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应储方式(waysofcoping)可简单地理解为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有时又可称作就会策略(copingstrategies)或应储机制(copingmechanisms)。应付方式是构成个人在特定应激情境的应付形式(copingpatterns)和带有个人特点的、可能具有某些跨情境致性的应储风格(copingstyles)的基本成分,也是分类应付的主要依据。

  • 标签: 应付方式 实证研究 分类 估价 个人特点 情绪困扰
  • 简介:为探讨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友谊质量量表(FQ)和网络社会支持量表(OSS)对来自河南省某3所高中的518名高学生进行两年追踪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般公正世界信念高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青少年般公正世界信念呈逐步下滑趋势,而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趋势则相对平稳;(3)友谊质量和网络社会支持均能分别解释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和般公正世界信念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发展的轨迹,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的社会心态提供了有益建议。

  • 标签: 公正世界信念 友谊质量 网络社会支持 追踪研究 多水平分析 青少年
  • 简介:青少年求助者洪某,因入监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巨大变化,由此引发心理问题,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下降、躯体不适,本人认为这是例以焦虑情绪为主的严重性心理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与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内向性格有关,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及焦虑情绪,克服对环境的不适感,鼓励求助者积极融入人际关系中,树立起积极面对改造生活的信心,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咨询方案实施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系统脱敏疗法、认知疗法进行了六次咨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 标签: 入监初期 严重心理问题 系统脱敏疗法 认知疗法
  • 简介:部学术水平高,词条广泛,诠意严谨,体例规范,并具有实用价值的部国内最大型的心理学类工具书.本文从的编纂背景、编著人员构成及辞典本身的精要独到之处等方面讨论其多层面的价值.

  • 标签: 《心理学大辞典》 工具书 体例结构 检索方式
  • 简介:以96名大本科生为被试.采用120张情绪效价人物图片,运用加工分离范式研究心境致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心境致性效应不仅存在于外显记忆,而且也存在于内隐记忆;(2)心境致性效应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上没有性别差异;(3)在心境致性实验中,自然抑郁组被试可能存在外显记忆缺损。

  • 标签: 心境一致性 大学生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抑郁
  • 简介: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500名大、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大学城大、大二学生的颓废现象具有定的普遍性。大学生将颓废理解为生活没有目标,无所事事,沉迷游戏、网络、电影等。大学生颓废现象主要受到学习动机、人生目标、意志等心理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其中意志对颓废现象的影响相对较大。

  • 标签: 颓废现象 学习动机 人生目标 意志
  • 简介:在社会比较的视角下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建构了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社交焦虑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消极社会比较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7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使用通过消极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幸福感;(2)该间接效应受到社交焦虑的调节,相对于低社交焦虑的青少年,高社交焦虑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诱发更多的消极社会比较。

  • 标签: 社交网站使用 消极社会比较 社交焦虑 幸福感 青少年
  • 简介: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开封、许昌、平顶山四市各所省示范性高中的高和高二学生共1128名,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着力考察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父母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习投入;父母积极和消极的教养方式均通过心理控制源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高中生学习投入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心理控制源的单独中介效应,心理韧性的单独中介效应,以及心理控制源—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心理控制源 心理韧性 学习投入 高中生
  • 简介:采用问卷法对浙江省四所初中的502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亲子依恋与人际宽恕的关系,提出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共情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对初中生人际宽恕既有直接预测作用,又可通过共情间接影响人际宽恕;(2)亲子依恋通过共情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即相对于低自尊个体,共情对高自尊初中生亲子依恋与人际宽恕关系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表明,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共情,进而促进人际宽恕,但是较低的自尊水平会阻碍共情作用的发挥。结果提示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提高自尊水平对于初中生宽恕品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人际宽恕 亲子依恋 共情 自尊 初中生
  • 简介:采用亲职压力量表和对立违抗行为表现评估表调查了来自北京、山东和云南三地14所小学有ODD(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行为表现的301名儿童及其父母。通过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了父母亲职压力与儿童的ODD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第年和第二年的数据中,父母亲职压力和儿童的ODD行为表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第年和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得分显著正相关,同样,两年的儿童ODD行为表现得分也显著正相关;(3)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男孩来说,其父母第年的亲职压力能预测他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但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女孩来说,其父母第年的亲职压力并不能预测她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而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第年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研究结果揭示出男孩父母的亲职压力可预测男孩的ODD行为表现,而不论是男孩或女孩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其父母亲职压力,说明父母亲职压力可能是男孩ODD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儿童 亲职压力 ODD行为表现 交叉滞后分析
  • 简介:通过对3年级和7年级学龄儿童的追踪研究,探讨儿童群体中Beck抑郁理论认知易感因素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间的作用。对追踪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作为Beck抑郁理论中认知易感因素的失调态度在3年级儿童中既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也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在7年级儿童中虽然失调态度仍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能初步揭示了失调态度在应激事件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发展性特征,这发现对在儿童群体中实施抑郁的有效干预将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Beck抑郁理论 失调态度 多层线性模型 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学龄儿童
  • 简介:分别采用四维度和十五维度Rasch模型分析包含项目内多维度结构的科学测验数据,估计两种维度结构下维度分数的信度。结果表明,对比相应的单维模型而言,四维度与十五维度Rasch模型均能够极大提高各内容维度上分数估计的信度。四维度与十五维度Rasch模型拟合结果的比较表明,对于总长度固定的测验,维度数目的增加能够补偿子维度长度减少引起的信度损失。但是这作用必须以维度间较高的相关性为前提。

  • 标签: 大规模教育测量 带宽-保真度困境 多维Rasch模型 项目内多维度
  • 简介:未来时间洞察力是指向未来的人格特点,是时间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交点。本研究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人格之间的关系问题。从人格心理学中选择了自我同性和归因取向作为研究内容。采用问卷法对1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自我同性测试量表”、“归因风格调查问卷”。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我同性状态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相关显著,并且自我同性整合程度越高,未来时间洞察力越高;(2)归因取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相关不显著;(3)性别、年级、专业和未来时间洞察力、自我同性状态以及归因取向相关不显著。根据结果得出结论为自我同性影响未来时间洞察力,归因取向对未来时间洞察力影响甚微。

  • 标签: 未来时间洞察力 自我同一性 归因取向 关系研究
  • 简介:学校群体构成是影响儿童学业成就的重要环境变量,并对流动儿童具有不同于本地儿童的特殊效应。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建立的数据库,被试是我国发达地区32个区县141所学校的4960名2-6年级儿童,流动儿童所占比例为14.5%。结果发现:(1)无论流动儿童还是本地儿童,学校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的数学学业成就越好;学校流动儿童比例对儿童的数学学业成就没有影响;(2)学校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短期流动儿童相对于本地儿童的数学学业劣势越大;(3)学校流动儿童比例越高,长期流动儿童相对于本地儿童的数学学业劣势越小。

  • 标签: 学校群体构成 流动儿童 学校社会经济地位 学校流动儿童比例 数学学业成就
  • 简介:求助者是名服刑人员,在余刑8个月的时候,出现焦虑烦躁、入睡困难,无助感,与监区干警关系紧张,主动要求关押紧闭。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睡眠,人际关系紧张等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焦虑 严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正>我常这样想,社会人生中,性也好,爱也好,都是很纯洁、很美丽的,可怎么在我们的些报刊宣传中,硬是表现的那样令人作呕而不可思议。不要说对“爱情故事”的扭曲,即使是“性”与“爱”这两个圣灵的字眼都给玷污了,更可恶的是毒化了人文环境与空气,毁坏了个又个的梁上君子。在我看来,所谓真正的性爱无外乎两个内核:是给人以生活乐趣与丰实;二是给人以追求与力量。性爱是种动力与鼓舞,性爱是种约束与激励,但遗憾的是我们许多(用这个字眼点也不为过)报刊,在许多的时候登载了许多相反的内容:什么被人强奸却感到从没有过的快感与亢奋,什么办公室里男男女女奸情ABC,什么见面两小时就上床、悔恨爱来得晚了,什么“公媳情”、“叔嫂情”、“夜情”……人们都在咒说世风日下,又都在诉苦这来自于制度渊源。我却认为,这里面应该有制度的原因,但我们的报刊媒体就没有责任了吗?责任就在于胡编乱造不负责任,肆意污染不计后果。党和国家再强调报刊要宣传主旋律,要弘扬正气,我们的些报刊做到了吗?

  • 标签: 心理世界 不计后果 爱情故事 报刊媒体 生活乐趣 人文环境
  • 简介:本文认为魏延谋反,不是因为他天生反相,而是孔明生对他不信任和压制态度造成的。这是种实验者效应现象。文中随后讨论了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以及体育领域中的几个典型的实验效应。

  • 标签: 魏延 实验者效应 教师 教练员 心理现象 人格
  • 简介:Jessor曾提出问题行为理论,认为可用个公共因素解释青少年的饮酒、性行为、违纪等问题行为。本文试图利用吸烟、饮酒、性活动、违纪四项指标,以验证型因素分析方法,对问题行为的单因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各种问题行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初高中男女生的问题行为都可以用个公共因素解释;并且除性活动在公共因素上的负荷为初中女生略高外,其余的负荷系数在初高中男女学生之间是不变的。本研究不仅在中国青少年中验证了问题行为的单因素结构,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也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 标签: 问题行为 因素结构 因素不变性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