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康复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高压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高压以及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ADL评分。

  • 标签: 高压氧 康复治疗 脑梗死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液联合红花注射液在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红花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液,对照组给予红花注射液等常规改善循环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7%,对照组为50%。结论高液联合红花注射液可使缺血、缺氧的心肌组织细胞供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高氧液红花注射液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67例患者治疗后的HAMD及MMSE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高压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高压氧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高压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2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外伤后30-40d后开始高压治疗,为晚期治疗A组,另外28例患者于外伤后14d之前进行高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92.8%)高于A组(71.4%),P<0.05;两组治疗后GCS和DR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B组治疗后GCS和DRS评分均优于A组,各项对比差异P<0.05。结论高压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高压氧 重度颅脑外伤 效果,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加局部疗治疗晚期肿瘤患者Ⅱ~Ⅲ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45例患有Ⅱ~Ⅲ期压疮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压疮使用去除诱因使局部减压,压疮局部使用康复新液湿敷方法治疗压疮,治疗组则使用去除诱因局部减压的基础上水胶体敷料加局部疗治疗压疮。结果治疗组压疮治疗有效率(90.9%)高于对照组(69.57%),且治疗组压疮治愈所需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使用水胶体敷料加局部疗治疗晚期肿瘤患者Ⅱ~Ⅲ期压疮能缩短压疮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 标签: Ⅱ~Ⅲ期压疮 水胶体敷料 局部氧疗 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一次性使用鼻管与输氧系统连接供人体吸氧用1,在我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2,此次调研性检验针对14家生产企业,抽检一次性使用鼻21批次。通过对密封性、连接强度等重点项目的检测、结果统计及分析,以期掌握一次性使用鼻管质量状况,对监管部门规范其使用、制定在用技术要求提供依据。

  • 标签: 一次性使用鼻氧管 检测结果 质量分析 密封性 连接牢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20例HIE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治疗,1次/日,10天为一疗程,一般1-4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一周以上。结果痊愈98例、占82%,显效18例、占15%,有效3例、占2%,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达99%。结论高压治疗HIE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意识恢复、减少、终止惊厥、改善肌张力等疗效显著。新生儿的脑发育处于极度旺盛时期,故高压治疗得越早,越有利于受损脑细胞的再生。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压治疗52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2月—2017年3月,选取52例我院进行治疗的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常),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觉耳鸣及自觉听力下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前500、1000、200、4000Hz的纯音听阈均无明显差异,但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500、1000、200、4000Hz的纯音听阈与对照组相比较好,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给予高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缓解耳鸣及听力下降症状,减轻患者的听力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高压氧 职业性噪声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治疗后循环缺血患者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后循环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突发性耳聋高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基于高压的综合治疗,同时给予积极地人文关怀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0例痊愈4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显效率为90.0%。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突发性耳聋高压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促进治疗疗效的提提高。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饱和度的检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5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其预后将其分为两组好转组(n=33例)和恶化组(n=23例),通过心电监护监测指脉来反映患者的血饱和度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饱和度,观察血饱和度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恶化组患者的血饱和度在病程的前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疾病的中期和后期,恶化者患者的血饱和度明显低于好转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P<0.05)。结论血饱和度水平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血饱和度越低,患者的预后越差,可以将血饱和度水平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 标签: COPD并呼吸衰竭 血氧饱和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乳腺血功能成像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行乳腺检查的2300例患者采用乳腺血功能成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0例患者经乳腺血功能成像技术检测,其中9例拟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中,有8例确诊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符合率达到了88.89%,假阳性率为11.11%,假阴性率为0;结论在对乳腺癌早期的诊断中,利用乳腺血功能影像检查仪,通过分析血含量,能够方便快捷地鉴别乳腺肿瘤的类型,并且创伤小,痛苦少,无其他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诊断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治疗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择窒息后64例HIE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高压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治疗HIE新生儿有明显临床治疗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驱动雾化吸入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肝素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的提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素驱动雾化吸入比常规的雾化吸入疗法更为有效地改善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肺功能。

  • 标签: 肝素 雾化吸入 氧气驱动 支气管哮喘 儿童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乳散结汤与三苯胺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疏乳散结汤治疗组100例和三苯胺对照组100例,疏乳散结汤一日三次口服,三苯胺10mg一日二次,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肿块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症状缓解或消失与对照组症状缓解(均P>0.05)。结论疏乳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特别是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疏乳散结汤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将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本院小儿内科接受治疗的52例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A、B两组,26例/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B组),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治疗。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呼吸衰竭患儿治疗后的氧分压(70.52±2.15mmHg)、二氧化碳分压(51.20±2.15mmHg)和紫绀纠正时间(2.14±1.36天)、心率恢复正常时间(3.05±1.61天)、呼吸频率恢复正常时间(2.51±1.29天)均优于B组数据(P<0.05)。结论在小儿呼吸衰竭疾病中采用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 呼吸衰竭 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家庭疗(LTDOT)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深圳市8家综合性医院住院的1600例COPD患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1600例患者中475例(30.1%)未实施疗,1125例(69.9%)实施疗;完全达到LTDOT治疗标准的只占22.5%;患者是否疗与患者的文化程度(r=0.83,P﹤0.01)、疾病状况(r=0.69,P﹤0.05)、病程(r=0.72,P﹤0.05)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进行疗的主要原因包括害怕对疗产生依赖性(71.3%)、病人不了解正规治疗的要求(46.5%)、不了解疗的重要性(45.7%);影响每日吸氧时间的因素主要包括未被告知具体如何去做(75.0%)、影响日常活动(62.6%)。结论深圳市COPD患者LTDOT的比例高,这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可能有关,完全达到LTDOT要求的依从性仍较低,医务人员应加强LTDOT知识宣传教育。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长期家庭氧疗(long-term domiciliary oxygen therapy,LTDOT) 深圳(Shenzhen)
  • 简介:摘要目的以前期较成熟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为研究平台,研究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对水盐协同转运蛋白的影响以及燥湿和胃及利水湿两种常用的治湿方法干预后的影响,揭示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对水液代谢的影响的机制,从系统生物学水平揭示肾脏在调节水液代谢方面分子机制以及燥湿和胃及利水湿两种临床上常用治湿之法对水盐协同转运蛋白的影响。方法模拟外湿过盛、困阻脾胃,饮食不节、湿从内生,情志不遂,气机受阻,水湿不运三大致湿病因,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KCC1、KCC3、KCC4、NKCC1的含量。结果湿阻中焦证模型KCC1、KCC4含量呈上升趋势,KCC3、NKCC1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经自然恢复后KCC1、KCC3、NKCC1的含量呈下降趋势,KCC4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干预后KCC1、KCC3、KCC4、NKCC1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湿阻中焦证可能影响机体水液代谢,导致水盐代谢失调,而中医燥湿和胃及利水湿两种治疗湿阻中焦的方法可能通过调节机体水盐代谢从而改善湿阻中焦症状。

  • 标签: 湿阻中焦证 水盐协同转运蛋白 不换金正气散 利水渗湿