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最近,我读了李良玉同志所著《动荡时代知识分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下面简称“李书”)一书之后,不禁有鲜葩濯春耳目一新之感.李书的主要特色,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在世界文化演进的宏观背景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从民族性与时代性两个方面检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准确地把握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脉搏.落后是中国近代招致屈辱的根源,也许可以说,在世界进入近代之前的很长时期内,中国曾经是最强大最文明的国度.但自从17世纪中叶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力水平大致相仿而又缺乏联系的世界,迅速分裂为西方工业文明和非西方农业文明二大体系.比东方落后的非洲、美洲等首先被征服,

  • 标签: 李良玉 近代知识分子群体 新书 民族性与时代性 中国近代 近代社会
  • 简介:石牌村,广州最大最著名的城中村,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大批知识青年南下广州,石牌村地处天河商业中心的天然地理优势和低廉的房租使这些知识青年不约而同地选择这里作为最初的落脚点。十年八年后,他们中的有些人成了商业巨子,有些人成了IT精英,有些人成了文化名家。今天广州的成功人士多从石牌走出,尽管早已离开,却仍怀有特殊的感情。对他们来说,石牌是事业和梦想开始的地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城中村的石牌将消失。在淡出人们视野之前,留下些记载和回忆才显得弥足珍贵。

  • 标签: 知识青年 80年代后期 商业中心 地理优势 成功人士 石牌村
  • 简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舞蹈这种古老而高雅的艺术,没有真正走进绝大观众的视野。当影像和LED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舞蹈的生命空间,更加而彻底的改变了现代人对艺术的认识,而这个生活的“传感器”将使舞蹈这个艺术得到从未有过的视觉领域。随着各种舞蹈赛事的电视播出以及各类晚会中视屏资料与素材的运用配合,舞蹈艺术作品、舞蹈专题片、特色晚会频频亮相荧屏,曾一度被看作是“阳春白雪”的舞蹈艺术,通过现代媒体技术手段走进了千家万户,使得这种不太多有机会接触的艺术拥有了更广的观众群。人们通过高端媒体技术认知舞蹈、理解舞蹈、感受舞蹈,借助电、光、影的魅力和张力,传递出舞蹈美的另外一面,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产生更深远的意象,这种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类艺术感官的普及和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剧场空间 空间延伸 信息时代 需求 共享
  • 简介:我国的黑瓷生产,过去因首先在浙江德清县发现东晋的黑瓷器物和窑址,故认为是从东晋时期的浙江德清窑开始的,近几年,因在浙江上虞县帐子山发现了东汉的黑瓷窑址,我国的文物考古和陶瓷学术界,遂修正看法,把黑瓷的创烧时代提早到东汉,并认为浙江上虞县是最早烧造的地点.但是1983年,浙江瑞安市在开展文物普查中,于其境内的商周与春秋时代的遗址上和墓葬中,相继发现出土了三宗多件黑釉器物,它们都是以瓷土为胎,器表施黑釉,具有原始瓷的特征.为了区别于原始青瓷,我们定名叫原始黑瓷.现将瑞安发现的原始黑瓷的资料以及我们的初步看法概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 标签: 黑瓷 黑釉瓷 原始青瓷 胎骨 新说 出土器物
  • 简介:<正>参加工作以后,我多次到过洞庭东山。每次都为这里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所吸引。这些第宅建筑,从规模到装銮,都远远超过明洪武二十六年礼部颁布的庶民庐舍的规制,而达到一品、二品官府第建筑的规模。

  • 标签: 东山 明清 繁荣原因 探析 物产 礼部
  • 简介:1996年9月,受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承办了首届中国民间文化(民俗学)高级研讨班.在这次研讨班上,94岁高龄的钟敬文教授就当前中国民俗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做了三次演讲,本文就是根据钟敬文教授的第三次演讲录音整理而成.钟敬文教授在文中所谈到的中国民俗学者的知识修养问题,对于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至为重要.我们特别推荐此文,希望引起国内民俗学界(尤其是中青年民俗学者)的重视.

  • 标签: 民间文学 民俗学者 知识修养 知识结构 研究方法 作家文学
  • 简介:<正>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深入探讨“五四”对中国的影响及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撞击和相互交融的历史经验及历史教训。由北京中国文化书院、二十一世纪研究院(北京)、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香港大学中文系四单位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联合于6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办了“‘五四’”与中国知识分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南朝鲜、美国、苏联、中国及港台地区的130多位著名学者专家。与会者主要以“五四”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为议题,就五四与传统文化、五四与西方思潮、中国知识分子在近、现代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等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除主题发

  • 标签: 中国知识分子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化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 著名学者 西方思潮
  • 简介: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名号之由来,传统的说法是宋真宗所敕封。明末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三引“稗史”,称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涤手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清初学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元君玉印”条)、

  • 标签: 碧霞元君 《帝京景物略》 泰山女神 宋真宗 张尔岐 初学者
  • 简介: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与狮子山汉墓、驮篮山汉墓相比,在墓葬的营建技术、结构布局和随葬器物等方面均具有发展至更高阶段的特点,因此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墓主不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而可能是第四代楚王刘礼或第五代楚王刘道,其中第四代楚王刘礼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北洞山 西汉 楚王墓 墓主
  • 简介:崧泽时代的皖江两岸因环境影响,宏观的聚落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部,中部很少,微观的地形选择也具有一定规律,是以岗地边缘为最主要选址位置。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当地快速形成了以玉、石器为主体的文化特质,同时吸纳了邻近地区诸文化因素。这一阶段是皖江流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对整个长江下游这一时期文化的崧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皖江 崧泽时代 聚落 文化 选址 文化趋向
  • 简介:根据陶器质地、火候的差异使用不同的粘接剂是陶器修复的关键;补配材料及作色材料的应用得当,将使出土陶器再现当年风采。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陶器 修复
  • 简介:"本真性"观念建立在西方哲学有关现实、再现以及知识的认识论基础之上。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文化发现,到20世纪初人类学民族志的文化表述,都以本质主义的观念宣称客观真实及全面地再现文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深入,以及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化,民族志表述的文化被看作是现实的社会建构,民族志表述的仅仅只是"部分的真理"。由此文化本真性的观念从本质论转向了建构论。这种转向,对中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在于:由于参与者的主体性、语境的时效性等因素,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标准很可能遮蔽了文化本身的历史性,这样反而会阻碍文化的传承发展,扼杀文化的生命力。本真的文化不是那些被表述的碎片的、静止的社会事实,而是当地人感受的、体验的、实践着的、具有历史性的日常生活。我们正在保护的"本真"文化,只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建构,远不同于文化本身的真实样貌。作为文化代理人,外来知识精英往往僭越本土文化持有者的主体角色,继而建构本真的文化,但外来知识精英无法回避以下伦理拷问:精英文化的优越感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文化殖民。面对多元、异质、流动的文化遗产现实图景,民俗学应该超越"探求本真性"的学术范式。

  • 标签: 文化本真性 本质论 建构论 文化遗产 启蒙
  • 简介:文章从当今经济建设的热点话题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切入,概述了当代文化产业建设状况、文化产业对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和主导地位,并以云浮市新兴县发展六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的实践提出总体构想,论述了文化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 标签: 文化经济 六祖生态文化旅游 产业资源 基本内涵
  • 简介: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自杀是公共领域之外的私人事务。但事实上,自杀并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还指向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逻辑,与乡风民俗、价值观念、家庭功能、社会认知等"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忽视自杀者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并不能有效解释急剧社会变迁中的自杀现象。把自杀行为看成"社会事实",通过对农村两类自杀高危人群的特点、动机和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农民自杀行为的一般性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 标签: 自杀行为 地方性知识 自杀类型
  • 简介:战争博物馆作为时间性、空间性与物质性的复合体,通过表征赋予战争记忆以合法性。在为公众提供纪念、默哀空间的同时,在后战争时代一度成为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载体,战争记忆存续与传递的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批判的博物馆学与世界主义记忆建构在博物馆内部合流,富有反思精神的战争博物馆致力于超越民族-国家叙事的窠臼,转而突显在战争中被淹没的个体性记忆,并从人权角度思考战争的本质。

  • 标签: 战争 世界主义记忆 博物馆化
  • 简介:从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歌谣运动算起,中国现代民俗学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在这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民俗学的盛衰沉浮一直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变迁息息相关。当前,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与文化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社会变迁 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科反思 知识生产 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