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鉴别小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从我院儿科2013年-2015年的病历档案内筛选82例小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e601检测仪器检测PCT值,采用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型号为6800血液计数仪血液计数仪检测WBC值,采用QuikRead比浊仪检测CRP值,然后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小儿感染性肺炎阳性率。结果WBC的阳性率最高,为95.1%;PCT次之,为41.4%;CRP再次之,为37.8%。三项指标对比WBC的鉴别最准确(P<0.05)。结论PCT、CRP以及WBC均可作为临床鉴别小儿感染性肺炎的指标,但WBC检测的准确率最高,更具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小儿感染性肺炎 PCT CRP WB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P化疗方案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30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FU-KSM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P化疗方案进行医治,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恶性滋养细胞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在临床上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比对照组患者低,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在临床上采用T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毒副作用小,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TP化疗方案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治疗效果 毒副反应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可视喉镜(Visuallaryngoscope型号TD-C-IV浙江优忆医疗)与直视喉镜下(Macintosh)对急诊(ICU)呼吸衰竭(COPD)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选择70例呼吸衰竭需气道支持患者,根据插管器械不同随机分成普通喉镜组(M组)和可视喉镜组(V组),比较二组患者插管前后心血管反应影响。结果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普通喉镜组(P<0.05)。结论对于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可减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缩短气管插管的时间,减少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验对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所收治的MMP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重症与轻症,另外选择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儿童治疗前的免疫球蛋白和hs-CRP水平。结果轻症组患儿的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患儿的血浆免疫球蛋白水平、hs-CRP显著高于轻症组,组间差异显著,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验对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价值显著,不仅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标准,同时还可以作为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免疫功能 超敏C反应蛋白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检测在儿童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0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儿童和45例健康儿童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性肺炎儿童组PCT、CRP、WBC远高于健康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三项结果水平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性感染肺炎的诊断敏感性可达93.8%,特异性为92.5%。结论将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检测应用于儿童感染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患儿是细菌性感染还是非细菌性感染,为医生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上推广采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儿童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行全血CRP检验和血常规检查。统计患儿全血CRP值和白细胞(WBC)计数,观察全血CRP联合血常规WBC计数诊断情况。结果血常规阳性56例(57.1%),全血CRP阳性55例(56.1%),两者任意阳性68例(69.4%),两者均阳性43例(43.9%)。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43例WBC和全血CRP均为阳性患儿,WBC与全血CRP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全血CRP与血常规WBC联合检验小儿感染性疾病可提高临床检查阳性率,能够为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治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科 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检查在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的新生儿212例及同期同年龄段健康新生儿20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各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4.85±11.80mg/L和18.62±4.81×109/L,阳性率分别为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1±3.65mg/L和14.32±2.88×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单独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78.77%(167/212),显著高于单独白细胞计数阳性率57.10%(12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产和低体重儿中,单独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82.00%(41/50),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阳性率50.00%(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相比,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细菌性感染临床诊断中是更为灵敏的指标。

  • 标签: 新生儿 超敏C 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细菌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中联合用药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筛选自37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进入本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均予以用药联合用药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分析所选病例不良反应防治质量。结果有1例(2.70%)出现过敏症状,2例(5.41%)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出现,有1例(2.70%)患者并发腹膜炎。结论为防止腹腔热灌注化疗程序中出现各种不良症状,需联合用药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可充分提升患者化疗质量。

  • 标签: 不良反应 腹膜炎 腹腔热灌注化疗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使用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规律和特点,对指导安全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采取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治疗的320例肺结核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作出分析。结果320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92人,发生率是28.8%,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多见于用药2周以内;胃肠系统损害占比为38.6%,皮肤和附件损害占比29.2%,肝胆系统损害为19.6%,占据了前三位,在停药、调整用法和用量后的对症治疗后,全部好转或是痊愈。结论掌握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造成的不良反应的特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同时做出及时正确处理,可以极大的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铝碳酸镁咀嚼片与奥美拉唑对于胃溃疡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入选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胃溃疡患者各6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加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使用统计软件分析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高于对照组的81.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低于对照组的19.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铝碳酸镁咀嚼片与奥美拉唑对于胃溃疡患者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胃溃疡 奥美拉唑 铝碳酸镁咀嚼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使用某些药物后饮酒或配伍使用含乙醇的药物导致的中毒反应。其机制为乙醇酒精进入体内后,在肝细胞内氧化为“乙醛”、“乙酸和乙醛酶A”,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但由于某些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致体内乙醛蓄积,严重可致人死亡。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熟悉哪些药物容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避免因用药差错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标签: 双硫仑 头孢哌酮舒巴坦 尼莫地平 严重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不良反应率及治愈率的影响情况,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在预见性护理下的情况,分析对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和治愈率的影响,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预见性护理治疗后,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不良反应率下降,患儿的治愈率提高,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支气管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环境,降低患者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这种护理治疗的方法值的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小儿支气管哮喘 不良反应率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20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明确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为7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患者在年龄高低、文化高低以及有无饮酒等方面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该疾病治疗期间,用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控制。

  • 标签: 涂阳肺结核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甲硝唑药膜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2014至今在本院接诊的128例牙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4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甲硝唑药膜治疗,B组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B组患者治疗后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等指标况优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脓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整体效果优于甲硝唑药膜。

  • 标签: 牙周脓肿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甲硝唑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02例冠心病(稳定型)患者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1疗程为14天,判定心电图、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电图、心绞痛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小剂量鞍麻下肛肠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中肠道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PPH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小剂量鞍麻,在PPH术中击发吻合器前10min,观察组给予地佐辛5m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ml。比较吻合器击发时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穿刺前(T0)和手术后3小时(T1)血糖,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吻合器击发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糖、C反应蛋白和血浆皮质醇浓度术后3h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而观察组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对肛肠科PPH术中击发吻合器时引起的盆腔神经反射进行抑制,减轻患者的应激牵拉反应,提高患者PPH术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超前镇痛 地佐辛 小剂量鞍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酸(UA)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下肢血管病变的踝肱指数,排除ABI≥1.3(提示动脉钙化)患者6例,余下部分ABI≤0.9为PDA组(n=29),090<ABI<1.30为N-PDA组(n=87),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酸(UA)的含量差异。结果PDA组的T2DM患者病程较长、收缩压、TC、LDL-C、hs-CRP、SUA、HbA1c显著性高于N-PDA(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hs-CRP、高血压、UA与ABI密切相关,是PDA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s-CRPUA可能是2型糖尿病PA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PA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超敏C反应蛋白 尿酸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患者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设为研究组,另抽选45例非细菌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观察两组的阳性率差异。结果研究组的WBC、CRP及PCT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的WBC、PCT阳性率分别为93.3%、95.6%,比较于对照组的17.8%、24.4%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的CRP阳性率为100.0%比较于对照组的91.1%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菌性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此三项可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有目的地治疗以及争取良好预后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 细菌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癌放疗采用经皮内镜下造瘘术肠内营养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癌放射治疗的患者10例,均为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肠内营养治疗,回顾临床效果。结果相较放疗前,患者ALB、T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Hb、LYM、BMI变化不明显(P>0.05),保持稳定,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口腔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有口腔黏膜炎症发生时,给予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可保障放疗顺利实施,为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肠内营养 口腔癌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4例,将其充当实验组,而后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34例,将其充当参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PCT含量检测,最后对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对和总结。结果两组受检人员经检测后,实验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实验组患者中,C反应蛋白阳性占比为86.7%,降钙素原阳性占比为60.0%,D-二聚体水平阳性占比为66.7%。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可以将患者机体感染和纤溶系统充分体现,从而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急性白血病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