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危重患者因侵入性操作发生感染的消毒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对侵入性操作频率与院感率进行分析。结果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频率高,倾入操作种类多样,院感率为,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极易发生感染,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结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强化无菌操作技术,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加强消毒,有效降低患者因倾入性操作导致的感染,减低院感发生率。

  • 标签: 急诊 急危重症 倾入性操作 消毒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者规范戴口罩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95例腹膜透析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规范戴口罩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腹膜透析操作者以女性居多(60%),以退休人员为主(66.32%),大多数由本人进行腹膜透析操作(75.79%),操作者的年龄、透析龄、文化程度、职业、性别、与患者的关系和戴口罩无相关性。未戴口罩患者占绝大多数(86.32%)。结论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者戴口罩非常不规范,护士应关注操作者规范戴口罩的重要性、操作方法等方面的认识,提高操作者戴口罩的自觉性,规范戴口罩的方法,起到预防腹膜炎发生的作用。

  • 标签: 居家腹膜透析 操作者 戴口罩 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技能操作带教方法,提高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的技能带教质量。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76名大专护理实习生,根据在急诊科的轮转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心肺复苏的标准及考核标准相同。对照组采用科内固定带教老师统一培训,实验组由各护理小组老师一对一培训。结果实验组的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师生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在心肺复苏技能单项带教过程中,实验组的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老师对实习生及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起到了老师和学生双赢的效果,强化带教的职责,护士的价值得以实现。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实习生 心肺复苏技能操作 带教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132例门诊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按常规准备,对照组头皮静脉穿剌时由家属固定患儿,护士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固定输液,输液过程主要由家属看管。观察组由护士双人互动操作,即A护士负责固定患儿头部初步粗略选血管,然后双人确定穿剌的血管,由B护士执行消毒穿刺成功后,A护士立即固定第一块胶布,接着B护士用胶布作“V”形固定好为宜。输液过程采用互动看管法,即在家属看管的同时,护士每隔20分温馨提醒家属注意观察看管。结果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因看管导致需二次穿刺效果比较以及两组不同看管方法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互动操作不受家属及条件因素影响,同时通过互动看管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地减少患儿痛苦,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头皮静脉穿刺 互动操作与看管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依据PDCA循环理论组织开展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护理技能训练提高了护士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了患者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

  • 标签: PDCA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吸痰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级护理专业2个班为研究对象,试验组采用同伴教育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总成绩及仪表、实施、终末质量、人文关怀与沟通、相关知识问答部分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92.8%学生对此教学方式予以肯定。结论同伴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护理操作技能,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

  • 标签: 学生,护理 同伴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在电子病历模式下,医生填写首页诊断和手术操作时,不必填写相对陌生的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ficationofDiseases,ICD)名称,填写熟悉的临床命名,为绩效考核、医保付费和DRGs预付费做好基础性。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按照教科书和医生填写诊断和手术操作习惯,建立“临床命名库”;参考电子病历首页编码模式、北京临床版编码库和ICD-10和ICD-9-CM-3等相关研究成果,建立“病案编码库”,在两库之间建立关联。结果建立符合实际的开放的“临床命名-病案编码库”,并嵌入到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模块中。结论临床命名和疾病分类是两个密切相关而又大不相同的体系,电子病历采用什么编码模式,医生和编码员如何配合,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电子病历 临床命名 国际疾病分类 数据库
  • 简介:【摘 要】目的:设计一款PICC维护及置管多功能操作台,使其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保障其置管操作规范、便捷、安全、布局合理,还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主要采用不锈钢材料, 设计一款可移动的,带锁可固定的,操作最大化无菌屏障及静点架、垃圾桶、手托架于一体的功能型操作台。结果:操作台下方安有带锁固定车轮,操作时能稳妥固定,并便于移动;台面下方1cm可伸缩台面增加操作面积0.25㎡,可拆卸伸缩手臂托架,包括U型手腕托架,可根据患者手臂长短调节托架长度和高度,便于整臂消毒,增加患者舒适度,节省护理人力;可拆卸静点架功能,方便输液患者进行PICC导管维护;可拆卸垃圾桶功能节省空间,利于操作。结论:PICC置管及维护多功能操作台增加了操作面积,不但提高了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舒适度,还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置管安全性及成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多功能操作台 可拆卸 可伸缩 托手架 研制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非营养性吮吸( NNS)对缓解侵入性操作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对我科于 2018年 1-12月 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裹紧包被、轻拍背安抚),研究组予加葡萄糖溶液的奶嘴非营养性吸吮,应用新生儿疼痛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侵入性操作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恢复,非营养性吮吸比常规护理更稳定( P <0.01)。它可以缩短足跟采血期间新生儿哭泣和面部疼痛的持续时间,并减少足跟采血恢复期间新生儿哭泣的比例( P <0.01)。评分存在显着差异( P <0.05)。【结论】非营养性吮吸可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的行为反应,但不能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的生理反应。

  • 标签: 非营养性吮吸 缓解侵入性操 所致疼痛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手术患者146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患者意愿,划分为观察组(73例)、参照组(73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四手操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消毒不合格、锐器伤害以及交叉感染方面的数据与参照组患者比较,组间优势显著,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手术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被施以四手操作技术,可以减少患者出现感染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口腔手术,四手操作技术 感染控制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急诊输液操作流程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固化输液操作流程提高输液的准确性,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护患关系健康和谐发展。

  • 标签: 固化 输液操作流程 提高 急诊输液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7月到2019年2月在本医院监护病房接受治疗与护理的早产儿纳入到研究中进行观察,共计124例。调查致痛性操作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排除其他组别外,其余致痛性操作种类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胶布移除、经口鼻吸痰、血糖测量、贴膜移除、静脉针留置与拔除。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次数与性别因素无关(P>0.05)。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次数与体质量、并发症情况、呼吸支持方式及胎龄有密切关系,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在住院期间会产生会接受很多致痛性操作,与其胎龄、并发症情况及呼吸支持方式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应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干预。

  • 标签: 致痛性操作 影响因素 现状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四手操作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4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四手操作,即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同时服务于患者;在对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未采用四手操作,即仅有一名医生服务于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交叉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2.6±7.2)min,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8.4±9.6)min,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临床数据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交叉感染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交叉感染率为15%,观察组患者的交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采用四手操作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交叉感染率,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四手操作 牙体牙髓病 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我院静脉采血室于2016年4月使用海星全自动智能采血系统至今,彻底改变了原来门诊患者静脉采血人工排队,护士手工贴码的老式采血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使静脉采血过程更加人性化,信息化。现将操作流程及在使用过程中机器的常见故障,代码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操作流程,护士采血终端问题,机器故障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年轻护理人员集中规范化培训,提升全院年轻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水平。方法对2017年护理人员实施规范化培训,具体措施有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拍摄操作视频、护理部组织现场操作演示、科室内部集中培训、实施考核及结果反馈等。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全院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意识增强,护理人员操作考核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提高。结论规范化培训有利于年轻护理人员临床操作的自信心和对工作热情的提高,有利于优质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临床带教老师 规范化培训 护理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新生儿科院内感染应用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的干预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新生儿科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接受的 110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干预,对比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明显。 结论: 新生儿科实施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 院内感染 护理操作细节 规范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有效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将30例需留置尿管的患者,均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操作规程(SOP)进行插尿管、护理1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并与SOP执行前随机抽出30例留置导尿管的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留置导尿与病人的年龄,病种,时间长短均有关系,比较2组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观察组的感染率为13.33%,对照组感染率为16.67%,对照组比观察组感染率下降了3.34%。病原菌的检出以大肠埃希菌为首,占75%。结论运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SOP进行插尿管及留置尿管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