西学东渐 传统逻辑 古代
  • 简介:安东尼·朗(AnthonyA.Long),1937年8月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典学教授,埃尔文·斯通(IrvingStone)文学讲席教授,哲学系和古典学系兼职教授。朗是目前国际上最知名古典哲学专家之一,曾在新西兰、英国、美国多所大学任教,他已经活跃在古典哲学和文学研究领域五十余载,积累了极其丰硕研究成果,

  • 标签: 古典哲学 安东尼 百科全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专访 兼职教授
  • 简介:把观念史视为哲学史研究变体与扩张,应该注意在经典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寻得其根据。其要点是观念史研究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现成经典世界之中,而应该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变迁中获得动力。注意到能够发挥原始作用现实生活世界与既有的经典世界互动,不但能够更真切地理解观念变迁,而且由于把视野扩展到与哲学相关更广阔领域,实际上也可能改绘经典世界地图。

  • 标签: 观念史 经典世界 现实生活世界
  • 简介:纽科姆难题是关于决策者合理行为一个选择困境问题,它提出使得贝叶斯主义者在理性主体应该采取行为方式这个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经典决策理论也因此分化为证据决策理论和因果决策理论两大理论流派,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贝叶斯决策理论发展。但随着研究深入,一些学者对纽科姆难题本身合理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存在构造缺陷或所设置选择困境超出了人类理性边界。事实上,纽科姆难题具有一种特殊因果决策结构,借助赖欣巴哈原理、屏蔽原理和可证实性原则等,在考察决策者斟酌过程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一种新方案来消解纽科姆难题中选择困境。

  • 标签: 纽科姆难题 贝叶斯决策 决策结构 因果关系
  • 简介:摘要: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规划或者地缘政治角逐。它背后“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理念,既深植于中国传统思想,也更加切近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本意。这一理念所蕴含整体论思维方式和生化模式因果观不但不排斥个体权益,反而是后者最终保障。将这个理念转化为行为方式,有望导致一个与个体主义哲学理念主导下冲突不断世界秩序截然不同世界秩序。这是历史给予中国和世界机遇和责任。

  • 标签: 命运共同体 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 丝路秩序 因果观 囚徒悖论
  • 简介:摘要:自我没有广延,已成定论,但胡塞尔晚年试图对这一定论发起挑战.因为他发现行为会“起效”,而“效用”会在自我中沉淀“堆积”起来,形成有“广度”、“深度”和“厚度”并延展着存在,这些存在构成自我习性、人格、禀赋或倾向并以此组成心灵持守着自身特质“本体”。经过进一步论证,自我这种广延被等同于胡塞尔晚年所探讨“原对象”。从后者出发,耿宁在讨论阳明学派道德意识时所提出来并企图在胡塞尔现象学框架内加以解决“寂静意识”难题会迎刃而解.这种意识所包含非对象性特征、静谧性体验以及伴随性情绪都得到了说明。

  • 标签: 胡塞尔 耿宁 自我 广延 原对象 “寂静意识”
  • 简介:近四十年来,大陆宋明理学研究贯穿几条线索,主要包括反理学研究、西方哲学援入与对话、思想史视野融合、理学与经学交叉研究等。其中反理学研究在不同阶段又分别表现为气学、实学和启蒙思潮研究等。这些研究取径在理学研究方面创获颇多,但偏于外在路径,存在不少问题。未来理学研究仍将多元发展,而内在径路研究才是理学研究之本。

  • 标签: 反理学 中西对话 思想史 经学向度 内在径路
  • 简介:石永泽(以下简称“石”):俞老师,您好!关于您故事我们听到过不少,这次想请您谈谈您学术生涯,相信对我们这些后辈会有启迪。您是如何走上哲学研究道路?从您发表作品我们知道您从事哲学研究是从海德格尔开始

  • 标签: 哲学研究 研究员 学术生涯 海德格尔 “石”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特质标示为“批判和革命”,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本身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不自觉和无条件前提”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辨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整体性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一个极富创新性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近代物理学是随着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物理实在论经历了机械实在论、经典实在论和量子实在论三个发展阶段。关于物理学实在问题讨论是由微观粒子不可观察性、量子力学概率性、非定域性等特征引起,并不等同于数学世界是否实在问题。科学是哲学一科学继承者,但不是哲学“终结者”,而是哲学“改造者”与“推动者”。我们在讨论物理学实在问题时,应该区分出三个不同层次实在:自在实在、对象性实在和理论实在。物理学理论是在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过程中完成,是对自在实在模拟,是在谈论实在和理解实在,而不是在描述实在。这是一种语境论实在观。

  • 标签: 经典实在论 量子实在论 理论实在 谈论实在
  • 简介:生存论现象学通常将置身其中活动视为一种基本行为类型,但在某种意义上忽视了思想或理性在人类行为中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德雷福斯和罗丹—罗路对话围绕受意识驱动活动展开,所涉及行为类型不同于置身其中行为。通过重构德雷福斯和麦克道尔论战可以发现,理性因素以某种方式上渗透进了置身其中行为,而后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亚行为类型。这些工作深化了有关人类具身行为与思想或理性之间关系认识,拓展了行为现象学论题域。

  • 标签: 德雷福斯 生存论现象学 行为 具身性
  • 简介:波普客观知识论和波兰尼个人知识论针锋相对。势若水火。哈克对波普“没有认知主体认识论”批判,是对波兰尼一个强有力支持,但是她“具有认知主体认识论”和波兰尼个人知识论又有很大不同。三人在认知主体问题上差异.对应于他们时知识概念不同理解:波普专注于知识内容义.哈克兼重知识内容义和状态义,波兰尼则将知识内容义、状态义和能力义统一在个人知识概念之下。

  • 标签: 认知主体 知识的内容义 状态义和能力义 波普 哈克 波兰尼
  • 简介:整体性范畴是当代世界观和方法论最重要范畴之一。它要求人们将事物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视之为一个整体,要求人们从世界观和方法沦高度确立整体性范畴和整体性思维。其核心是在真正弄清事物各具体方面在事物整体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性质、关系、地位、作用、趋势等基础上,认识并按照事物整体规律去促进其改变和完善,以满足主体性发展需要。整体性思维灵魂是全局性、辩证性、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性眼光,其关键是真实、具体、全面、过程性地把握事物全局和整体。人和社全及其关系是一个古老哲学问题,从总体上看,东方哲学具有将社会视为本体地位和首要价值传统,相反,西方哲学则更强调人本体地位和首要价值;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此问题科学回答。整体性是深化“全面发展”思想重要路径。

  • 标签: 整体性范畴 全面发展 社会 互动 本质性
  • 简介:周靖:正如我们看到那样,自古典实用主义时代以来,人们一直在拒斥大写表征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但在对《表达主义、实用主义和表征主义》(Expressivism,PragmatismandRepresentationalism)一书简介中,你这样写道,“实用主义者在哲学传统中一直是表征主义敌人,但他们是自然主义友人,这里自然主义指的是休谟和尼采意义上自然主义。”我第一个问题是,当你在说休谟意义上自然主义时,你指的是哪种自然主义?此外,在著名文章《无表征主义自然主义》^①中,你提出了另一个概念,即“哲学自然主义”(philosophicalnaturalism)。这两种自然主义有什么不同?

  • 标签: 实用主义者 表征 自然主义 哲学传统 意义 休谟
  • 简介:陈常燊(以下简称“陈”):江老师,您好!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学术前沿。以您硕士论文《罗素意义理论》为发端,历经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英美与欧陆哲学比较、中西哲学比较到近几年哲学拓扑学研究,您长达30年多年哲学思考之旅,在哲学中心与边缘之间、历史与前沿之间不断变换论题。请问其间一以贯之东西是什么?能否为我们给出几个关键词将您数十年哲学运思串联起来?

  • 标签: 分析哲学 学术前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访谈录 中西哲学比较 教授
  • 简介:在东西文化和思想语境之下,非常自觉地抵制形而上学胡适,由于以"自然"为宇宙和万物存在及其何以如此最后根据,他实际上又建立了一种形而上学──即"自然主义"宇宙观和世界观,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罢了。同样,胡适以"自然"为中心来构建他科学认知理性(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技术实践理性(改造和利用一切自然),以人"自然"为中心来建立伦理和道德价值。这些又构成了胡适科学技术上自然主义和伦理上自然主义。

  • 标签: 胡适 自然主义 科学 技术 伦理
  • 简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到各种困惑,困惑之人是我们认识规范性理由切入口.拉兹提出了一种独特理由分类学,将价值与理由进行了对接.道德理由是一阶行动理由自然状态,无论是在应用层面上还是价值层面上,道德理由都会产生冲突.建议、要求与命令都是求助他人解决冲突重要手段.其中命令更是提供了一种新型二阶理由,改变一阶理由规范性状态.一阶理由与二阶理由可以结合成为一种保护性理由,法律规范即为这种典范,在规范性推理中发挥着独特重要作用.

  • 标签: 约瑟夫·拉兹 一阶理由 二阶理由 保护性理由 规范性
  • 简介: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将于2016年5月28日-5月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联合主办“事实与证据:哲学与法学对话”国际研讨会。我们诚邀对事实与证据问题有研究兴趣中外哲学家和法学家积极参与,共同促进证据科学深入研究。

  • 标签: 证据法 大会主题报告 证据科学 司法文明 会议议程 中北
  • 简介:《文心雕龙》中《宗经》一篇围绕以圣王及其经典调教文人主题,教育落足点尤其在于引导文人心性也即文心。刘勰主张乃针对文人时代开启以降,个体性文心偏离经典所导致文弊状况,提倡回到圣王经典中汲取教化,通过个体文心在经典涵泳体味中被塑构,文人个体体性与重树圣王经典权威两种诉求得以综合起来,以是,纯粹个体文人也相应被塑造为君子—文人。

  • 标签: 《文心雕龙》 文心 文人 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