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73、nm23H1、E-cadher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0例胃癌标本中P73、nm23H1、E-cadherin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73、nm23H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61.5%、82.1%,均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93.6%、94.5%、97.1%(P<0.05)。P73、nm23H1、E-cadher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73表达的胃癌病人预后差,nm23H1、E-cadherin表达的胃癌病人预后好。结论P73、nm23H1、E-cadherin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有关。nm23H1、E-cadherin表达对胃癌的转移可能有协同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冠脉介入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9、IL-6、以及P选择素动态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体检者设置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介入治疗前、后的MMP-9、IL-6、以及P选择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前,MMP-9、P选择素明显高于对照组,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后,MMP-9、P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L-6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MMP-9、IL-6、以及P选择素与对照组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冠脉介入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体内MMP-9以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IL-6,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关注并重视。

  • 标签: 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MMP-9 IL-6 P选择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FASN与p97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骨肉瘤组织标本,并根据免疫组化SP法对FASN与p97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选择23例骨软骨瘤作对照。结果骨肉瘤中FASN阳性表达率61.29%高于骨软骨瘤组织中的30.43%;骨肉瘤中p97阳性表达率67.74%高于(骨软骨瘤组织的21.74%;FASN与p97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远处转移骨肉瘤患者中FASN、p97蛋白阳性表达率86.67%、86.67%,均高于没有远处转移的51.06%、61.70%(P均<0.05)。结论在骨肉瘤组织中FASN与p97表达较显著,二者有相关性,和骨肉瘤的出现与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

  • 标签: FASN p97 表达 远处转移
  • 简介:[摘要 ]目的: 刍议 经皮冠脉介入疗法 治疗( PCI)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 术后心电图 ST段回落与 P选择素之间的 关系。 方法: 将 55 例 我院于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12 月内的接受的 STEMI患者视为研究对象而展开,均给予 PCI术治疗,而后按照 术后 90minST段抬高回落( STR)百分比差异为分组原则,设为 STR≥70%组 (回落完整)和 STR< 70%组(回落不完整);观察对比 2 组一般临床资料、 STR < 70% 组 Logistic 回归情况。 结果: ① 55 例患者中, STR≥70%共有 20 例, STR< 70%共有 35 例。② STR< 70%组患者年龄较大, 胸痛、 球囊开通血管时间较长。③ STR< 70%组 Killip分级较高。 结论: 目前 年龄、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等均为 PCI患者 术后心肌再灌注的 危险因素;可有效 监测血清 P选择素的 危险层级。

  •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电图 ST段回落 P选择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NA倍体和P5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因素(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癌栓)的相关性,并探讨P53与DNA倍体的相关性,从而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XX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间乳腺肿瘤患者112例,采用细胞DNA自动检测分析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53,分析DNA倍体和P5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以及DNA倍体与P53的关系。结果良性肿瘤、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三组的DNA异倍体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3,P<0.001)。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有关(χ2=28.439,P<0.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中DNA含量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细胞(t=2.18,P=0.033)采用spearman’s秩相关进一步分析P53蛋白表达与DN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53蛋白(r=0.753,P<0.01)表达与D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恶性肿瘤中DNA倍体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提示细胞DNA定量对肿瘤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DNA含量与组织分级和分子分型有关,组织分级越高,DNA含量越高,提示肿瘤的恶性度越高。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分子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DNA含量越高和P53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和有无癌栓无关。

  • 标签: 乳腺癌 DNA倍体P53临床病理相关性
  • 简介:目的对坐骨神经分支结扎切断模型(SNI)大鼠的背根神经节进行脉冲射频,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脊髓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P物质水平;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动物组,SNI痛模型组,SNI+假手术后2h组,SNI+假手术后24h组,SNI+脉冲射频后2h组,SNI+脉冲射频后24h组。分别于脉冲射频后2h和24h测定大鼠脊髓M-ENK、P物质的含量。结果(1)SNI+脉冲射频后2h大鼠脊髓M-ENK水平下降(P<0.01),24hM-ENK水平上升(P<0.01);(2)与正常动物组相比,SNI术后各组大鼠脊髓P物质的含量上升(P<0.01);与SNI模型组、SNI+假手术组相比,SNI+脉冲射频后2h及24h组大鼠脊髓P物质的含量上升(P<0.01)。结论SNI模型后大鼠脊髓P物质的含量上升,脉冲射频可以增高大鼠脊髓M-ENK及P物质的表达水平。

  • 标签: 神经节 脑啡肽 甲硫氨酸 P物质 脊髓 脉冲射频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类型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阶段患者的BCR/ABL (P210) 定量水平,以评估其疗效和临床表现。方法:本研究纳入了74名CML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18)。观察组接受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接受格列卫治疗。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CML阶段、治疗类型、治疗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均进行详细记录。BCR/ABL (P210) 定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12月进行检测。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9.5岁(范围:26-92岁),男性占57.1%,女性占42.9%。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7.4岁(范围:11-85岁),男性占72.2%,女性占。27.8%。随机入组。CML阶段分布方面,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慢性期。治疗类型方面,观察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格列卫治疗。治疗持续时间方面,观察组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12个月,而对照组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12个月。

  • 标签: 伊马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殖修复能力是否受糖尿病皮肤组织及创面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质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27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及27例非糖尿病足部需手术治疗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取患者足部皮肤组织及创面进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质P53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患者皮肤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但其创面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皮肤中的蛋白质P53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但糖尿病患者创面中蛋白质P53表达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结论糖尿病患者创面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质P53表达少,因此非糖尿病患者创面的增殖修复能力强于糖尿病创面。

  • 标签: 糖尿病 增殖修复能力 增殖细胞核抗原 蛋白质P5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P-Cadherin)、细胞角蛋白-19(CK-1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及甲状腺切除术后131I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术后1个月行131I核素治疗,1个月后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P-Cadherin、CK-19和MMP-9水平。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比无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P-Cadherin、CK-19和MMP-9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不伴淋巴结转移组和伴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后131I治疗后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的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且伴淋巴结转移组治疗后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的含量较不伴淋巴结转移组降低更显著(均P<0.01)。结论血清P-Cadherin、CK-19和MMP-9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有关,甲状腺切除术后131I治疗能显著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P-Cadherin、CK-19和MMP-9水平,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目的。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P-钙粘蛋白 细胞角蛋白-1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P63、TTF-1、Napsin-A在527例非小细胞肺中癌鳞癌和腺癌表达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分析,探讨这三个免疫组化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鳞癌和腺癌鉴别的意义。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63、TTF-1、Napsi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标准来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灵敏度和特异度两个指标来说明诊断的准确性。结果P63在肺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98.5%,诊断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83.5%;TTF-1在肺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3%,诊断的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98.5%;Napsin-A在肺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3%,诊断的灵敏度为86.3.0%,特异度为98.5%。TTF-1、Napsin-A对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的并联诊断和串联诊断的灵敏度为分别为99.9%和80.3%,特异度分别为97.0%和98.5%。

  • 标签: P63,TTF-1 Napsin-A 非小细胞肺癌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目的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药物的代谢、转运和作用靶点从而导致药物疗效和毒性的个体差异,寻找明确的生物学标记来识别获益人群已成为最大的挑战。本研究旨在观察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以顺铂(DD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59例。所有病例化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PCR-LDR)检测研究对象的GSTP1基因型。所有患者经多西他赛(DOCETAXEL)/DDP/5-氟尿嘧啶(5-FU)联合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及其与GSTP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59例晚期胃癌患者中,15例(25.4%)为GSTP1G/G基因型,21例(35.6%)为GSTP1G/A基因型,23例(39.0%)为GSTP1A/A基因型。其中4例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22例进展,总有效率为30.5%(18/59)。GSTP1G/G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73.3%)明显高于G/A基因型患者(19.0%)(χ2=10.616,P=0.005),同样明显高于A/A基因型患者(13.0%)(χ2=14.202,P=0.001)。G/A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与A/A基因型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856)。突变基因型(G/G+G/A)对化疗较敏感,其化疗有效率是野生基因型(A/A)的3.2倍(95%CI1.442~7.302,P=0.004)。结论GSTP1基因型对预测以DDP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谷胱甘肽转移酶 药物疗法 联合 顺铂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检测宫颈高级别病变中采取p16/Ki-67细胞学双染和高危型HPV(HR-HPV)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85例行TCT检查结果显示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和高危型HPV(HR-HPV)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TCT检测异常者中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为36.7%与35.4%,病理学检测CIN2/3阳性率25.3%;p16/Ki-67双染检测CIN2/3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79.3%;HR-HPV检测CIN2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64.5%。结论: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与高危型HPV检测的敏感性差异不大,而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特异性较高,与病理学检测结果相比也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准确率较高。

  • 标签: 宫颈病变 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 HPV检测 诊断价值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检测宫颈高级别病变中采取p16/Ki-67细胞学双染和高危型HPV(HR-HPV)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85例行TCT检查结果显示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和高危型HPV(HR-HPV)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TCT检测异常者中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为36.7%与35.4%,病理学检测CIN2/3阳性率25.3%;p16/Ki-67双染检测CIN2/3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79.3%;HR-HPV检测CIN2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64.5%。结论: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与高危型HPV检测的敏感性差异不大,而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特异性较高,与病理学检测结果相比也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准确率较高。

  • 标签: 宫颈病变 p16/Ki-67细胞学双染检测 HPV检测 诊断价值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L-homocysteine,SAH)联合TSA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P21WA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AH(0.1﹑0.2﹑0.4﹑0.8mmol/L)+TSA(400ng/ml)进行培养。用MTT、RT-PCR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生存率、P21WAF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SAH+TSA处理人胃癌SGC-7901细胞24、48、72h后,SAH和TSA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的上调胃癌细胞中P21WAF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SAH联合TSA以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可能与上调抑癌基因P21WAF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胃癌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曲古抑菌素-A P21WAF1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联合治疗对患者FCP、INS2H、P-CP2H、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中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FCP、INS2H、P-CP2H、HbA1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CP、INS2H、P-CP2H、HbA1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添加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优化FCP、INS2H、P-CP2H、HbA1c水平,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罗格列酮 胰岛素 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