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研究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激活机体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1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肿瘤组织穿刺活检确诊,活检组织制备肿瘤抗原;CT或B超引导下行氩氦刀消融,消融前、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FP水平,以ELISPOT法测定特异性T细胞免疫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氩氦刀治疗后AFP水平短时间升高,随后下降;用肿瘤组织抗原可以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性(P<0.01)。氩氦刀消融可有效激活肿瘤特异性的T细胞,瘤体来源的抗原可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性。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氩氦刀 T细胞免疫
  • 简介: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是胰岛供体短缺、微环境破坏、免疫排斥、营养供应等是胰岛移植中的难题和挑战。组织工程方法是用支架材料或细胞与胰岛共移植,改善胰岛的存活和功能。而分子影像技术为移植后胰岛的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文章对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改善胰岛移植的生存微环境干细胞治疗,以及分子影像方法进行胰岛移植后活体、实时、动态观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目前胰岛移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 标签: 1型糖尿病 胰岛移植 组织工程 分子影像
  • 简介:目的下腰段急性中央型巨大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双下肢截瘫的手术治疗及疗效观察.方法16例下腰段中央型急性巨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和软性椎管狭窄病理基础,在受轻微外力后出现突发性双下肢截瘫.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在42~63岁,平均55.2岁.手术术式采用后路切开减压,椎板切除,突出髓核摘除,tenor钢板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各节段脊神经根彻底松解,术后经过严格康复治疗.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优8例(50%),良7例(43.75%),可1例(6.25%).结论下腰段急性中央型巨大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双下肢截瘫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好,而且越早手术双下肢功能及膀胱扩约肌功能恢复越满意.

  • 标签: 下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马尾 tenor钢板 截瘫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大面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16例软组织大面积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6例患者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全部治愈,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其中12例在2周内治愈。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是治疗软组织大面积损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保持有效、持续的负压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软组织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Rüedi-Allg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7月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Rüedi-AllgwerⅢ型pi1on骨折18例,术后2~3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术后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6个月,平均15个月,临床疗效满意,无切口、伤口感染,无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参照Mazur踝关节评分分级系统来评价,结果显示优6例,良9例,可3例,总体优良率达约83.3%。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能有效固定骨折端,避免软组织感染和骨不连,是治疗严重粉碎Pilon骨折理想的方法之一。

  • 标签: PILON骨折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6.24岁;病程12天~10个月,平均病程3.89个月。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联合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治疗[冲击波:冲击压力80~260kPa(0.8~2.6bar),冲击频率4、6、8、10Hz,冲击剂量500次,每次治疗冲击4次共2000次。超短波:频率27.12MHz,波长7.3m,输出功率200W。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只使用超短波治疗(频率27.12MHz,波长7.3m,输出功率200W。连续治疗3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0.31±0.47)分vs(5.66±1.29)分,对照组(1.27±0.99)分vs(5.79±1.32)分](P<0.01),但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5.35±0.80)分vs(4.52±0.33)分](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治疗后早期,治疗部位有时会出现软组织轻度肿胀疼痛,且个别患者还有疼痛感加重的现象。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超短波进行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超短波治疗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超短波 肱骨外上髁炎
  • 简介:研究氩氦刀治疗前列腺癌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水平变化及特异性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12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氩氦刀治疗前后EIA法检测PSMA,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氩氦刀治疗后,血清PSMA升高,并可显著刺激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氩氦刀治疗可有效激活机体PSMA特异性的T细胞。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氩氦刀 T细胞特异性免疫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酶联免疫分析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 简介:本文观察了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用辅酶Q10治疗前后高频心电图的变化,发现治疗后高频成分明显减少。提示:辅酶Q10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高频心电图是反映心肌炎转归的灵敏检验手段。

  • 标签: 辅酶Q10 病毒性心肌炎 高频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弹性钛制髓内针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不同类型的四肢长骨骨折患儿,年龄2~12岁。上肢骨折18例(包括尺桡骨骨折15例,桡骨颈骨折3例,肱骨干骨折1例),下肢骨折82例(包括股骨干骨折64例,胫骨干骨折18例)。采用弹性钛制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2~24个月,100例中,优9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8%,髋、膝、踝关节功能全部恢复,无畸形愈合及断针。结论弹性钛制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牢固、愈合快、取出简便等优点,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 标签: 弹性钛制髓内针 儿童 四肢长骨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锁定重建钛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39.6岁。结果全部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6个月(8~24个月)。优16例,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跟骨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锁定重建钛板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自体髂骨植骨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28例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2例,根据AO分类,A型6例,B型8例,c型14例,并于术后4-6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26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92.8%),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为3-8个月,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均为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软组织感染。结论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稳定性强、骨折愈合快、拆除简单、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

  • 标签: 胫骨 骨折 外固定支架
  • 简介:据HollisER2016年4月13日(NatureNeuroscience,2016Apr11.doi:10.1038/nn.4282.)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anDiego)神经生物学家发现协调神经系统构建的信号如何影响创伤性损伤后的恢复。他们还发现,操纵这些信号能够增强功能的恢复。大多数遭受创伤性损伤的人拥有不完全损伤的神经回路,通过康复训练重新配置未受损的回路,这些患者的功能可以部分恢复。但机制并不清楚。

  • 标签: 神经回路 神经生物学家 不完全损伤 NEUROSCIENCE 脊髓损伤 运动皮质
  • 简介:目的 介绍一种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新方法。方法 血肿区常规直切口、钻骨孔、纤维胆道镜进入血肿腔反复冲洗,冲洗结束后腔内局部灌注混有凝血酶原复合物200U的生理盐水,不置引流。结果 全部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采用此方法均一次治愈,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此方法对提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纤维胆道镜 凝血酶原复合物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冷循环微波消融术(MWA)在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16例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患者(37个肿瘤),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31.5岁。进行MWA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超声声像图变化。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37个肿瘤内血流信号均消失;治疗时间6~17min,平均治疗时间10.4min(标准差4.6min)。16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肿瘤体积0.34~4.18cm~3,平均肿瘤体积1.76cm~3(标准差1.55cm~3);治疗后1个月,超声随诊显示肿瘤体积轻度增大,回声减低,瘤体边界模糊;治疗后3、6、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肿瘤体积较治疗前逐渐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5.1±6.1)%、(45.4±7.4)%、(73.6±6.3)%。结论超声引导MWA治疗安全、微创,适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多发纤维腺瘤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纤维腺瘤 微波消融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范围。方法从2009年2月~2012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病人301例,采用三种方法治疗,经皮椎间盘切吸术(APLD)组(A组)97例,椎间盘镜术(MED)组(B组)103例,经皮穿刺三氧消融术(O3)组(C组)101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经皮椎间盘切吸术97例,优78例,良15例,差4例,优良率95.8%;椎间盘镜术103例,优86例,良12例,差5例,优良率95.1%;经皮穿刺三氧消融术101例,优86例,良10例,差5例,优良率95.0%;三组疗效于治疗后优良率无明显差异(>0.05)。结论APLD、MED和O3都是治疗LDH的较好方法,但是通过本组病例比较笔者还是认为应严格把握各自微创适应症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盘镜 三氧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伤椎内球囊扩张后植骨手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胸腰段及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经伤椎椎弓根置入PKP系统球囊,扩大伤椎内骨质空腔,植入人工骨填充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植骨量、出血量、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钉棒复位经椎弓根单纯植骨方法做初步对比。结果31例爆裂骨折复位固定良好,神经功能ASIA评分无一例加重,伤椎内植骨区域填充良好,22例患者术后坚持随访,无一例断钉断棒,骨折愈合良好,伤椎内无空腔形成,取出内固定物后6月复查,无一例伤椎塌陷;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经椎弓根单纯植骨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植骨量更加充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理论上是一种有效手段,但与传统的简单钉棒复位固定方式比较,是否可以明显减少钉棒取出后伤椎塌陷的发生,还需深入研究及大宗病例随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球囊扩张 植骨
  • 简介: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组)48例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夹板组)5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0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参照Cooney腕关节评分标准钢板组优良率为93.75%,夹板组组优良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较小夹板外固定法更佳,可提供坚强内固定,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在合理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小夹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估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5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4岁。根据肾功能不全分期标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8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例,肾衰竭期4例,尿毒症期10例。对所有患者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进行分类,比较治疗前后异常子宫出血改善、贫血纠正情况及对肾功能影响。结果术前、术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比较[(392.08±357.08)μmol/Lvs(380.31±337.5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比较[(102.80±23.28)g/Lvs(96.86±19.75)g/L、(30.93±7.29)%vs(29.1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1例患者再次出现异常子宫出血,考虑为合并子宫腺肌症所致;失访4例;其余患者均明显好转。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好转率为96.77%。结论肾功能处于任何程度,宫腔镜治疗对患者肾功能均无影响。宫腔镜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于较为严重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应慎重选择。

  • 标签: 宫腔镜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衰竭 异常子宫出血 肾功能 子宫腺肌症
  • 简介:目的观察交替使用不同干扰素Q(IFN—α)亚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62例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4.6岁。将纳入试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交替组和对照组.交替组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照组给予单一IFN-α亚型,500万单位/次,疗程9个月.停药后观察3个月。观察其临床抗病毒疗效。结果交替组中18例(56.3%)HBeAg阴转,20例(62.5%)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转。对照组中9例(30%)HBeAg阴转,11例(36.7%)患者HBV—DNA阴转。两组比较,交替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替使用不同IFN—α亚型对HBV抗病毒效果优于单一使用IFN—α。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腘窝小切口与传统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腘窝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腘窝后"S"型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5±18)分钟,出血量为(50±20)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5±20)分钟,出血量为(100±50)mL,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4%,对照组优良率为82.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腘窝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等特点,与传统切口对比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开展。

  • 标签: 小切口 空心钉 后交叉韧带 附着点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